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大新《天黑得很慢》:变老不可怕,用文学点一盏暖灯

2018-02-01信息快讯网

周大新《天黑得很慢》:变老不可怕,用文学点一盏暖灯-信息快讯网

▲茅盾文学奖得主、作家周大新《天黑得很慢》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故事发生在夏天,夏天的天黑得很慢;尽管慢,它也还是会黑;

人渐渐终老的时光就如同这夏日的黄昏,虽然也有个过程,但终究还是要老去;

天黑了,我们要亮灯;人老了,谁又来为他们亮灯?

周大新在2018开年之际为文坛献出的新长篇《天黑得很慢》就不啻是为老人们点亮的一盏明灯,更是为吁请全社会关注老年这个日趋庞大的社会群体而谱写的一曲咏叹调。

《天黑得很慢》用一种仿纪实性的文体展开叙述。场景安排在一个名叫万寿公园的地方,在一个夏季的一周时间里,这里每个黄昏都要举行一场以养老为主题的纳凉聚会。前四个黄昏分别由来自不同机构、不同专业的人士向前来纳凉的老人们或推销养老机构、长寿保健药丸,或展示返老还青的虚拟体验,或讲授人类未来的寿限,而这四个黄昏在整体小说中所占用的篇幅都不长,加起来也不过只是占到这部作品总长度的十分之一多一点。尽管只有这么点篇幅,而且我们也无从断定其中介绍的那些个产品的真伪和知识的确切与否,但又不得不承认这恰是当下老年社会生态的一幅微缩景观与逼真写照。

在这些个看似关爱老年人的公益活动中,虽不能简单地一言以斥之,但不可否认的是其中又有多少的藏污纳垢和“孔方兄”的驱动,我们在广告中看到了太多这样的诱惑,在现实中也看到了一些这样的案例,而这些悲剧的故事大都是发生在这些个场景中。因此,周大新在自己的长篇新作开篇,寥寥几笔就充满痛感地勾勒出一幅当下老年的社会生态图,着实是一个充满寓意的开场,为自己后面文学化的施展埋下了合符逻辑的伏笔。

在接下来三天的黄昏纳凉中,出场的讲述者变成了同一人,那就是从事家庭陪护的女青年钟小漾。通过她自述陪伴护理一位名叫萧成杉的退休法官之经历,维妙维肖地展示了老年人那种不甘老去、不得不老去而又不时陷于无奈且无助的那种复杂的心路历程和生活境遇。如果说前四天的黄昏是“新闻发布”式的“快闪”,那么后三天的纳凉则进入了周大新的文学专业频道。

周大新《天黑得很慢》:变老不可怕,用文学点一盏暖灯-信息快讯网

▲作家周大新近照

坦率地说,以小漾这种“一个人的讲述”展开叙事一不小心就会陷入单调的囹圄,但周大新却在这里展现出自己不凡的文学功力:论节奏看似比前四天慢了许多,但传递出的信息量一点也不亚于前四天;论人物,萧成杉和女儿馨馨及陪护小漾三个主要人物都被刻画得栩栩如生主次分明,尽管馨馨与小漾也都各有自己的不幸,这倒是应验了托尔斯泰的那句名言:“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但焦点则始终并未因此而散去;论意味,我们在作品中感受到了太多的诸如萧成杉渴望重组家庭而不得、面对老年痴呆袭来时万般无奈之类的生活痛感,也体会到了诸如为撮合萧成杉和姬姨重组家庭时,馨馨与小漾煞费苦心之类的人文关怀。而在这样的丰富性中,以萧成杉为代表的那种老年人的孤独、再婚、病痛之类的共性困境又始终都是作品的重头戏。

正是这前四天的“快闪”和后三天的“慢板”自然衔接在一起共同组成了这部长篇的结构样式,这样一种相对开放与有限封闭的结合,既拓展了相关空间,又集中凸显了关心老人、关注老龄化社会这个大主题。这不仅是中国,也是当下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

按照联合国的传统标准,一个地区60岁以上的老人达到总人口的10%,新标准则调整为65岁老人占总人口的7%,该地区则被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1990一2020年世界老龄人口平均年增速度为2.5%,同期我国老龄人口的递增速度则为3.3%,世界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从1995年的6.6%上升至2020年9.3%,同期我国则由6.1%上升至11.5%。因此,无论从增速还是比重,我国都超过了世界老龄化的进程。到2020年我国65岁以上老龄人口将达1.67亿人,约占全世界老龄人口6.98亿人的24%,全世界每四个老年人中就有一个是中国老年人。

据我国有关部门发布:截至2014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1亿,占总人口的比例15.5%,在这2.1亿的人群里又有将近4000万人是失能、半失能的老人,而到2035年,老年人口将达到4亿人,失能、半失能的老人数量会进一步增多。

周大新《天黑得很慢》:变老不可怕,用文学点一盏暖灯-信息快讯网

▲长篇小说《天黑得很慢》首发于今年1月号《人民文学》杂志

显然,《天黑得很慢》所涉及的题材与主题既是中国的,也是国际化的,事涉老龄化同时也是重大的。面对这样一种题材与主题,既考验作家的才情更展现作家的情怀。

在我的阅读记忆中,如此集中而鲜明地以老龄社会为题材表现老龄化的社会主题,周大新的这部《天黑得很慢》即使不是开创者至少也是开拓者,无论就所涉足的题材还是就长篇小说写作本身而言,《天黑得很慢》既是周大新个人写作十分重要的新开拓与新成就,同时也为整个长篇小说的写作提供了许多新的话题与新的因子,是2018年开年非常有分量、十分有特点的重要长篇小说之一。

(作者为知名文艺评论家)

编辑制作:许旸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出版方供图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