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书店:81岁的她是每一代读者记忆里的航灯

2018-01-11信息快讯网

新华书店:81岁的她是每一代读者记忆里的航灯-信息快讯网


 “光的空间”新华书店前不久沪上亮相,由日本建筑名家安藤忠雄操刀设计,书店+美术馆的创意组合,给予读者多重阅读体验。本报记者叶辰亮摄


新华书店:81岁的她是每一代读者记忆里的航灯-信息快讯网



新华书店:81岁的她是每一代读者记忆里的航灯-信息快讯网



日本设计师安藤忠雄的设计作品“光的空间”,也是上海最新开业的“新华书店”之一。本报记者叶辰亮摄



新华书店:81岁的她是每一代读者记忆里的航灯-信息快讯网



新华书店徐汇日月光店最近开业,灵活配置线上线下出版资源,为读者提供文化增值服务。本报记者叶辰亮摄


    新一轮的转型升级,诉说着老牌国营新华书店的变与不变。书店的外观、理念、业态变了,不变的是,每一代读者的记忆地图里,都闪烁着新华书店的航灯;它依然是许多人开启知识之门的入口,是不可绕过的文化符号,承载着你我他的阅读故事和喜怒哀乐。


    去年发布的 《关于上海扶持实体书店发展的实施意见》对新华书店有着清晰定位: “积极培育壮大市场主体,鼓励新华书店等国有实体书店升级改造,探索多元经营模式,实现与影院、餐饮、文化创意等休闲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建设成为集阅读学习、展示交流、聚会休闲、创意生活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体验消费中心”。最近颁布的上海文创“50条”更是强调落实这一实施意见,加快建立布局合理、结构优化、业态多元、充满活力的新型实体书店发展格局。


    新华书店这个超级书店IP,有理由走得更好。


    ■本报记者 许旸


    严冬沪上,书香阵阵暖人心。最近,上海新开多家亮眼的实体书店,其中,拥有“新华”基因的书店以各具特色的个性化面貌,刷新了人们对于老牌国营新华书店的传统印象———“光的空间”酷炫组合了书店与美术馆、新华书店港汇店升级成时尚的2.0版、上海书城五角场店聚合书友交流“杨浦故事”……


    80余年的历史长河中,新华书店走过了战争烽烟,经历过桎梏起伏,也拥抱着改革的明媚,如今正探索创新发展的新路。面对互联网传播的冲击、民营书店带来的竞争压力,“老字号”新华书店不断尝试新玩法,开启了自我蜕变的进化之旅。从最初仅有两家网点发展到目前遍布全市各区的100余家网点,新华书店还拥有上海书城、玛德琳绘本馆、新华一城书集等一批旗下品牌,打造了融合图书、艺术、休闲、文创等元素的城市文化空间。


    拒绝“千店一面”,书店要做有阅读主张的专业细分知识管家


    “为书找读者,为读者找书”的服务理念,曾经影响了几代新华人。“如今,我们更愿意加两个‘好’字。”上海书城总经理江利告诉记者,“为好书找读者,为读者找好书”的目标,对实体书店捕捉多元阅读市场提出了更高挑战。“以前信息不对称,大而全的书店,几乎是读者接触新知的唯一地方,眼下多媒体传播发达,文化需求爆发式增长,书店里的书再多也多不过线上电商,如果光是陈列一排排书架,实体书店早已无法吸引读者驻足。”


    有资料显示,目前全国营业面积超1万平方米的超级书城有33个,其中新华书店有27个;5000-10000平方米的大型书城92个,新华书店占70个;1000-5000平方米大型书店658个,新华书店达548个。然而,装修陈旧、服务单一、教辅书占“半壁江山”的刻板印象也在一段时间里如影随形。


    书店如何破局? 让读者怀着欣喜与好奇踏进的实体书店,究竟是怎样的?刚开业近一个月的“光的空间”,赚足眼球,也令许多网友直呼“新华书店竟能如此惊艳”。这家新华书店由日本建筑名家安藤忠雄设计,创新跨界,融合了书店与美术馆两种业态,选书以人文社科、艺术设计类精选书籍为主。建筑的美感、内部匠心的美感、图书本身的美感,都交错于这栋会呼吸的庞大场域里,令读书这件事焕发出立体魅力。当越来越多对艺术感兴趣的读者走进书店,他们有机会同时享受纸面阅读、画作雕塑等艺术品赏析的视觉阅读、学者沙龙互动阅读等多重体验,彼此交织的深度阅读网,让书店价值、辐射力尽可能实现了最大化。


    有学者谈到,书店要具备专业能力,才能做专业细分“知识管家”,呈现出独特的阅读主张,引领精神潮流,创造更多人与书、人与人邂逅的机会。从图书卖场到文化空间,再到生活美学磁场,新华书店正实现从传统零售到新零售时代的跨越。


    这种深耕的劲头,对新华人来说其实并不陌生。早在1982年,上海就诞生了全国第一家专业艺术书店,“人无我有,人有我特,人特我专”的开拓进取精神,造就了全国最早、范围最广的上海专业书店群,为细分图书市场、满足不同读者需求奠定了基础。81岁老“新华人”、原上海新华书店静安区经理钱永林,曾为专业艺术书店耗费了大半辈子心血,“开门时轰动成怎样? 四开间的门面里都是人。大家排队进,好像参观展览会一样。”钱老至今记忆犹新,当时正值11月的初冬,他身上的毛线衫却湿透了,汹涌热情的顾客还挤碎了八只玻璃柜台。


    曾经,上海科技书店、音乐书店、艺术书店等十多家专业书店构筑出申城独特的书香风景线。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仅保留了少年儿童书店、上海建筑书店等为数不多的专业书店。在网络购书种类极其丰富、找书不再困难的今天,“专精特”书店有着广阔的市场沃土,即将重新扬帆。记者获悉,未来,沪上新华书店正筹划打造以音乐、旅游等为主题的新型专业书店,成为细分领域的“知识供应商”。


    信息汪洋中的一座座人文岛屿,激发读者情感共鸣


    有了专业底色、多元业态经营、线上线下融合,实体书店要深入人心,还少不了人文情怀。新华书店之所以烙印着一代代读者最初的知识激情,正在于它徐徐释放出强大的文化向心力,让读者忍不住“常回家看看”。


    站在时代节点上,回首新华书店曾经的“高光”时刻,对当下不无启示。条件艰苦的上世纪50年代,上海新华人依靠“背篓”精神,手提肩扛,送书下乡,把精神文化产品播撒到田间地头;改革开放初期,春风解冻,数不清的青年涌向新华书店,怀着对知识的美好渴求,守在书店门口长队里,争相购买数理化课本、文学名著和汉译学术丛书。“新华书店”四个遒劲的红色毛体字,隔着几条马路就能远远望见,使人不由加快了前行的脚步。


    原上海书城总经理、上海书城党委书记赵建平还记得,“那时孩子们爱去新华书店看连环画,一直泡着。部分书店还有租书、抄书服务,当时没什么复印设备,一些人买不起就只能抄写。有时营业员也帮着抄书。缺了书,营业员就登记下来,再去书店、出版社找。营业员和读者就像朋友一样,很多读者几乎每天都去书店报到,一进来就问今天来了什么好书啊。”1998年底,上海书城诞生了,“人山人海绕着福州路、湖北路、浙江路、广东路排队,甚至进场要买票,定价约三元,但读者还是争先恐后地排队买票。”


    好的书店,如同信息汪洋中的一座座岛屿,它所聚合的优质出版资源和作者资源,令更多读者受益。这也就不难理解,对不少70后、80后读者来说,小时候的新华书店就像最早的VR,让人徜徉书海窥见形形色色的虚拟故事、百态人生。


    家有10万+藏书、曾任上海博物馆馆长的陈燮君,与新华书店有着整整一甲子的书香情缘。多年前的五一假期凌晨两点,他跑去南京东路的新华书店排队,生怕去迟了就买不到心仪的好书。“每次想买什么,就开个书单发给书城,工作人员帮忙在全国范围内找到,然后我去书店一次性买回。”在他看来,新华书店是城市的文化景观,也是他人生重要的驿站。


    如今,每个周末的上海书城福州路店“全国新书发布厅”活动,仿若城市文化会客厅,定期邀请知名作家学者对话书中的山高水长和柴米油盐。“潜藏在书本里的知识与观点,如果不去主动打开、思考、介入,个中妙处就难以激活。”在江利看来,书店之所以创新摸索阅读互动方式,正是希望借由专业人士和广泛读者的深度参与,“解锁”一个个未知,“按图索骥”攀爬书山。眼下,新华书店正酝酿打造下一个阅读活动品牌,立足于讲上海历史、上海故事,吸引更多本土读者记录并分享城市的脉动。这不正是书店启发力和辐射力的生动体现吗?


    相关链接


    在这里,新华书店美成“网红”


    没有红白的标识,没有棕色的书架,没有白色的天花板,看起来不像新华书店,却变成申城热门“网红”地标———这就是日本设计师安藤忠雄的设计作品“光的空间”,也是上海最新开业的“新华书店”之一。


    1600平方米的空间内,如临幻境的书架间,看层层书籍尽收眼底,在清水混凝土浇筑的阶梯旁,可感受安藤忠雄设计的独特气质。在浩瀚的书海中,可以抬头仰望茫茫星空,或低头留下最文艺范儿的剪影。


    印象中被考试辅导、工具技能占据的新华书店,如今,精选社科、经典文学、亲子读物、热门小说……才是主角。有趣的是,每一排书架都被方形镂空,层层书架尽收眼底。足有3层楼高的书架包围着整个环形空间,重复的方格和恰当的光线构成了一幅无穷尽的书海幻境。


    超美的视觉体验是整个书店设计的精髓所在,但各种技术升级也不容忽视。世界级的环境设计,纯粹的阅读氛围,超炫的黑科技运用,充满活力的90后店员……简直让人来了就不想离开。

    (欣桦)

    相关链接


    爱书人,请收藏这些美好的地址


    “光的空间”新华书店


    地址:虹桥爱琴海购物公园的7楼与8楼,含书店和明珠美术馆


    书店和美术馆互为补充,让读者全方位感受阅读及艺术的美好。“光的空间”科技含量颇高,比如结合全网大数据的选书模式,应用新零售技术将读者查询的图书精确到书架每一格;屏幕可识别读者表情,根据其年龄、性别、神态推荐可能需要的书,趣味性十足。


    新华书店日月光店


    地址:漕宝路日月光中心2楼


    身处中心商圈,书店设计主打“潮阅”概念。除了文学、社科、文教等类别,热销的轻小说系列及周边文创产品是亮点。开业首个周末,日月光店表现抢眼,销售码洋近10万元,位列商场单日销售排行榜第二。门店还与新华一城书集合作,同步开设网上书店。


    新华书店港汇店


    地址:虹桥路1号港汇恒隆广场内


    由于港汇广场整体规划调整,新店格局从有棱有角的大长方形,变成曲径通幽的大马蹄形,以“阅·无界”为经营理念,采用开放式设计,打破店内外空间界限。面向白领、时尚潮人、辣爸辣妈,书店专门设计了分类新书推荐榜。


    玛德琳绘本馆


    地址:上海书城福州路店6楼


    2016年新华传媒全新创立“玛德琳绘本馆”品牌,主打中外精品绘本及亲子阅读活动。未来将融合VR互动,让小读者在科技体验中感受阅读的多重魔力。


    新华一城书集金虹桥店


    地址:金虹桥国际中心地下一层


    1000多平方米的书店囊括了图书销售、亲子阅读、咖啡休闲、文创产品等多种业态,为读者打造更时尚年轻的文化体验平台,营造弥漫人文艺术气息的阅读空间。同名微信书店上线运营,读者线上可收到每日好书推荐。针对区域内外籍人士和白领集聚的客流特点,外文书书架占比约达10%。


高交会上海参展项目瞄准“下一代”
新一代奔驰CLS内饰预告图 浓郁战斗气息
领航新征程 | 上海瞄准下一代人工智能源头技术
“看名画的眼睛”系列为读者打开美术通识之门
“光的空间”新华书店揭开面纱,国际知名建筑师安藤忠雄操刀设计
读懂《寻梦环游记》里的墨西哥元素
中国这里的房价是北京三倍当地人都买不起
沪上唯一一家24小时书店要关门 店家:具备开24小时书店地方不多
婚宴上28道素菜 每一道菜都以假乱真结账时众人被惊呆一桌数千元
新华社评论员:为梦想奋斗 为人民造福——倾听习近平主席2018年新年贺词
让孩子们重温鲜活的城市记忆
好书店,是散发暖意的城市书房
老友记 ——《罗孚友朋书札辑》中的一些记忆
【三味书屋】乾隆眼里的“西洋镜”
书香满申城 ———沪上实体书店打造都市文化栖息地
这一只永不断线的风筝,链接了我们对英雄的向往
短视频,“冷门题材”背后是对社会生活的热关注
中国这里的房价是北京三倍当地人都买不起
被上海某小区走廊里的这个东西吓到了!棺材么?!
冬季不是恋爱的季节?许秦豪电影里的四季,都是阳光与花香
新华医院儿内科医生今迎来“互联网排班”,成为社区医生“最强外脑”
莎士比亚生平文件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名录》
记忆中的文汇春秋丨5位文汇报老报人讲述他们的那些年
滕肖澜:从《城里的月光》到《我的青春遇见你》,日常里的深情最动人
16岁的马克龙,内心犹如巴尔扎克小说里的少年般意气满满
现场 |“山脚下的书店”混搭音乐表演,“书店+”玩出新花样
英国女画家用十多年光阴,记录下清末民初的中国,每一幅都极其珍贵
让“城市遗产”讲述有温度的人和事,政协委员提案关注城市文化记忆
记忆 | 梁实秋、老舍、沈从文的“私家腊八”,你更喜欢谁的味道?
《奇迹男孩》:每一个独特个体都是奇迹
华强北出品的新一代国产iPhoneX 足够以假乱真
让理论春风吹拂求知心田:《新时代面对面》受到读者欢迎
【新阅读】在新华书店遇见摄影展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