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阅读】“不日记”中的文学史

2017-12-04信息快讯网

【新阅读】“不日记”中的文学史-信息快讯网

 

《不日记三集》

 

陈子善著

 

山东画报出版社2017年3月版

 

■宫 立

 

《不日记三集》是陈子善《报·笔会》之“不日记”和香港《明报·世纪》之“识小录”部分专栏文章的结集,藉此从微观层面对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尤其是史料发掘阐释自己的独特思考。陈子善写的时候“不像做《内感篇》外冒篇似的须摆空架子”,虽是“不日记”,但却是“日记的正宗嫡派”(鲁迅语),让我们这些“看的人也格外有趣味”。

 

陈子善格外重视现代作家的日记,因为他意识到 “许许多多不为后人所知的作者的交游、活动、观点和著述,大大小小鲜活生动的历史细节和世事线索,通过日记才有可能得以一一呈现”(《略谈日记和日记研究》)。他通过对鲁迅、周作人、胡适、郁达夫、叶圣陶、林语堂、钱玄同、曾孟朴、傅彦长、毕树棠等作家日记的记载进行考证与辨析,发掘了一桩桩文坛故实(如鲁迅郁达夫的第二次见面、叶圣陶对曹禺《胆剑篇》的批评等)。

 

张爱玲一直是作者从事现代文学研究的重中之重,他自1987年开始涉足“张学”领域,如今已长达30年。《不日记三集》有六篇是关于张爱玲的,既涉及张爱玲研究史考证(《范烟桥笔下的张爱玲》《关露与张爱玲》《〈杂志〉点评张爱玲》《沈苇窗说“倾城”》),又涉及张爱玲部分作品的版本考证(《张爱玲的“题目”》《再版本》)。

 

另外该书还披露了数封现代作家的佚简(吴小如致郑子瑜、傅雷致“上海特别市社会局”、胡适致张元济、徐志摩致林徽因、陈独秀致蔡元培、丰子恺致郑效洵、周作人致人民文学出版社亚非文学编辑组、叶圣陶致宋云彬、叶圣陶致郑逸梅),并对作家书信中涉及的具体史实进行了细致的爬梳与考释。陈子善曾高度评价王景山的《鲁迅书信考释》,称其“内证与外证相结合,是前后信内容互证互补、收信人生前的相关回忆和查核当时书刊披露史料相结合”,他自己对现代作家书信的释读也做到了这一点。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