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怕周树人,二怕写作文,三怕文言文?畏惧不能成为逃避的理由!

2018-02-02信息快讯网

一怕周树人,二怕写作文,三怕文言文?畏惧不能成为逃避的理由!-信息快讯网

近日,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 (2017年版)》 (以下简称“新课标”) 引起各界广泛讨论,其中最为人关注的地方在于新课标“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与原课标相比增加了四倍多,从原来的14篇 (首) 增加至72篇 (首)。这样,教育部继2017年上半年将小学语文古诗文增至124篇(首),初中语文古诗文增至133篇 (首) 之后,终于将高中语文古诗文篇目落实下来,从而最终完成了 中小学语文教材古诗文的扩增,全面兑现了高中语文新课标确定的“课内阅读篇目中,中国古代优秀作品应占1/2”的目标。

新课标的出台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虽有一些诸如“会不会增加学生学业负担”等疑问,但主流声音还是一片赞扬。语文课本大幅度增加古诗文教育,让我们看到国家重视中 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决心,也让各界对此次新课标能够达到的预期效果充满期待。

古诗文是语文学习“三怕”之一?

教育是立国之本,一个国家的教育能直接看出这个国家国民的素质与文化底蕴,也会直接影响到这个民族未来的发展。语文教育在中小学各学科教育中又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而我认为语文教育应当根植于古诗文。

首先,重视古诗文教育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学区别于他国文化的重要立足点,是我们不能放弃的民族之根,必须落实在中小学教育之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虽然内涵丰富,包含文、史、哲、艺术、宗教等等,但古诗文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精华部分,可以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因此,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必须特别重视古诗文教育。

“五四”以来,由于民族自卑感的增加而导致弱化甚至否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然也就弱化甚至否定古诗文教育。数十年时间内,中小学语文课本里古诗文所占比例始终在20%以下,几乎剥夺了几代人应有的吸收优秀传统文化的权利,而今国家将初高中语文课本里古诗文所占比例增加到所有选篇的50%以上,小学语文课本古诗文比例增加到所有选篇的30%,回到它本该有的比例,某种意义上也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补课”。而这一“补课”顺应了时代的要求和人民的期待,受到了大家的普遍欢迎,从近年来《中国诗词大会》 掀起全民诗词狂欢的现象可见一斑。

其次,重视古诗文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曾经有学生告诉老师说对于语文有“三怕”:“一怕周树人,二怕写作文,三怕文言文。”老师听后哑然失笑,这三者确实应该“怕一怕”,但是这种心理上的畏惧不能成为逃避的借口,正是它们的“难”才能让我们有所收获。这还只是“害怕”的情绪,有的学生对于古诗文,直接是否定与不屑的态度,他们经常会理直气壮地说:“现在已经是21世纪了,我们早就不用文言文了,也不用创作诗歌,为什么还要学这么难的东西?”这类学生对古诗文的抱怨不仅来自学业的压力,还有一部分原因在于现实社会乃至于教育中充斥的实用主义短视观念。

这次新课标大幅增加古诗文,往小了说,是增强学生的传统文化底蕴,往大了说,有利于削弱当今浮躁社会中粗糙的实用主义与精致的利己主义,让学生们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感受先人的高雅、智慧、情操与风趣,学会观照自己的内心,用心去触摸先贤的风骨。这样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不只是单纯的知识浇灌,更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再次,重视古诗文教育是语文教育的本质要求。我国的语文教育,自古以来,主要就是古诗文教育。即使在当代,全世界也公认:中国最经典、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作品,大多是古诗文。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就说过:“小子何莫学夫 《诗》? 《诗》 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这是儒家对诗歌社会作用的高度概括———诗可以抒发情志,可以观察社会和自然,可以结交朋友,可以讽谏怨刺,可以有益于家国,可以认识自然世界。从古圣贤的视角看,古诗文是有“大用”的。但是,如果从现代某些人的实用主

义角度看,古诗文未免有些“无用”,因为它似乎难以在当今高效率的社会中快速结出它应有的“果”。简单地用“有用”与“无用”来判断万事万物未免太过粗暴和短视,你觉得它眼前“无用”,又怎知它将来“无用”? 你觉得它看似“无用”,实际上却有“大用”。语文教育不只是工具教育,更是思想道德教育、人格教育、审美教育,而古诗文的“大用”或优势正体现在这些方面,这才是语文教育的本质。

一怕周树人,二怕写作文,三怕文言文?畏惧不能成为逃避的理由!-信息快讯网

古诗文对于白话文的特殊优势,决定了语文教育必须根植于此

由于古代书面语与口头语是两套系统,造成了文言文与古代白话文之间的二水分流,而古诗词则介于文言文与古代白话文之间,现代白话文则是继承了古代白话文并有些微发展。值得骄傲的是,汉字表意的优越性却让我们至今还能读懂千百年前的文言文,更不用说古诗词了。在21世纪的今天,沧海桑田之后,我们竟然还能触摸千年前先人的文字,读懂他们的情志,这是其他绝大多数国家都做不到的,是值得骄傲的一件事情! 古诗文对于白话文的优势,首先表现在古诗文更加言简意赅,其次是古诗文承载着中国绝大部分经典,再次是古诗文更加精美,最后是学好古诗文对于我们表达能力的提高具有明显的效果。可以这样说,凡是古诗文好的人,白话文水平一定高,表达能力一定强,反之则不然。古诗文对于白话文的这些优势决定了语文教育必须根植于古诗文。

因为“童子功”对于学好古诗文是最为重要的,所以中小学阶段必须加强古诗文学习。所谓“童子功”阶段指小学到高中,这一时期是孩子们人生记忆力的高峰期,背熟的古诗文将会终身难忘。

当然,对于古诗文背诵,有人怀疑它的用处或意义,他们没有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中国千百年的教育都是从背诵开始,回看我们曾经的教育,不也人才辈出,创造出灿烂辉煌的文化吗? 更别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了。当然,如果在老师的教导下科学地背诵学习,更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就要对我们的老师提出要求了。对于老师来说,他们首先要喜爱、理解、尊重古诗文,不能带着仅仅为了完成教学任务的敷衍态度;其次要提升自己的传统文化修养;再次需要研究学习背诵古诗文的方法,研究不同阶段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差异,激发学生学习背诵古诗文的兴趣。老师是学生精神上的领路人,如果带着学生局限于背诵默写的框框里,未免把大事做小了。

至于语文课本大幅增加古诗文“会不会增加学生学业负担”的疑问,教育部官方的两点回应很精彩:什么是负担? 每个人,无论是学习、工作,肯定要干事,如果说花了很多精力、很多功夫干这个事,对个人的成长、对社会没有太多的意义,没有太多的价值,这就是负担;如果孩子每天忙的方式和成长关联贡献不是那么大,比如天天做题,对提高他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没有帮助,就是负担。所以我们减负要减这些负担,不是简单地谈减负就是少学习、不学习。此外,古诗词本身的美感就具有特殊的吸引力,学生吟诵古诗词会觉得兴趣无穷,不会感到这是负担,近年的全民诗词热已能说明问题。

总之,我们感动于国家对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落实,应该为语文教育根植于古诗文喝彩!

(作者系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诗词大会》学术总负责人)

编辑:钱家跃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