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扬起奋进新时代的伟大旗帜——全景透视人民解放军天安门广场全新升国旗仪式
日出东方,叩启苍穹。世界的目光再一次聚焦北京天安门广场——
1月1日清晨,在这个举世闻名的广场上,一场全新调整、规模盛大的升国旗仪式隆重举行,致敬昂首进入新时代的伟大祖国。
经党中央批准,自2018年1月1日起,由人民解放军担负国旗护卫和礼炮鸣放任务。这是任务调整后,人民解放军仪仗队和军乐团首次执行天安门广场升国旗仪式。
吹响奋进号角
7时32分,雄伟的天安门城楼上,8名解放军军乐团礼号手齐声吹响升旗号角,激越嘹亮的号声划破长空,传递出奋进新时代、阔步新征程的自信与豪迈。
22秒的号角声余音未了,96名解放军仪仗队员英姿勃发,护卫着鲜艳的五星红旗,从城楼中间券门出发,齐步走上饱经历史沧桑的金水桥。金水桥南侧,30名礼兵分列两侧,行注目礼。
国旗是国家的标志和象征。维护国旗尊严,就是维护国家尊严。
护旗编队气势如虹。陆海空军国旗组的3名官兵走在队伍最前面,3名陆海空军分队长、90名陆海空军队员紧随其后,官兵们稳健的脚步英姿勃发,坚定的目光充满自豪。
天安门广场上,来自各地的九万多名群众冒着严寒,静静等候庄严时刻的到来。
此时此刻,人们不会忘记,为了民族复兴,无数仁人志士不屈不挠、前仆后继,进行了可歌可泣的英勇斗争。特别是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和1927年党绝对领导下的人民军队诞生,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中国人民就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在这里升起,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踏上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征程。
展示大国风范
7时33分,护旗编队走出金水桥,由齐步换正步行进。3名分队长迅速拔出军刀,行举刀礼。同一时间,90名队员由肩枪换为端枪,护卫国旗威武行进。
自1927年建军以来,一代代人民子弟兵血脉相传,人民军队不断发展壮大、从胜利走向胜利。党的十九大庄严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国防和军队建设也进入新时代。
不远处,观看升旗仪式的人们注目凝视,宽阔的天安门广场一片肃然,只有铿锵有力的脚步声在激荡人心。
这样的脚步声,人们并不陌生。2015年9月3日,习近平主席第一次在天安门广场检阅共和国武装力量,宣布中国将裁减军队员额30万。两年多时间过去,这支军队实现整体性革命性重塑,体制一新、结构一新、格局一新、面貌一新,正向着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的目标奋进。
作为中国武装力量主体,为建立共和国、建设共和国、保卫共和国立下不朽功勋的人民解放军,肩负着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的神圣使命。护卫国旗,就是护卫国家、护卫人民。
这次新调整的升旗方案,增加护旗编队阵容,编设迎旗护旗动作,充分展现了新时代大国风范和强军风采。
凝聚复兴伟力
行进至天安门广场升降国旗区后,护旗编队面向国旗杆基座分区站立,国旗组3人齐步走上基座,做好升旗准备。
“向国旗———敬礼!”分队长董世伟、李振、郝卫坚同时下达口令。7时36分,军乐团现场演奏《义勇军进行曲》。在雄壮的国歌声中,29岁的升旗手郭凤通按下电钮,奋力将鲜艳的五星红旗抛向天空,护旗官兵立正敬礼。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迎着新年的第一缕晨曦,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全场高唱国歌。
46秒后,国旗升至杆顶,飘扬在祖国的蓝天,现场气氛愈加热烈,人群中爆发出如潮的掌声、欢呼声。
短短46秒,回荡着古老国度的百年沧桑;短短46秒,凝聚起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短短46秒,升腾起亿万人民的憧憬希望。
橘红色的朝阳洒向大地,军乐团奏响《歌唱祖国》的动人旋律,现场许多人情不自禁放声歌唱。
沐浴着新时代的阳光,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阔步前进。新华社记者 李宣良 梅世雄 梅常伟
(据新华社北京1月1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