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丨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侯云德:“火山口”上的守护者

2018-01-08信息快讯网

从2003年SARS来袭时的谈“非”色变,到2009年人类首次成功干预大流感,主导建立我国传染病防控体系的就是201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另一位获得者侯云德院士。侯老终其一生都在和各种烈性病毒作斗争,在随时可能暴发的“火山口”上眺望、决择、守护,为突发传染病的防控构建了一座坚固的堡垒。

作为我国传染病防控体系的技术总师,侯云德最为刻骨铭心的就是2003年的非典疫情。由于当时我国的传染病防控体系还十分薄弱,非典来袭的时候卫生部门也束手无策,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201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奖获得者 中国工程院院士 侯云德:我是专家头头,当时我就讲过了早期诊断早期处理没有其他的办法,在隔离的时候,西方认为侵犯人权了,我说就算是侵犯人权的话,个人稍微吃点亏,但是保住了大多数人。不然的话要死更多人。

吸取非典疫情的惨痛教训,依托各级卫生医疗站,侯云德带领项目团队,迅速构筑起了我国现代传染病防控的技术体系,在2009年的甲流防控中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

201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中国工程院院士 侯云德:流感在人类的历史上无法干预的,没有人干预成功过,这是人类的历史上,不论是美国也好英国也好,人类历史上大流感一来以后毫无办法,你别看美国,美国经济再发达没用,该多少是多少。

第三方评估表明,我国甲流的应对措施减少了2.5亿发病和7万人住院,病死率比国际低约5倍以上。“早期诊断、早期处理”,侯云德提出的这八个字看似简单,却需要承受巨大的压力。防控的前沿战线推到多早?处理隔离的时间多长?每一个决择都需要最为科学的决择,每一个决择都可能关乎上亿上的生命安危。

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研究员 侯云德学生 段招军: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因为他这种积累,因为他这种创新他敢拍板,2009年甲流来了以后,当时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甲流疫苗要打两针,但是侯老师经过跟专家讨论,他最后拍板说一针是可以有效的,可以接盲,那么应运而生我们全球第一个甲流疫苗就诞生了,那么这个疫苗诞生以后让世界卫生组织非常惊讶,后面做了评估之后,世界上所有的这种甲流都按照我们中国的一针就够了,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一个创举。

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副所长 董小平:怎么样去确定怎么打,打多少,剂量是多少,次数是多少……这个决定你可以想象,如果一针不能够有效的控制这个疾病的传播,他要担多大的责任?不仅仅是医生的压力,也不仅仅是一个科学家的压力,它是一个国家的压力在这个里面,甚至承担了国际义务的压力。

作为我国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的专职技术总师,侯云德领导专家组设计了2008至2020年应对重大突发疫情的总体规划,重点布置病原体快速鉴定、五大症候群监测、网络实验室体系建立的任务,成功应对了近十年来我国的历次重大疫情,全面提升了新发突发传染病的防控能力。

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副所长 董小平:从SARS以后的H5N1禽流感,H7N9到后面出现的“MERS”、“Ebola”等等等,怎么样去进行我们国家的综合防控、科学防控、合理防控、不过分的防控?谁提出建议?当然是专家组,但是谁最后能够去做这个事?侯老师。他在我们国家多次的重大疫情当中他是一个拍板的人,他是一个指导的人,他是专家委员会的主任,这种专家委员会的主任真的不好当,他是坐在火山口上去扑灭火山的人。

敢于在“火山口”上眺望,守护百姓健康,侯老的魄力其实来自于多年的知识积淀。20世纪60年代,在苏联留学期间因研究仙台病毒做出开创性成就,侯云德就被破格越过副博士学位直接授予博士学位。1962年归国后,围绕疾病防治的需要,侯云德在分子病毒学领域取得了系列原创性成果,相继获得8个基因工程产品新药证书并实现了技术成果的转化,尤其是1982年首次克隆出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人α1b型干扰素基因,开创了我国基因工程创新药物研发的先河。1990年,当时年过六旬的侯云德还独自完成了105万字且专业跨度极大的《分子病毒学》一书,也是迄今为止我国最为全面系统的分子病毒学专著。

中国医科院病原所所长 侯云德学生 金奇:侯先生这个人非常非常勤奋,侯先生80多岁了,自己上网通过各种渠道,把相关领域最新的进展动态,包括传染病的、包括药物的、包括等等最新的这种最前沿的一些技术的进展,编写成《生物技术》的动态,都是自己去写。那么每一期的话都得上万字,信息量很大。从老师的身上看到了如何做人,如何做事,我想这个对我们一生来讲都是受益匪浅。

201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中国工程院院士 侯云德:每两个星期写一期,已经写555期了,省级以上的卫生人员都发给他们了,无偿的发了。作为中国的公民也是最起码的责任,关心这个社会,关心其他人,你学医的搞传染病的,传染不是个人的事,它能够传给人,弄不好传染病在历史上可以灭亡一个国家、消亡一个民族都可以。

如今,已到耄耋之年的侯老虽然忍受着自身癌症的巨大痛苦,却依然站在传染病防控的第一线,在“火山口”上眺望、守护。

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党委书记 武桂珍:他做工作那么的认真,但是面对自己死亡的时候,他是没有惧怕的,在那输液他也在工作。人活着为什么?要做贡献,他刚才讲的原话。他的家国情怀不是一般我们用一句两句能说出来的,不一般的人,他真不是一般的人,所以我的眼中就是这样一个尽管很小很瘦,但是实际上是一个非常高大的科学家,一个大家。

中国疾控中心主任 高福:按照现代网络上的语言,他既有诗和远方,也有脚踏实地这种所谓的“苟且”,我觉得侯院士是一个能够有战略高度的,又能够脚踏实地做工作的这么一个战术上的实践家,所以我觉得正好这也是我们当前建设创新性国家迫切需要的科学家。


日本九州新燃岳火山再次喷发
新晋院士的创新之路 | “科学家妈妈”黄荷凤在守护新生命的道路上不懈探索
纳西族东巴经手抄本入藏国家博物馆
人工智能,国家间下一个战略竞争焦点
永远订不上的餐厅还能捡漏?问了魔都25家红火饭店,送你一份2018年夜饭指南!
阿拉伯国家联盟开会谴责美国
新晋院士的创新之路 | 岳建民用现代科学“尝”百草寻新药
《国家宝藏》刷屏 让我们去找找上海宝藏
不忘历史 矢志复兴——写在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市委书记李强今天在上海交通大学调研 并主持召开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科学家座谈会
【书人茶话】《文汇报》上的汪曾祺集外文
马鞍上的舞,犹如草原劲风扑面而来
我国科学家首次绘制出哺乳动物大脑中乙酰胆碱能神经元全脑分布图谱
集成技术精华 北京(BJ)40系列柴油版成老司机利器
市委常委会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一中全会上的讲话》
【科技文摘】《自然》2017年度全球十大科学人物
牛仔行业多牛人,这位技术大牛你给打几分
飞行员为亲友代购奢侈品入境未申报被判缓刑
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丨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王泽山:扎根国防科研 不负强国初心
“沪产”国家科技奖比重首超20%
习近平向王泽山侯云德颁国家最高科技奖
国家科技奖营造“重质量轻数量”新风尚
侯云德:病毒斗士把论文“变”新药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特别报道|中国科技正站在飞跃发展的新起点
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把从严治党引向深入
为各国政党树立榜样——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引发世界关注
世界首个漂浮在海上的国家耗资11亿建设
上海科学家绘制出水稻泛基因组图谱 基因“导航地图”助力提升水稻产量
菲律宾马荣火山再喷发,附近村民被迫"生死大逃亡"
中国驻菲律宾大使馆提醒:暂勿前往马荣火山景区
报庆80年|文汇报历史上的专刊
“千书工程”连续15年引进出版数学物理学等领域经典著作,超2000种原版著作尽展科学之美
即便不少科学家反对,《自然》杂志为啥还要登科幻小说?
报庆80年|文汇报历史上的副刊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