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极科考队拜年背后(一) | “冰冻地狱”里正在崛起中国第五座科考站
▲2018. 1 难言岛(恩克斯堡岛) 中国南极第34次考察队领队杨惠根在斯科特北部支队探险队越冬冰洞遗址前
昨晚,中央台播放了正在南极的第34次科考队员向祖国的拜年镜头,此次带队的临时党委书记、队长和首席科学家正是讲堂第110期嘉宾中国极地中心主任杨惠根。在2月4日讲堂组织的主题观影《南极之恋》互动会上,杨惠根发来照片和音频,告知大家南极科考“行程过半,任务过半”的好消息。
本次南极科考经历了怎样的惊险,和历次探险英雄相比,杨惠根等当代中国极地梦的实践者又做出了怎样的努力,今起分两次刊发旅美作家、极地探险爱好者周励文章,讲述了与杨惠根的热线交流。
(一)当“雪龙号”遇见沙克尔顿
2018新年零点,“天赐宁静”倒计时水晶球降落,零下15度的时报广场烟花彩纸漫天飞舞,《纽约,纽约!》《友情地久天长》歌声中人们热泪盈眶相互拥抱, 亲历百年最寒冷的“气旋狂欢”跨年盛典,我更思念正带领第34次南极考察队在罗斯海“难言岛”创建中国南极第五科考站的挚友杨惠根。我把在时报大厦顶层与新年吉祥物、色彩缤纷水晶球的合影照用微信发给他:
“惠根,新年快乐!想念!为雪龙祝福!你们在日以继夜赶任务吧?保重!”
1月3日,曼哈顿上空飘逸着漫天雪花,我收到杨惠根从雪龙船发来的回音:
“是,中山站直升机吊运作业第六天,今天又一个好天,天晴,微风。”
我问: “雪龙号还是无法靠近?”
惠根:“嗯,海冰厚度还是有1.4米,船依然在38公里外……今年中山站的物资补给是历史上雪龙船离站最远的一次补给,幸亏考察队装备有强大的Ka32直升机。”
我立即回复:“Ka32雪鹰!就是2014年对俄罗斯‘绍卡夫斯基院士号’国际大救援的那架直升机吧!四年了!时光飞逝,记忆犹新…”
2014年圣诞节到元月7日,就是这架雪鹰直升机震撼世界,冒极大危险营救了52名游客脱险,随即雪龙船却陷入重重浮冰围困险境中,焦急的我从纽约不时问询惠根,惠根微信回复:“实行国际救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镇定而充满信心。天佑雪龙!历经震惊全球的五天五夜,雪龙脱险并赢得全世界敬仰,美国媒体把“雪龙”国际救援比作1914沙克尔顿南极冰原生死大救援,称赞“雪龙号”为“不沉的坚忍号” !从此,我把与惠根的跨洋微信叫做“冰灯雪语”——冰原灯盏,雪龙细语……
▲2017.11 上海浦东 雪龙号起航,作者在浦东送别中国南极第三十四次考察队领队杨惠根(中)左为作家修晓林
2017年11月8日中国第34次南极科考队离开上海,直奔罗斯海区域“难言岛”,创建中国南极继长城、中山、昆仑、泰山站之后第五个科考站。在上海探亲的我特意到浦东码头送行。出发前夜,收到老友杨惠根微信:
“谢谢明天前来为考察队送行,我和我的队友们一定不辱使命,科学决策,顽强拼搏,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坚决、安全、圆满地完成考察任务。”
这条留言让我热泪盈眶,因为我深知惠根责任的重大,更知飓风、极寒让“难言岛”生存环境及其恶劣险峻。105年前,在“难言岛”冰洞过冬的利维克医生就写过一句诗:
“通往地狱的道路
也许是善意的,
但很有可能
地狱本身
会被难言岛的
风格铺平。”
(……that hell itself would be paved
something after the style of Inexpressible
Island.)
“地狱”在西方文学中不是贬义词,相反具有“勇气”“无畏”的含义。英国极地文献纪录片名《冰冻地狱—沙克尔顿传奇 》即是一例。为什么中国第五科考站要选择难言岛?因为这里是罗斯海与罗斯冰架的天然实验室,沿岸有利建立港口,邻近有德国、意大利、韩国及美国麦克默多科考站便于国际交流。
人类梦想南极的脚步,始于库克船长的时代。1775年英国探险家詹姆斯·库克进入了南极圈。自此,探险家们渐渐解开了这片神奇神秘大陆的面纱。梦想的巅峰时代这是谁到达南极点的竞争。106前的1911年斯科特带领的英国探险队和阿蒙森带领的挪威探险队展开了一场到达南极点的伟大竞赛。最后在12月14日那天阿蒙森比斯科特早一个月到达南极点,斯科特英雄般地失败并在归途中悲壮地全军覆没,为了永远地纪念他们,美国把1957年建成科学考察站命名阿蒙森-斯科特站。
斯科特、阿蒙森、沙克尔顿、坎贝尔……“难言岛”闪耀着英雄时代群星璀璨的名字!茨威格描述斯科特南极点探险的《伟大的悲剧》震撼了天下,“难言岛”的斯科特北方支队也因此蜚声欧美……1912年1月16日,斯科特五人手拉雪橇,忍着暴风雪、饥饿和冻伤的折磨,以惊人的毅力终于登临南极点,正当他们欢庆胜利的时候,突然发现了阿蒙森留下的帐篷和给挪威国王哈康及斯科特本人的信。斯科特说了句:“天哪!这是一个多么可怕的地方!”原来挪威探险家阿蒙森已在一个月前抵达,成为征服千万年来人迹未至的南极点第一人(他后来为援救遇难北极探险家,葬身北冰洋)!
▲斯科特南极点探险队
对斯科特来说,比挪威对手早出发两个月,却被对手超越一个月,这在当时既是失败也是耻辱。斯科特探险队五人在南极点合影“遗照”没一丝笑容,死神翅膀在上空飞旋。天气恶劣,心身交瘁,返程途中凶猛暴风雪摧残了斯科特探险队70多个日日夜夜,最后在距大本营只有17公里的小帐篷里, 几天未进食虚弱不堪的斯科特上校用一根鞋带作灯芯,燃尽最后一滴煤油写死亡日记, 他身边是垂死的战友,以及拖了两个多月17公斤重的陨石与科考胶片, (这些资料为20世纪科考时代拉开序幕),他用冻僵的手指在死亡日记写道:“ 我们民族还没有丧失勇敢精神和忍耐力量……我们是在冒险, 我们是在冒险。我们将遵从上帝的意愿, 没有什么可以抱怨的……” 他在心脏停止跳动前表示了最后愿望:“看在上帝的面上,务请照顾我们的家人。”六个月后,当第一缕阳光从极夜照亮冰原,人们在罗斯岛找到他们的遗体,并在罗斯岛观察山竖立起九英尺十字架,上面刻着《尤利西斯》的诗句:“勇于拼搏,勇于探索。勇于发现,绝不屈服。”悲痛的英国国王在西敏寺跪下为斯科特祈祷,阿蒙森难过地说:如果能够挽救斯科特的生命,我宁可抛弃一切荣誉。而幸存的6名队员就是“难言岛”斯科特探险队的“北部科考支队”!1910年出发之前英国国王赠予2万英镑科考经费。英国皇家地理协会对于南极点探险的期望是科学第一,探险以及到达南极点第二。
▲1912. 9 难言岛(恩克斯堡岛) “特拉诺瓦”号斯科特探险队幸存的6名队员,包括皇家海军指挥官维克托·坎贝尔、医生默里·利维克、地质学家雷蒙德·普利斯特里
斯科特探险队“北方科考支队”由“特拉诺瓦”号大副维克托·坎贝尔率队科考。坎贝尔是一位临危不惧、沉着冷静的的海军军官,1911年初他的“特拉诺瓦”号曾在罗斯海东岸遇见阿蒙森的“前进号”,坎贝尔拜访了阿蒙森,阿蒙森也登上“特拉诺瓦”号与坎贝尔共进午餐。这是南极点竞赛中阿蒙森探险队与斯科特探险队唯一一次相遇。坎贝尔科研小组在完成对阿德利企鹅、南极地质数月研究之后,因罗斯海布满海冰,“特拉诺瓦”号无法按照原定计划来接他们,为了在暴风雪中生存下去,他们在“难言岛”挖出一个9x12英尺冰洞——利维克医生称为“雪窟”取暖;依靠企鹅肉和鲸脂油补充能量,三位海军军官和三位水手“像绅士一样平等、患难与共”,度过黑暗艰难的7个月的南极冬天,在1912年9月30日第一缕阳光下(即人们寻找发现斯科特遗体之时)他们钻出冰洞,耗时5周跋涉200英里于11月7日抵达罗斯岛埃文斯港斯科特大本营, 才知道斯科特五人全部罹难。坎贝尔接替斯科特担任“特拉诺瓦”号船长,带探险队回到英国参加世界第一次世界大战。斯科特和“难言岛”队员在英国掀起了宗教般的狂热敬仰。
斯科特、阿蒙森、坎贝尔、沙克尔顿(曾是1902-1904斯科特早期南极点探险队队员)、雪龙号、中国第五科考站~历史就这样衔接起来!自郑和下西洋被明朝召回,中国在世界近代探险史已整整缺席五百五十年,如今跻身海洋大国、极地科考强国,怎能不令人心潮澎湃!德雷克海峡波浪起伏的海面上,仿佛正驶过威武船队列阵:那是1911斯科特的“特拉诺瓦”号,1910阿蒙森的“前进号”与1914沙克尔顿的“坚忍”号以及中国第34次南极考察队的红色“雪龙”号!
▲难言岛 南极中国第五科考站
回到浦东码头,隆重欢送仪式之前惠根和我又谈起难言岛:“Inexpressible Island!难言岛!建站重要,安全更重要!”他眼神严肃,介绍我见了他的秀丽妻子。雪龙号启航,渐渐变成浩瀚海面上的一个红点, 我拼命向挥舞着“中国南极第34次考察队”旗帜的领队杨惠根挥手致意,泪水盈眶,祈祷好友和科考队平安!
泪水迷朦与感慨感动中,我眼前浮现了另一位惠根和我常谈起的南极探险先驱沙克尔顿,他以三次进军南极点,第一次1902年是跟随斯科特探险,抵达南纬82度因坏血病撤退;第二次他把英国国旗插在了南纬88.23度,但为了队友们不被饿死,他毅然放弃“人类首登南极点”桂冠撤退,被英国国王表彰授予爵士勋位。第三次是英国皇家穿越南极大陆、南极点之行,沙克尔顿在伦敦报刊登出招聘:
“赴南极探险。薪酬微薄,需在极度苦寒,危机四伏且数月不见天日的地段工作。不保证安全返航,如若成功唯一获得的仅有荣誉。”
英美共5000人报名, 他挑选了27名勇士。历经“坚忍号”冰海沉船狂风暴雪,500多天后沙克尔顿带领大象岛全部船员奇迹般地生还! 这是20世纪最伟大的救援史诗。虽然三次登南极点失败,但对沙克尔顿来讲,队友的生命永远比个人名誉重要!最近英国评出历史上最伟大的100名英国人物,沙克尔顿名列第11、斯科特名列54。“难言岛”、“大象岛”则是上帝赐以沙克尔顿和斯科特探险队起死回生的诺亚方舟。如今在月球上有一座环形山,以沙克尔顿的名字命名。南极大陆群星璀璨,当雪龙号遇见沙克尔顿,2014雪龙国际大救援被欧美媒体与沙克尔顿相提并论,为中国科考队赢来国际声誉!南极精神将在中国科考队手里薪火相传!(未完待续)
>>>相关阅读
周励,美籍华人作家。生于上海,1969年赴北大荒兵团,72年上大学医科,1985年赴纽约州立大学读MBA,1986年创业经商。1992年发表自传体小说《曼哈顿的中国女人》,销售160万册,该书获十月文学奖和中国首届“中山杯”华侨文学奖等,被评为九十年代最具影响力的文学作品之一。2006年发表《曼哈顿情商》。近期发表《南极追梦》《穿越百年,行走南北极》《极光照耀雪龙英雄》《攀登马特洪峰》《生命的奇异恩典》《飘逝的最后炉香-与夏志清谈张爱玲》等。2006,2011年中国作家协会代表大会的海外特邀嘉宾。2005,2015 应邀参加胡锦涛主席、习近平主席在纽约华尔道夫酒店接见活动。担任纽约美华文学艺术之友联谊会会长。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