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苏宁京东“抱团”入股万达,新零售会长什么样?

2018-01-29信息快讯网

腾讯苏宁京东“抱团”入股万达,新零售会长什么样?-信息快讯网

互联网巨头的合纵连横又出现了新剧情,今天晚间,腾讯控股忽然宣布,由腾讯控股作为主发起方,联合苏宁、京东、融创与万达商业在北京签订战略投资协议,计划投资约340亿元人民币,收购万达商业香港H股退市时引入的投资人持有的约14%股份,这也是全球互联网公司和实体商业巨头之间最大的单笔战略投资之一。

阿里苏宁怎么了?入股组合令人玩味

据悉,此次入股腾讯将投资100亿元,持股比例为4.12%,苏宁和融创中国分别投资95亿元,持股比例3.91%,京东投资50亿元,持股比例2.06%,共计占万达商业股份比例约14%。按照这一比例计算,万达商业目前的估值为2430亿元。

在这次合作中,比较值得玩味的是集体入股万达商业的“组合”。按照互联网阵营来看,腾讯与京东有大哥和小弟的关系,同属于一个阵营。而苏宁则属于阿里巴巴阵营——2015年8月,阿里巴巴集团与苏宁集团的交叉持股,在历史上曾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但是最近一段时间,阿里与苏宁的关系成谜,去年12月11日,苏宁云商曾发布了一份关于处置部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进展公告,透露公司已完成对阿里股份不超过550万股的减持计划,持股比例降至0.81%。此次,腾讯与苏宁公开走到一起入股万达,究竟是出于战略考虑,还是转投阵营,值得期待。

腾百万失败了,“腾京苏万”能成吗?

此次援手万达商业的所有入股者,均与万达有过往来。事实上,此次合作,立刻就让人联想到多年前“腾百万”计划。2014年8月29日,万达集团、百度和腾讯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宣布共同出资在香港注册成立万达电子商务公司。当时,万达电商计划一期投资50亿元,万达集团持有70%股权,百度、腾讯各持15%股权。

不过这个雄心勃勃的联姻计划几乎已经划上了休止符。腾讯和百度都没有实质性的提供服务,两年之后,两者先后从万达电商的运营公司股东名单中退出。而长期以来独立运营的飞凡项目,也在去年年底时爆发出大裁员的风波,从6000名员工裁至300名,只保留职能部门,裁员率高达95%。

“腾百万”失败了,这个“腾京苏万”能成功吗?有分析人士认为,上次的合作计划,腾讯和百度都没有真金白银掏出钱来,三方的合作互相试水的成分更多,而此次腾讯、京东、苏宁都是大手笔入股,性质不同。有意思的是,在此次合作中,腾讯将推进与万达旗下网络科技集团的战略合作。

新消费背景下,这手“好牌”该怎么打?

走最近互联网企业收购走向来看,互联网巨头合纵连横的趋势已经出现了变化。2017年之前,表现为互联网巨头与巨头之间的收购合同,去年以来,互联网巨头向线下实体商业伸出了“邀约之手”,就在1月23日,腾讯刚刚与家乐福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而不到一周内,国内互联网公司和实体商业巨头之间最大的单笔战略投资案例又诞生了。

腾讯方面表示,此次腾讯和京东将在线上运营、用户数据、移动支付、消费金融、仓储物流、云业务等领域与万达商业展开全方位合作。京东相关人士透露,此次京东、腾讯与万达的合作将不仅仅限于投资,腾讯、京东、万达是新零售下知人、知货、知场的完美组合,三方将共同用智能化技术为线下零售重构成本、效率和体验,共创价值。

有分析人士认为,相较于4年前的“腾百万”计划,如今“腾京苏万”携手的背景已经相当明朗,新消费新零售正在重构人、货、场之间的关系,将所有的互联网企业和实体商业裹挟入内,在这种重新定义商业的关键时期,腾讯、京东、苏宁与万达的结合,互相借力的可能更大。对于腾讯和京东来说,万达商业有他们渴望的实体商业优势——截止2017年底,万达商业持有已开业商业面积3151万平方米,在中国开业万达广场235个,年客流31.9亿人次,此外,还拥有文化旅游城、酒店、影院、儿童产业等海量线下消费场景。而对于万达来说,重金注入的飞凡网的失败,意味着火拼电商的路径难以走通,只有与互联网巨头合作,才能在新消费场景下成功升级。

“此次合作,如果四方互相赋能,或许能有效将人流、数据流、信息流等多种商业要素融合起来,但各方究竟能开放多少数据,从多深的层级上推动共享,对于巨头来说,本身就是一件很难的事。”上述分析人士称。

责任编辑 王翔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