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一·二九”事件70周年纪念日,同济大学的这栋建筑一定要去看看
同济大学有一座建于上世纪40年代的历史建筑,名为“一·二九礼堂”,许多人有所不知的是,它的得名与70年前的一场爱国青年学生运动有关。那是1948年1月29日,以同济大学学生为首的上海进步青年学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了国家的前途命运和人民的根本利益,高举“反迫害、争民主”的旗帜,展开了一场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腐败统治、争取民主权利的伟大斗争,为迎接上海的解放做出了贡献,在上海、中国学生爱国运动史册上留下了光荣的一页,史称“同济大学‘一·二九’事件”。
为了铭记这一重要事件,当年该事件发生的主要地点——同济大学工学院的礼堂,被命名为“一·二九礼堂”;与礼堂相连接的大楼被命名为“一·二九大楼”;大楼南边的运动场被命名为“一·二九运动场”;礼堂和运动场之间的道路被命名为“一·二九路”。
今天,同济大学隆重举行纪念“一·二九”事件70周年大会,号召全校师生继承和发扬光荣革命传统,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和扎根中国大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接续奋斗。
今年92岁高龄的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董鉴泓,是“一·二九”事件亲历者。在今天的大会上,董鉴泓介绍,他当时正就读于同济大学工学院,曾亲身参与、亲眼见证了这一事件。他还不忘勉励同济大学的学子:同济大学有着光荣的革命斗争历史,正是在这样的爱国学生运动中,大家坚定了跟党走的信念,意识到了自己应该肩负起的时代责任。
据悉,为纪念在“一·二九”事件中受到迫害的爱国学生和民主革命时期献身的同济大学英烈,同济大学还在一·二九大楼旁修建了学生运动纪念园。今天, 这里又添一座英雄人物浮雕。同济大学举行70年前为文教事业英勇就义的同济大学第十二任校长周均时烈士的浮雕揭幕仪式,以缅怀并铭记老校长为文教事业、为民族独立与新中国诞生所做出的不朽贡献。
公开资料显示,周均时1940年至1942年担任国立同济大学校长。1940年秋,时任同济大学校长周均时带领同济师生完成了第六次迁校,在四川李庄安放了一张平静的书桌。后来,他为争民主、反独裁,抨击反动政策,被军统逮捕后英勇殉难,被誉为“文教界的民主斗士”。
“同济大学爱国学生运动与英烈图片展”今天也正式揭幕。同济大学德文补习班学生、诗人殷夫烈士为纪念五卅运动所写的著名诗作《血字》,同济学生救饥救寒时手绘的宣传漫画及创作的歌曲,同济学生写下的多份《从军志愿书》,“一·二九”事件期间,同济校园内学生办的民主墙照片…… 这次展览上,与同济大学爱国学生运动及英烈相关的一百余件图片、文件、实物在此展出,带领同济师生重温同济青年学生一次次波澜壮阔的爱国运动和炽热的爱国情怀。
编辑:郝梦夷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图:同济大学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