时隔12年,“挑战杯”又一次落户上海 绘就高校创新生态圈一道迷人风景

2017-11-15信息快讯网

■ 从最初一项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成果展示和交流的活动,到今天成为一个激发大学生科技创新热情、促进“双创”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对高校师生而言,“挑战杯”已绝不仅仅是一项竞争激烈的赛事,比起名次、成绩,今天众多学生更享受参赛体验

■“挑战杯”本身,也成为打造创新创业全过程链,对接国家发展战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赛事,其“育人”效应在不断溢出

■本报首席记者 樊丽萍

经过近30年发展,素有当代大学生科技创新“奥林匹克”盛会美誉的“挑战杯”又开赛了。掐指算来,这是时隔12年之后,“挑战杯”再次花落申城。

从最初一项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成果展示和交流的活动,到今天成为一个激发大学生科技创新热情、促进“双创”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对高校师生而言,“挑战杯”已绝不仅仅是一项竞争激烈的赛事,比起名次、成绩,今天众多学生更享受参赛体验。

而“挑战杯”本身,也成为打造创新创业全过程链,对接国家发展战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赛事,甚至可说是当今高校创新生态圈的一道风景,其“育人”效应也在不断溢出。

比竞赛本身更有趣的,是参赛体验

今天,很多高校师生对校园生活的记忆中,都熔铸着“挑战杯”的印记。一批优秀学子正是通过参加这一赛事,踏上了科学研究的职业道路。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青年研究员凌晨就是其中之一。凌晨的父母均为中医医生,他从小就喜欢科学研究,读高中时,他对一种记载在中医书籍中的植物马齿苋产生了兴趣,这种植物在民间被称为“长寿草”。那么马齿苋真的有抗衰老的能力吗? 进入复旦后,凌晨不断深化着高中时的这一研究方向。恰逢2005年“挑战杯”在复旦举办,凌晨决定带着自己的研究课题参加这一大赛。这项研究并不容易,涉及到植物学、动物学、生物化学等学科领域,需要不间断地做各种实验,即使在参加“挑战杯”的前一个月,他还在不断更新数据。那一届的“挑战杯”,凌晨摘获一等奖。他说:“经过‘挑战杯’的历练,我的实验设计能力和对前沿科学知识的认识都得到了升华。”

除了激发科创能力,不少校园里的“过来人”还觉得,这一赛事为提升学生综合能力提供了极佳平台。

“很多高校的参赛项目并非为比赛而特意‘培育’,而是得到提升的‘存量项目’。”上海交通大学青年教师张志刚是“挑战杯”金牌教练。过去十多年,他一直指导学生参加“挑战杯”,其间也感受到了这一赛事对于科研“苗子”成长的好处。

“很多研究者可以把研究做得很深,但未必擅长展示自己的项目,往往也不善于从不同角度客观地看待自己。”借助“挑战杯”平台,张志刚认为,不同的人从不同角度帮助参赛者审视科研项目,让参赛者能更客观、更合理地去寻找研究项目未来的发展方向。

张志刚最早接触“挑战杯”是在2003年。他记忆中,那时学校虽然有很多实验室,但本科低年级学生要进实验室几乎是不可能的。但近年来,高校整个创新生态体系发生了很大变化。包括他在内,更多老师愿意投入更多精力指导学生做科研项目,校内“双创”的氛围十分浓郁。

“双创”教育升温,人才培养获益

回眸“挑战杯”近30年的历史,沪上有三所高校先后成为这一赛事的承办单位,继1993年上海交大承办第三届竞赛、2005年复旦大学承办第九届竞赛,时隔12年,第十五届“挑战杯”由上海大学承办。

对大学来说,无论是参赛还是承办赛事,人才培养是最大的目标。事实上,在“挑战杯”获奖者中,曾先后涌现出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邓中翰,中文语言产业领头人、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庆峰等在学界、商界有一定影响力的典型人物。刘庆峰1997年参加第五届“挑战杯”,他的项目正是通过这个平台走上创业之路,科大讯飞也从昔日年销售额300万元的小企业发展到今天的“隐形冠军”。

“在筹办本届大赛的两年时间里,我们明显感受到,学校的科研氛围在快速升温。”上海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徐旭说,上大今年报名参加挑战杯的学生人数较上一届增加了两倍多,分散在各学院的实验室纷纷向各种优秀的学生科研团队开放。与此同时,借“挑战杯”带来的机遇,上大还将出台更多有利于推进科研成果转化的新机制。

在共青团上海市委副书记刘刚看来,一路走来的“挑战杯”,也在不断助力“双创”教育取得新突破。借助这一赛事,不仅一批优秀的科创苗子脱颖而出,而且通过优化创新创业全链条,一批好的参赛项目也借助这一赛事平台与风投机构接触,从大赛“获奖作品”成为“市场产品”。

在高校“挑战杯”赛事带动下,加上中学阶段的“未来杯”,小学阶段的少年科学院等活动,刘刚说,这些活动或赛事在沪上青少年群体中营造了良好的创新氛围。根据团市委近期的一份调研,目前本市每所中学几乎都有3至5个科创类学生社团。

上海五年新增42个辰山植物园大小的绿化面积
上海迎来今年最大访问港邮轮
上海天气:明后天阴到多云有短时小雨,双休日适合出游!
上海枫泾农民真情“写”下“稻田心愿”
习近平提出,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上海市代表团举行全团会议 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厦门高校选修课推陈出新:击剑、潜水、桥牌等受学生热捧
当好新时代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上海广大党员群众认真学习十九大报告
公开 透明 创新:从党的十九大看更加开放自信的中国
决胜全面小康 开启新的征程|李跃旗代表:目标不变、方向不偏、力度不减,持续向创新要动力
决胜全面小康 开启新的征程 | 程向民代表:聚焦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集成科技创新制度创新放大“四个强劲”成效
沪上12所高校首次组团赴美招聘高层次人才
暖闻丨河南高校宿管阿姨发暖心公告获赞,网友:亲妈系列,想回校园
学思践悟十九大 | 沪上高校青年学子: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第三届全国高校“校园好声音”华东赛区区域赛在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唱响
第十五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决赛今起举行
颐和园馆藏文物首次赴美展出
创新教学让学生搭建跨学科之“桥”
上海着力向人工智能高地迈进
发力人工智能,“上海步伐”怎么走
上海还有这些"有故事"的文化公园
高校宿管人脸识别查寝 十点门禁晚归还会被处以相应罚款
2017年上海市成人高校招生统一文化考试成绩周四公布
从和平饭店到黄浦江边上海赋予我无尽的想象和灵感
演绎青年学生科技报国志向 第十五届“挑战杯”终审决赛在沪开幕
“汉语热”升温,高校师资跟上了吗
创新生态链促医药科创在沪集中迸发
达·芬奇油画落槌,4亿美元创新纪录
魔都12大高校食堂美味排行榜 谁才是“食堂霸主”
深化医学教育改革引领创新发展,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举行主题论坛
市六医院东院创新打造远郊急救新体系,“黄金1小时”提高抢救成功率
2018年上海市普通高校艺术类专业招生日程表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