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珍贵照片亮相沪上,讲述斗争时期鲜为人知的故事
1928年5月20日,湘赣边界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在茅坪谢氏慎公祠召开。本次展览在展厅中模拟展示了湘赣边界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旧址。(上海市工人文化宫供图)
井冈山斗争时期,战士们系在脖子上或者是手臂上的红带子为什么叫牺牲带?因为谁,朱德一生钟爱兰花?昨天上午,在上海市工人文化宫三楼展厅,一场别开生面的微党课拉开了《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迎接建党100周年革命圣地系列之“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主题展的序幕。展览集中展出了来自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的200多幅珍贵照片,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生动讲述了井冈山斗争时期鲜为人知的故事。
一根红带子的故事,湿润了观众的双眼
展览中,一根红色识别带的故事让许多观众湿润了双眼。在井冈山斗争时期,部队还没有统一的军装,于是在当年的战斗中,为了区分敌我,战士们会在脖子或者手臂上系上一根红带子,这根红带子被称为识别带。战士们又给它取了个名字,叫牺牲带,因为系上了它随时都可能为革命献身。据参加过井冈山斗争的老红军何长工回忆,当年上战场之前,战士们互相交流说的话只有两个内容:“一个是说如果我在战斗中牺牲了,就请记得告诉我母亲,她儿子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牺牲的。另一个是说等将来革命胜利了,也请记得为我在名册上也登记上一个名字。”
“这说明战士们早就把生死置之度外,因为他们有着坚定的革命理想信念。”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宣教部主任黄俊峰说,当年,正是因为共同的理想信念,一大批仁人志士来到井冈山,在这里奉献着青春热血,甚至是宝贵的生命。
她未曾留下照片,朱德却因她一生钟爱兰花
朱德的妻子伍若兰,是在井冈山斗争时期牺牲的巾帼英雄,她这一生中没有留下过任何一张照片,人们现在能看到的只是她的雕塑像。伍若兰是著名的“双枪女将”,她生前曾说——练习双枪的主要目的是在战场上如果右手负了伤,左手还能开枪杀敌。1929年初,敌人对井冈山发动了第三次会剿,红四军主力采取围魏救赵的方针,离开了井冈山。这个时候已经怀有身孕的伍若兰也跟随部队一起下山,在寻乌圳下的战斗中,为了掩护部队的转移,伍若兰手持双枪把敌人引向了自己,确保了军部的安全撤退。但是因为她怀有身孕行动不便,最终被俘。
得知她是朱德的妻子,敌人用尽各种酷刑来审讯她,要她说出红军的机密。用杠子压、灌辣椒水、坐老虎凳……伍若兰被折磨得死去活来,但她始终没有透露半个字。她说:“若要我低头,除非日从西边出,赣江水倒流。”最后敌人恼羞成怒,残忍地杀害了伍若兰,把她的头颅也割下来,悬挂在赣州的城门上示众三天三夜。伍若兰牺牲时年仅23岁,她用年轻而宝贵的生命续写了对党、对红军无限的忠诚。后来据老红军曾志回忆,朱德独爱兰花,就是为了纪念若兰同志。他还为兰花写下了42首诗词。1962年,朱德重上井冈山时,还特意到兰花坪采摘了几株井冈春兰带回北京。
“井冈山斗争时期,像伍若兰这样的革命先烈还有很多很多,他们把生命、家庭、革命、事业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很多人甚至连个名字都没留下,但是他们的英雄事迹,在中国革命的胜利之路上,树起了一座座理想信念的丰碑。”上海市总工会副主席李友钟透露,这次展览是迎接建党100周年革命圣地系列展之一,从2018年至2021年,上海市工人文化宫还将相继引入遵义、延安、西柏坡等主题展,弘扬革命传统,讲好“从石库门到天安门”的故事。
文:李婷
编辑:叶松亭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