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学家在抑郁症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著名期刊《自然》杂志同期发表该团队两篇长文

2018-02-15信息快讯网

我国科学家在抑郁症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著名期刊《自然》杂志同期发表该团队两篇长文-信息快讯网

▲胡海岚团队成员从左至右为:桑康宁博士、杨艳博士、胡海岚教授、董一言、崔一卉博士和倪哲一(摄影  高兴就好传媒工作室)

浙江大学医学院和求是高等研究院胡海岚团队在抑郁症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2月15日,著名期刊《自然》杂志同期刊发该团队的两篇研究长文(Research Article),文章揭示了快速抗抑郁分子的作用机制,推进了人类关于抑郁症发病机理的认知,并为研发新型抗抑郁药物提供了多个崭新的分子靶点。

神秘的快速抗抑郁分子

我国科学家在抑郁症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著名期刊《自然》杂志同期发表该团队两篇长文-信息快讯网

现代社会,抑郁症已成为影响人类生活最严重的精神疾病之一,全球发病率达11%,抗抑郁药物的销售额每年以百亿美金计。过去几十年中,人们逐渐认识到,抑郁症并不是简单的心理出现问题,而是大脑发生了病理性的改变。传统的理论认为,大脑中的一些化学物质,比如和情绪、活力相关的多巴胺、5羟色胺等单胺类递质的减少引起了抑郁症。目前的抗抑郁药物大都基于这一点来提高全脑单胺类递质的浓度。

基于科学研究的进步,人类在应对很多疾病时可以做到药到病除。比如,服用抗生素之后几小时就可以有效地抑制炎症感染。然而,“针对精神类的疾病,尤其是抑郁症,药物起效的时间往往非常缓慢,需要几周甚至几个月。而且只在20~30%左右的病人中起效。”胡海岚指出,“这提示目前的抗抑郁药物可能只是间接地起到作用,我们对抑郁症机制的了解可能还没有触及其核心。”

一种抗抑郁领域的“新贵”——氯胺酮为科学家提供了强有力的新线索。它是一种麻醉剂,同时也是毒品“K粉”的主要成分。近年来,科学界注意到,低剂量的氯胺酮会产生快速抗抑郁的效果,起效时间在一小时以内,并且可以在70%以上的难治性抑郁症患者中发挥作用。氯胺酮的快速抗抑郁功效,被科学家称为“整个精神疾病领域近半个世纪最重要的发现”,它迅速引起了脑科学界的研究兴趣。氯胺酮作用于大脑中的什么部位?在哪些细胞上起作用?它为何能快速起到抗抑郁的效果?这些疑问,将是是人类进一步认识与治疗抑郁症的关键。

簇状放电引发抑郁,找到快速抗抑郁靶点

胡海岚团队在Ketamine blocks bursting in the lateral habenula to rapidly relieve depression一文中,首次揭示了外侧缰核的一种特殊放电方式——簇状放电是抑郁症发生的充分条件,而氯胺酮的起效原因正是有效阻止了这一脑区的簇状放电。外侧缰核是大脑中海马体下方一个小小的核团,它是大脑的“反奖励中枢”,被认为介导了人的大部分负面情绪:恐惧、紧张、焦虑。它与中脑 “奖励中心”的单胺核团”相互“拮抗”,左右着我们的情绪。

众所周知,神经元通过放电向下游发送信息。团队发现,在抑郁症小鼠模型当中,缰核神经元的放电方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正常小鼠的放电模式是单次放电,而抑郁症小鼠的呈现出了更多的簇状放电行为,就像霰弹枪变成了机关枪,密集高效地射出子弹,发送的信息变得非常高效。”胡海岚说,这种放大的信号强化了外侧缰核对“奖励中心”的抑制,让小鼠感受不到快乐,产生了抑郁。

为了证实这一机制,课题组进行了经典的“强迫游泳”实验。当小鼠掉入“水池”中,正常小鼠会表现出积极的求生挣扎,而抑郁症小鼠则表现出“行为绝望”——瞬间放弃,进入悬浮不动的状态。在另一组“糖水偏好”实验中,抑郁小鼠不能像正常小鼠那样表现出对糖水的偏好,体现了快感的缺失。通过光遗传学技术,课题组实时诱发小鼠外侧缰核的簇状放电,结果显示,原本不抑郁的小鼠瞬时地表现出以上多种典型的抑郁行为。

这是在抑郁症领域内首次实现了只改变某个脑区的放电模式,从而诱发抑郁样行为。氯胺酮的快速起效的谜团,也在实验中得以解开。原来,外侧缰核的簇状放电依赖于大脑中最主要的兴奋性递质谷氨酸受体NMDAR;而氯胺酮,正好是NMDAR的阻断剂,它的出现,阻断了NMDAR发挥作用,也就完全阻断了外侧缰核神经元的簇状放电,让我们能够重新获得活力、感知快乐。“这一系列研究阐明了氯胺酮快速抗抑郁的全新脑机制——即氯胺酮可以通过阻断外侧缰核的簇状放电,进而释放对下游单胺类奖赏脑区的过度抑制,最终产生快速抗抑郁的疗效。”胡海岚表示。

虽然氯胺酮的快速抗抑郁机制已经真相大白,但氯胺酮作为一种毒品,在临床上作为抗抑郁药物使用还有很大局限。科学家仍然在寻找和涉及更为安全有效的抗抑郁药物。胡海岚团队在研究中,发现了多个崭新的药物靶点。团队利用脑片电生理和数学建模的方法证明,位于外侧缰核的另一个离子通道:T型钙通道(T-VSCCs)对神经簇状放电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全身或者外侧缰核内局部阻断T-VSCCs,同样产生了快速的抗抑郁效果。”胡海岚说,“这一工作告诉我们,T-VSCCs是一个崭新的抗抑郁分子靶点。”

我国科学家在抑郁症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著名期刊《自然》杂志同期发表该团队两篇长文-信息快讯网

▲胡海岚教授

在同时发表的另一篇《自然》论文Astroglial Kir4.1 in lateral habenula drives neuronal bursts in depression中,胡海岚团队又揭示了另外一个快速抗抑郁分子靶点——存在于胶质细胞中的的钾离子通道Kir4.1,对引发神经元的簇状放电至关重要。在这一系列研究中,胡海岚团队陆续指出了谷氨酸受体NMDAR、T-VSCCs、Kir4.1作为快速抗抑郁分子靶点的有效性,“虽然药物研发的道路很漫长,但是我们已经看见了曙光,并且迈出了第一步。”胡海岚说。

我国科学家在抑郁症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著名期刊《自然》杂志同期发表该团队两篇长文-信息快讯网

我国科学家在抑郁症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著名期刊《自然》杂志同期发表该团队两篇长文-信息快讯网

据了解,《自然》杂志评审人对这一系列重大突破给予了很高评价:“关于外侧缰核NMDA受体参与介导簇状放电和氯胺酮的抗抑郁作用的发现非常重要、创新,并且具有广泛的意义”,“这篇迷人的论文发现了一种不同寻常的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的相互作用。”据悉,《自然》和另一顶级期刊《科学》还将为这两项工作配发评论文章。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三岁娃也能抑郁?抑郁症孩子有两种
“普通香料”姜黄素的神奇作用:改善记忆力并缓解抑郁
菲德尔·卡斯特罗长子自杀身亡,或因长期抑郁
英国科学家最新研究:完全人工合成的病毒可高效杀菌,且不易引起耐药性
手机辐射可能真的致癌?美国国家毒理学计划已启动专项研究
陈竺与两名法国科学家获舍贝里奖,奖金直追诺奖
唐代宗元陵发现下宫1号建筑遗址,对研究与复原唐代宫殿建筑意义重大
中医成果登上《Science》子刊封面!上海中医药大学杨永清团队发现支气管哮喘新靶标
10位华人科学家当选2018年美国工程院院士!
肺可再生或将成为现实!同济大学研究团队成功实现全球首例人类自体肺干细胞移植再生
上海市临床研究伦理委员会(筹)揭牌
科学界定央地权责,更好保障百姓民生: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解读理顺央地财政关系改革新举
上大一流学科建设方案公布:打造“智能运载科学与工程”学科群
病床前最难忘的“百岁生日”!中山医院肝外科团队成功治愈百岁老人
既要超静音,又要高续航力,“东方红3”号设计团队如何做到集全球研发资源造一流科考船
大洋牧星人,守望星空过大年;远望6号船在太平洋上向全国人民拜年
今晚必看!"三星高照"除夕夜现身,寓意合家团圆!
华裔科学家张锋团队最新成果!“基因试纸”测肿瘤、抓病毒、识别耐药菌
“外星人”或许真的存在!科学家首次发现银河系外行星存在的迹象
“花滑神”羽生结弦是学霸:在早稻田大学修习人类科学部人类情报科学专业
新时代新梦想·新春走基层 | “软科学”出招,疏解长江口拥堵
每人受贿5万美元,哈佛的科学家让美国的胖子和高血压、心血管疾病患者增加了吗?他们把健康膳食建议“带偏了”几十年
“80后”团队,“711”工作制,上海交大有一群终年与火焰打交道的人
统一的名词是科学研究的基石,天文学、植物学、语言学、世界历史、病理学五学者谈名词审定
蛋白缺失可抵抗酒精性肝损,复旦研究团队发现酒精肝潜在治疗靶标
最新权威研究:青春期的健康与幸福将决定一个人的下半生!
法国小伙罹患“怪病”不断恶化,瑞金医院94岁医生带领多学科团队破解谜题
《科学》重磅宣布:施一公领衔的中国第一研究型私立大学西湖大学即将正式成立!饶毅在玩“知识分子”,施一公在做大事!!
蝙蝠携带埃博拉、SARS病毒却不生病还长寿? 武汉病毒研究所揭开谜底
警惕!抑郁、上瘾、失控、大脑退化……这些智能手机带来的危害,法国禁止中小学生用手机!
肿瘤治疗也许得靠中科院的最新“神器”——纳米机器人成功“饿死”小鼠肿瘤!中美团队共同打造一种完全自主的 DNA 纳米机器人
帕格尼尼的马凡氏综合征、卓别林的抑郁症、霍金的渐冻症……名人与疾病的几多纠缠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