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上的舞,犹如草原劲风扑面而来

2017-12-21信息快讯网

 

马鞍上的舞,犹如草原劲风扑面而来-信息快讯网

作为国家艺术基金2016年度舞台艺术创作资助项目之一,大型民族舞剧《草原英雄小姐妹》上月中旬在北京国家大剧院上演。图为该剧剧照。图/视觉中国

作为国家艺术基金2016年度舞台艺术创作资助项目之一,大型民族舞剧 《草原英雄小姐妹》 上月中旬在北京国家大剧院上演,草原风光与英雄赞歌交相辉映,动人心魄。

昨天下午,舞剧 《草原英雄小姐妹》 总编导、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赵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草原,是英雄主义情怀的家园,也是民族舞永恒的灵感源泉。”大型民族舞剧 《草原英雄小姐妹》 以当代视角与多重空间的表现手法,实现了当代学生与上世纪60年代草原英雄小姐妹间的心灵碰撞与共鸣。有评论家说,这部舞剧在“多样统一”的艺术追求中,让“草原的英雄”放射出“时代的光”。

在追求与时俱进与继承民族传统间找到平衡点

“我们希望站在新时代的维度上,演绎英雄精神在当下社会怎样重新发挥作用,青少年又该怎样传承这

种民族精神。”赵明向记者阐释了自己的创作初心,“龙梅、玉荣两姐妹冒着生命危险,保护集体财产的英雄事迹广为传颂,在今天的社会,如何演绎这样的价值观是非常大的挑战。”最终,舞剧并没有简单再现当年小姐妹的英雄行为,故事从当下的课堂切入,以当代孩子的视角回望岁月深处的故事,带着观众穿越回上世纪60年代,最后又回到课堂……

舞剧将蒙古族的舞蹈、音乐、服装等元素充分融入到了编创当中。尤其是一段马鞍上的舞蹈,马头琴、勒勒车等道具与舞者的肢体语汇巧妙交织,推动了叙事发展,又充分展现出蒙古族人的豪放性格和英雄气概。舞剧 《草原英雄小姐妹》 的演出者,均为内蒙古艺术学院的师生。“他们在舞蹈时的身体力度,以及眉宇间的真挚神情,都犹如草原上的强风扑面而来,令人精神振奋,热血沸腾。”

当代舞蹈民族化的意识,一直深深扎根于这一代舞剧编导的脑海。不能否认,每个时代的舞蹈语汇都会发生变化,好比上世纪80年代霹雳舞风靡一时,而眼下嘻哈街舞受年轻人欢迎。

“舞蹈编创者的审美应该走在时代前端,但更为重要的是,继承发扬民族传统文化,并在两者兼顾中找到最妥帖的表达。”赵明透露,这部作品有可能在明年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期间与申城观众见面。

《草原女民兵》等作品闪耀着中国舞蹈记忆

多年来专注于中国舞蹈创作的赵明,日前惊讶地在电影 《芳华》 中看到了一连串熟悉的作品:创作于1976年的舞蹈《草原女民兵》、男子群舞 《行军路上》、舞剧 《沂蒙颂》、藏族歌舞 《洗衣歌》等,唤醒了他在战友文工团岁月中的不少回忆。

“《草原女民兵》 《行军路上》 堪称上世纪70年代最流行的女子群舞和男子群舞。”他说,“当年文工团的女兵和男兵分别在不同的排练厅里排练这两部作品,我们还会到对方的厅里‘串门’观摩彼此训练。”这两支舞蹈作品和 《红色娘子军》 《白毛女》 等中国民族舞剧一样,随着全国展演以及相关艺术片的播放,为全国观众所熟知和喜爱。

“《草原女民兵》 体现了蒙古族女民兵的军事训练生活,通过扬鞭催马、跨马横枪等高难度动作,歌颂了广大女民兵的英雄气概,《行军路上》 则以质朴、生活化的动作,展现了男兵在行军路上的点滴故事。”让赵明印象最深刻的,当属 《行军路上》 的开场:“所有士兵在一面红旗的庇护下整装待发,而当旗子一经掀开随风飞扬的那个刹那,男兵开始跟随旗帜齐步走,这个开场是如此淳朴,又那么刚健、勇猛、满怀信仰,我在每次演出时都感到热血澎湃。”

后来,成为战友文工团艺术指导的赵明,编创了荣获首届荷花奖创作金奖的 《走跑跳》 等当代舞作,其中蕴含的军旅元素正是受到了 《行军路上》 的深刻影响。

“可能现在的年轻人并不能完全理解其中的舞蹈动作,但其中的一招一式都承载着那个时代舞蹈艺术对真善美的追求。无数人曾因这些舞蹈作品备受鼓舞,它们在中国舞蹈记忆里闪耀光亮。”赵明说。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