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应激式扶贫”到“造血式扶贫”,电商扶贫如何从源头解困?

2018-01-29信息快讯网

从“应激式扶贫”到“造血式扶贫”,电商扶贫如何从源头解困?-信息快讯网

▲拼多多年轻农人帮助农产品实现品牌化。

一年投入34亿元,帮助全国农户销售183.4万吨农货,催生9亿多笔扶贫订单……今天上午,又一家电商网站亮出了过去一年的电商扶贫数据,根据社交电商拼多多今天上午发布的《2017拼多多扶贫助农年报》显示,过去一年,拼多多在730个国家级贫困县,扶持起4.8万商家,带动其年销售额增速超过310%。

2016年11月,国务院扶贫办与15个国家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促进电商精准扶贫的指导意见》,将电商扶贫纳入了顶层设计。电商扶贫,不只是简单把商品放在网站上售卖,更是需要从源头解困,从“应激式扶贫”到“造血式扶贫”,过去一年,包括阿里巴巴、京东、唯品会、拼多多等一大批电商均在电商扶贫领域做出了各种探索。

“爱心助农”各显神通,帮农货搭上电商“高铁”

上海电商企业拼多多的精准扶贫探索,起步于1年前。2016年末,国家级贫困县山西临县的黄河滩枣,丰收后却遭遇销售困难,当地大学生村官巩文斌带着村民的希望上门求助。

“和这位心急如焚的村官见面后,我们迅速开辟了绿色窗口,帮助‘零经验’的村民运营网店,在短短3个月内获得了70万笔订单,将当地2000吨滩枣一售而空,带来了1200多万元的收入。”拼多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自此之后,拼多多将扶贫助农当成了一项日常工作。

立足电商的定位与特色,发挥自身优势,有助于扶贫的事半功倍。拼多多的特点在于社交“裂变”,在营销上极容易形成“病毒式传播”的效果。中国社科院中国社科评价研究院院长荆林波就对此十分推崇,他认为,依托社交关系推进电商,将同类兴趣的细分顾客聚集,依托体验实现自我传播,能够下沉聚集到三四线城市乃至农村市场,“这些特点可以在精准扶贫中有效发挥作用,也给行业做了一个很好的佐证。”

对于一些当令的滞销农产品,通过电商平台的影响力和渠道优势来解困,就像农货搭上了“高铁”。去年夏天,花垣县麻栗场苹果桃产量超过120万吨。丰收了,果农们却犯了愁:采购价下滑、本地市场消化能力有限,苹果桃突然“不好卖了”,怎么办?“电商快车”来了!7月,花垣苹果桃在京东平台湖南扶贫馆、湘西特产馆和众筹渠道同时登场,上线不到15天就收到超过5000份订单。

“电子商务是对接市场的高效销售平台,能减少中间环节,让贫困地区农产品方便快捷地对接全国市场。”京东集团党委书记龙宝正表示。数据显示,仅2017年第二季度,贫困地区在京东平台的蔬菜、水果销售同比增长就超过300%和500%。

在实践过程中,一些好的方式被固化了。“我们建立了‘爱心助农’紧急响应机制,针对全国各地贫困户遇到的农货滞销,联合商家溢价30%以上,到田间地头上门包销。”拼多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年报》显示,过去一年拼多多共在扶贫助农领域投入34亿元,公益推广贫困地区的农货,帮助数百万贫困户解决“卖货难”。

从“应激式扶贫”到“造血式扶贫”,电商扶贫如何从源头解困?-信息快讯网

▲唯品会的唯爱工坊将非遗现代生活化、时尚商品化、产业可持续化。

有的放矢建立长效机制,让产业链自身‘造血’

解决农货滞销的“应激式扶贫”,能解一时之困,但电商扶贫的要义,不只是立足于在困难的时候帮一把,而是要建立长效机制,从源头解困。

“以农业为例,扶持农产品在卖货的同时建立品牌,通过扶持新农人,提升农村劳动力素质,促成农业产业链自身‘造血’,才能抓住精准扶贫的核心。”中国社科院中国社科评价研究院院长荆林波认为, 精准扶贫的根本是让农民具备自主经营、自力更生的能力。

“以果感恩”创始人张银杰,是拼多多平台孵化出的一名新农人,他告诉记者,过去,他曾通过预售制提前聚集起了600万斤的香梨订单,帮助乡亲解决了销售大难题,随后,在电商平台的孵化下,他成功带动乡亲们走起了公司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的道路。

在品牌化的建立之路上 ,电商平台为农民们打通了层层“痛点”。比如,拼多多将电商大数据应用到了田间地头,将消费偏好习惯、品类增速等数据输出给农人商家,为贫困户提供因地制宜的种植、销售方案。京东则通过自营物流体系建设,建设覆盖300多个城市的冷链物流网络,解决农村基础设施薄弱问题,同时推出“京农贷”,解决农户在采购、生产、加工、销售中的融资难问题。

建立产业链、建立标准化流程、建立品牌,这条精准扶贫之路在不少领域都是通用的。以“精选、特卖”为定位的唯品会,显然不适合卖农产品,唯品会转而将“非遗”和“电商精准扶贫”相结合,依托电商扶贫频道“唯爱工坊”,开创性地将非遗实现现代生活化、时尚商品化、产业可持续化。

“我们希望以‘产学研售秀’全链条来实现非遗的保护与传承,达到精准扶贫的最终目的。”唯品会副总裁黄红英透露,这其中,需要打通几个关键点,“在前期,我们会为非遗手艺人提供技能培训,并邀请知名设计师重构传统美学,活化非遗产品;中期,我们会为产品提供包装设计制作、商品质检、线上营销运营、物流配送等支持;后期,这些非遗商品的销售所得将用于帮助贫困地区的手工艺人,让她们凭手艺自力更生,以此激励更多的年轻人返乡就业,从而构建‘造血式扶贫’的长效机制。”

责任编辑:汪荔诚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