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偶剧《创世——补天》在沪上演,“现代感”神话故事设立海派木偶艺术新坐标
1月27日、28日,上海木偶剧团原创木偶剧《创世——补天》在马兰花剧场首演。该剧是“开天辟地——中华创世神话”项目工程第一部舞台艺术作品,同时也是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资助项目和上海市文联中青年文艺人才扶持项目。
主创团队以适合全家观看的儿童视角,重新演绎家喻户晓的中华神话,让观众在童趣中感受温暖大爱的戏剧情怀。
凝聚华夏优秀文明精神,催生现实文明式微反思
上古时代,大地之母女娲被一声巨响惊醒——不周山倒,天崩地裂,人类将有灭顶之灾!为了拯救自己的孩子,女娲毅然决定收集金木水火土五色神石补天,却在途中逐渐发现,天塌的原因绝非表面那么简单。金木水火各怀心思,女娲终将面临选择,为了补天牺牲一切,真的值得吗?
木偶剧《女娲——补天》以中华创世神话为基础,将创作视角对准“自然与文明,人性与天性”的历史思考。剧目通过女娲舍己补天的壮举折射出其对人类的大爱、对世间的感知;并引发人们对自身的反思、对当下社会与自然问题的深思。
该剧凝结了华夏民族敢于冒险探索、勇于战胜困难,坚忍不拔的抗争精神、无私的牺牲精神、勤劳务实、尚德、利他、包容的民族精神和价值理念。同时,剧目结合了对现代社会的反思和关照,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寻根溯源,促进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同时又对中华神话进行全新思考和演绎,拓宽了中华民族对华夏文明之根探寻的新视野,对中国民族信仰有着正面的引导价值。通过对创世神话的现代阐释,上海木偶剧团期望实现对孩子从小培养关于中华民族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的领悟和传承,普及和提高孩子和年轻父母对中华创世神话的认识。
多种木偶同台融合,现代光影讲究环保
人偶同台、虚实穿梭,多种木偶技术同台融合是该剧的一大亮点。主创团队不拘泥于传统仗头木偶的表现手法,以大戏剧的观念入手,杖头木偶、光影、皮影、撑杆木偶互相融合,增加剧目的观赏性。
在光影方面,该剧将传统木偶与现代光影结合,通过挑选不同材料,探寻灯光的不同视角、景别、灯源装置的开掘等,探索立体、动感的光影效果;通过镜头、景别、画面的构造,强调和放大内心情感,探索舞台光影蒙太奇;通过尝试某些剪影效果和实体表演结合,更体现蒙太奇剪辑的1+1>2的效果。同时,为了弘扬和践行该剧珍爱环境和生命的主题,剧中现代城市的构造全部使用环保材料来制作,并由剧中演员协作完成。
上海木偶剧团希望通过探索中国传统木偶与现代立体光影的结合,设立海派木偶艺术新坐标。
迎合当代儿童审美,打造“现代感”创世神话
《创世——补天》以上海木偶剧团为创作主体,邀请了新加坡戏剧盒艺术总监郭庆亮担任导演,《枕上无梦》的编剧韩丹妮担任编剧,同时集合国内外优秀创作实力人才,打造国际化创作团队。团队以中华传统民族特色为创作核心,迎合当代儿童审美,融合多元民族特色,打造“现代感”创世神话故事。
在偶型方面,由剧团潘冯轶、窦云龙担任主要设计工作。女娲的设计遵循东方、母性、自然、神明等元素,其木偶造型柔和唯美,更加符合今天的审美意识。而金、木、水、火四神在偶型设计和颜色使用上也更加萌趣、明亮。
在舞美方面,《创世——补天》风格写意、简约、实用。以光影的幕布隔开前后两个区域,前区类似于现实世界,开头小孩走入布幕便开启女娲的世界。布幕内可以呈现立体光影,布幕外可以人偶同台。演区后方有一个山坡,演员和偶都可以走上去。如此舞美设计给偶和演员的表演提供了更多的空间
在作曲方面,《创世——补天》全剧主要是由《小永与老神龟之歌》、《人之初》、《还有什么能给你》这三首原创歌曲构成,歌曲音乐融合了笙、笛、琵琶、二胡、打击乐这5种中国民族乐器,并在中国乐器基础上融入西方乐器元素,突出与现代的关联,体现了东方、时代、情感以及细腻的音乐特点。
木偶剧《创世——补天》是上海木偶剧团2017-18年度重点创排剧目,剧团在传承与发展中秉承优秀文化瑰宝,探索中华艺术,紧跟时代步伐,坚持文化“请进来、走出去”战略,融合多元民族特色。该剧目目前已接到第二十届塞尔维亚“金火花”艺术节的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