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标准答案,因此主观性强,考试靠运气。”很多人对艺考尤其是表演类学科选拔考试存在这样的错误认识。那么,没有标准答案的“艺考”究竟该怎么考?
艺考真的不是一味地“放飞自我”。经过多年的改革和探索实践,上海戏剧学院进一步优化考试结构,并逐渐健全、完善招考体制机制,目前已经建立了一个600多人的“考委库”,包括校内外专家、业内知名人士、社会知名学者等,增加了考试的公平度和专业度。要得到录取资格,表演专业考生必须连过三关,经受这些校内外考官的“火眼金睛”。尤其是在“三试”环节,增设了“表演工作坊”的考试形式,改变传统的学生单向表演、评委打分的方式,通过模拟“教与学”的环境,让考生们在类似上课的环境中,自然表露其内在的艺术修为和艺术天赋,从而进一步挑选出优质人才。一位参与考试的老师提醒:“没有标准答案并不意味着艺考生就可以一味‘放飞自我’。”
戏曲专业稳中有升、木偶专业“逆袭”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报考上海戏剧学院戏曲学院的京剧表演专业和戏曲音乐专业的考生数量迎来小幅度攀升,两个专业的招考比例分别为1:6,1:4.7。虽然报考人数不像表演系那么火爆,但仍然稳中有升,可见传统艺术教育领域的逐步回暖。
上戏戏曲学院院长、京剧表演艺术家、程派青衣李佩泓介绍说,戏曲教育和普教不同,有它特殊的教育规律。这是一个有“门槛”的专业,要求报考考生必须有“幼功”,也就是从小就开始积累的科班功夫,一般超过十岁再入门就很难融入常规教学了,因此戏曲相关专业方向的中专生构成了报考主体。“戏曲艺术是中国的国粹、是优秀的传统文化,入这行得扎下去,得吃得起苦,得不求回报。”李佩泓说,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把孩子往戏曲方面培养,这是好事。
▲江疏影和胡歌都是上海戏剧学院
今年,只招18人的木偶专业史无前例地迎来1380多人报考,令上海戏剧学院的招生办也大吃一惊。据悉,去年12月在一档热播综艺《演员的诞生》中,上海戏剧学院木偶专业的90后小生彭昱畅表现惊艳,其演技令圈里几位资深演员都刮目相看。撇开彭昱畅带动的影响力,事实上,木偶剧已经从相对冷门的剧种成为国内演剧市场一颗冉冉上升的新星。木偶剧不仅是大热的儿童剧市场最受欢迎的艺术形式之一,每年在国际上也有很多艺术节的演出交流活动。木偶剧市场体量虽不大,但学生往往在毕业后很快就能找到出路。
不要只盯着表演一个专业,找准属于自己的方向才是人生的最大收获。有戏剧学院招考老师提醒,眼下各个专业的融合度较高,经常会出现毕业后专业变动较大的情形,表演系出导演、导演系出编剧这样类似的情况屡见不鲜,因此不要急于给自己定型。
此外,继2017年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加入上海市春季招生行列之后,今年戏剧影视表演专业也加入其中。这两个参加春考的招生专业都对学生文化素养和专业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越来越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其中,表演专业要求考生的外语、语文单科成绩均须达到100分及以上。黄昌勇说:“知识结构的完整性,决定了一个学生日后能有多大的发展。”
编辑制作:卫中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