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上剧场急需升级换代 这里盘点了那些有历史底蕴的剧场

2018-02-26信息快讯网

原标题:上海那些有历史底蕴的剧场

据《劳动报》报道,近年来,伴随着各地对文化建设的重视,全国兴起了剧场建设的热潮。在上海,“环人民广场剧场群”、“徐汇滨江创新创意剧场带”、“现代戏剧谷”等一批新剧场群落的建设和对外开放,正为申城带来新的城市景观和文化地标。与此同时,上海的演出市场也变得越来越繁荣。文化底蕴、艺术品位和人文情怀决定着一座城市的气质、风格和温度。其实,早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的剧场业已占全国半壁江山,南京路两侧曾密布近20家影剧院,以今南京东路、今南京西路和西藏中路为中轴的戏院,构成了昔日上海剧场的黄金十字线,其规模、形制和伦敦西区及纽约百老汇很相似。

历史的积淀、人民群众观剧的需求使沪上剧场迫切需要升级换代,多媒体的广泛运用也对舞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继去年安福路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大修之后,有着近百年历史的上海天蟾逸夫舞台也将停场进行为期一年左右的大规模整体修缮。此外,艺海剧院、兰心大戏院、城市剧院等一批剧场都将进行不同规模的修缮。此时,我们不妨回眸看看上海有历史底蕴的剧场的过往,对于传承和发展上海剧场的文脉不失为一种借鉴。

海派京剧的见证地:人民大舞台

位于九江路上的人民大舞台建成开业于1909年,创办人童子卿是公共租界巡捕房审讯官出身,此人依靠经营“茶园”发迹后,耗费12万两银子的巨资向犹太人哈同租地,签下23年的合约建造上海滩最新式的大戏院。当时在上海上演京剧的场子有十多家,其中著名的有南市新舞台,还有因梅兰芳首次来沪演出一炮打响而名噪一时的丹桂第一台等。大舞台建成后初名文明大舞台,大门设在三马路(现汉口路),专演京剧。这一时期,大批京角南下,南北京剧在此汇合,相互取长补短,梅兰芳称此现象为“南北和”。从1920年代开始,大舞台又成了排演和演出连台本戏的基地之一,相继上演了14本《宏碧缘》、32本《狸猫换太子》、共9本的《彭公案》《施公案》等,在上海滩引起很大轰动,成为海派京剧的特色之一。

1932年,童老板的合约期满时,即由法租界巡捕房“包打听”出身的流氓头子黄金荣接手。黄金荣拆除旧房翻造,在原地翻建,请美国著名建筑师设计,仿照纽约最新式舞台建造,整个剧场转了个向,本来开设在三马路的大门,改至二马路(今九江路),面朝当时最繁华的大马路(今南京路),改称“荣记大舞台”。1934年9月9日开幕,邀请梅兰芳、马连良两大剧团演出,门庭若市。1935年,黄金荣把荣记大舞台让给自己的徒弟沈长赓接办,改称康记大舞台。此后多次换老板,但都是黄金荣的徒子徒孙。上海解放后,大舞台经过装修后重新开业,在九江路上高高挂起了“人民大舞台”的牌子。凤凰涅?的人民大舞台成为上海最早的、规模最大的演出场所,而且不再是单一的京剧场子,上海、华东乃至全国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以及歌剧、舞剧、歌舞、话剧、歌舞剧等排演的优秀剧目和有影响的力作纷纷在人民大舞台亮相。上世纪80年代大舞台演出戏曲的盛况是现在无法想象的,那时,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到上海演出期间,观众排队买票的队伍一直绵延到广西路。

1995年,大舞台整顿歇业,之后,淡出观众视野整整15年,在经历了跨世纪的重建后,于2010年再次展现出它特有的文化底蕴和独一无二的价值。新建的大舞台兼具芭蕾、歌剧及其他综艺活动的演出功能。从九江路正门走进大厅,半圆形穹顶上硕大的创世纪油画令人惊艳。从自动扶梯可直接进入剧场三层正厅,全新亮相的人民大舞台汇聚着梦想与星光,再次展现出它独有的底蕴和价值,它穿越了旧的历史,串起了新的故事,为上海这个国际化大都市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京角儿“不进天蟾不成名”

天蟾逸夫舞台坐落在福州路云南南路转角处,在1992年以前,它叫天蟾舞台。天蟾舞台是上海历时最长久、最具规模的京剧演出场所,曾有“远东第一大剧院”之誉。天蟾舞台最早开设在今九江路湖北路口永安公司底层,即今华侨商店的旧址。“天蟾”取神话“月精蟾蜍折桂枝”之意,蕴含有压倒当年有名的剧场“丹桂第一台”的意思。1921年,海上富商、闻人李徵五用高价和25年的期限从英国地产商手中租下了西藏中路至云南南路一带的福州路地块,聘请英籍设计师设计一座戏院,于1925年竣工。建成后的戏院是一幢四层楼的现代建筑,外形为扇形。李徵五为它取名为大新舞台,即大地更新的意思。这是上海有史以来最大的戏曲剧场。其观众厅呈圆形,外形像一只口吐银元的蟾蜍,扇形的门厅十分宽敞舒适。大新舞台于1926年2月6日下午2时举行开幕典礼,当晚演出京剧《刺巴杰》《威镇草堂》,剧场人山人海,热闹非凡。从1927年元旦起,大新舞台日夜两场演出,很快得到了南北名角的响应,名伶巨匠对这魅力无穷的舞台情有独钟。绿牡丹(黄玉麟)、麒麟童(周信芳)、盖叫天等先后登台献艺。当年11月17日,梅兰芳、荀慧生、李万春、姜妙香等名角也从北京南下至大新舞台献艺,在沪上引起不小轰动,大新舞台门口天天高悬“客满”牌。

1928年扩大舞台,改名为上海舞台,后来又改名叫天声舞台。1930年,大新舞台出让给在南京路永安公司底层开设天蟾舞台的人称江北大亨的顾竹轩接办,这位顾老板是江苏盐城人,年少时一人闯荡上海滩,拉过洋车,当过巡捕,后来拜青帮收门徒。此人接下大新舞台后,便将其改称为天蟾舞台,意寓上天送个金蟾吐金钱。当时人称以前在九江路的为老天蟾,福州路的为新天蟾。在这之后的百年间,天蟾与戏曲发展一同起起落落,见证了无数梨园的珍贵瞬间。

20世纪中期,历代菊坛大师竞相在天蟾粉墨登场,麒麟童周信芳长期驻演天蟾舞台,《封神榜》《鸿门宴》《明末遗恨》等重要作品均在这里演出,而四大名旦里的荀慧生19岁在天蟾唱红,成了戏院的台柱,尚小云凭《玉堂春》只身闯荡上海滩,也是在天蟾一炮而红,迁居上海后的梅兰芳更是把天蟾舞台作为演出新剧的“基地”。以至当年梨园有“不进天蟾不成名”之说。天蟾舞台群英荟萃、纷繁不息的演出构成了蔚为壮观的都市文化一大盛景。天蟾舞台成了沪上前辈艺人们敬仰和羡慕的艺术殿堂,也成为当年上海滩如火如荼的京剧演出活动的佐证和缩影。

1994年,天蟾舞台改建落成,更名为天蟾逸夫舞台。改建后再度成为上海文化演艺市场的一个引人入胜的热点,并依然是京剧国粹在上海生存、发展的坚实依托,经历了近百年沧桑变幻的天蟾舞台见证着梨园文化从近代走向当代,见证着一代代艺术大家的崛起与传统戏曲艺术的盛况,同时,它也承载着一代代观众和京剧人的难忘记忆,对上海戏曲的发展乃至中国戏曲的繁荣,都具有历史性的意义。

中国最早的西式剧场———兰心大戏院

坐落在茂名南路57号的兰心大戏院建成于1930年,与锦江饭店、法国总会和国泰电影院等毗邻,是驰名中外的老牌剧场。兰心大戏院由美商哈沙德洋行委托戴维思和勃罗克设计,外貌与结构虽有仿美国近代建筑风格之处,但整体仍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府邸式风貌。这幢建筑的外立面采用横竖轮廓线,外墙棕色面砖,以白水泥勾勒出砖缝,两侧墙角采用白色凹凸的墙隅石,形成强烈的色彩反差,幽雅且富有立体感。为了增加大门大厅的采光,在半层处开设了窗户;立面正中二层处,有三个并排的用白色石材制作的圆拱长窗,并配以同样材质的花瓶式护栏;三层处中间有三个并排的方窗,亦用石材构建,前面设置阳台。窗栏、窗框和墙角都用斩假石作隅石装饰。兰心剧场内部仿欧洲歌剧院式样,内墙及平顶的装饰为巴洛克风格,花纹线脚精致华丽,楼厅的平面上还有装饰精美的走廊,宛若一座艺术宫殿。随处可见的简洁的几何形装饰图案,更是体现了当时装饰艺术对上海建筑的影响,被誉为“远东剧场建筑中的一颗明珠”。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兰心”是上海演出活动最丰富、层次最高的剧场。每当华灯初上时,兰心大戏院门前车水马龙,衣香鬓影,无限风光。这里是中国最早的专业话剧剧场,当上海在抗战期间成为孤岛时,张伐、白沉主演的《文天祥》创下了兰心大戏院的记录:平日演1场,周日演两场,连演了9个月。抗战胜利后,1945年10月10日,阔别舞台10年并蓄须明志的梅兰芳重新复出,其首场演出就是在兰心大戏院,演出的剧目是昆剧《刺虎》。上海解放前夕,在解放区的演剧九队部分演员以希望剧社名义在“兰心”演出了《孔雀胆》。2003年,兰心大戏院以上海首家“怀旧经典剧场”的定位重新开幕,为烘托上海的怀旧情调,兰心上演大量的老剧目,保留了那个时代温馨的格调。

风风雨雨一路走来的兰心,见证了上海近代文化的发展变迁。一位修史专家曾感慨地说:“谁要是收藏有兰心的全套演出说明书,他就等于目睹了上海文化百年来走过的沧桑历程!”

曾被誉为亚洲第一的美琪大戏院

建成于1941年的美琪大戏院地处江宁路、奉贤路口,距繁华的南京西路仅100来米,南临梅龙镇广场和中信泰福广场,其典雅独特的风格融合了现代与古典的建筑美,在上海的剧场中独树一帜。美琪大戏院的原址最早是一个洋务局官员府邸,俗称“道台花园”。辛亥革命后,洋务局解散了,而当时的上海护军都督府资金极为短缺,于是,便将道台花园出售给英国商人麦边,就成了麦边花园,今天的奉贤路旧名麦边路就是因该花园而得名。几年后,麦边花园又被另一位商人收买改建为有名的大华饭店,后大华饭店毁于一场火灾。上世纪三十年代后期,亚洲影片公司买下大华饭店旧址后,就利用原大华饭店的一部分请中国著名建筑师范文照设计建造了这座华丽宽敞的美琪大戏院。

剧院建成后,开始想起名“大华”,因上海当时的夏令匹克大戏院中文名叫大华大戏院,只能放弃,美琪是向社会征名所得。其含义取自“美轮美奂,琪玉无瑕”之意。剧院建筑为现代装饰艺术派风格,造型简洁优美,线条明快。整个建筑两面临街,入口设在江宁路、奉贤路转角处,门前的空间显得格外宽敞。门上挑出弧形圆棚,其上立面为气势磅礴的圆形巨塔,突出直贯到顶的4根圆柱,柱间设长窗,屋檐处有一圈典雅的花纹。大门内为圆形门厅,5扇垂直长窗的玻璃有美丽的几何图案。左右各有过厅,左过厅通入19米高的观众大厅,右过厅宽敞的穿廊通入富丽庄重的观众休息厅。厅内大型水晶吊灯灿烂缤纷,大小两座灯光喷泉流光溢彩,青铜艺术雕塑造型典雅。观众休息厅的一端为盘旋形楼梯,至二楼的穿廊,也兼作观众休息厅之用,并设卖品部,楼梯和地面均采用奶油色磨花石。整个布局既有气势,亦具特色。剧院观众大厅有1600多个座位,其中楼座有540个座位,视听效果极佳。当年10月15日开业之际,被海内外人士誉为“亚洲第一戏院”。影院营业的第一天,放映的是美国20世纪福克斯影片公司的歌舞片《美月琪华》。

上海沦陷期间,京剧表演艺术大师梅兰芳曾蓄须明志,坚决不登台演戏,抗战胜利后,从1945年12月28日至次年1月7日梅兰芳在此演出了《刺虎》《思凡》《断桥》《奇双会》等剧目。自梅兰芳演出后,美琪名声大振,许多档次较高的歌舞戏剧都在美琪演出。解放初,苏联世界著名芭蕾舞大师乌兰诺娃也在美琪演出过经典剧目。美琪不仅是海上第一流影剧场,也是当年最好的会场。1954年5月,上海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就在此召开。1964年,上海人民沪剧团的《芦荡火种》在美琪大戏院连演半年,一共演了284场。

今天的美琪大戏院是上海市演出大型歌剧、芭蕾舞剧、音乐舞蹈和戏剧、戏曲的综合性剧场,也是海内外文化交流的主要演出场所之一。20世纪末21世纪初,国家文化部直属单位和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部队60多个艺术表演团体先后在美琪演出,欧、美、亚、大洋洲17个国家或地区的50多个具有世界知名度的艺术表演团体也都来过美琪献艺。

从南京大戏院到上海音乐厅

上海音乐厅原名南京大戏院,于1930年3月26日建成开业。因其西洋建筑风格被誉为“上海的巴黎歌剧院”。南京大戏院建厅之初主要是放映电影,也一直伴有杂技马戏团等其他艺术形式的表演。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上海,音乐类表演、尤其是西洋古典音乐并没有走入大众的生活。当时,工部局交响乐团是本埠唯一的西洋音乐专业团体,其在南京大戏院有史可考的演出最早是在1932年。其后,工部局的夏季音乐会成为“南京大戏院”的固定演出。舞台剧和地方戏也曾在早期的“南京大戏院”占有一席之地,1933年嘉璧歌舞班的维也纳歌舞晚会、1943年的音乐歌舞剧《金缕曲》、日本东京宝冢歌舞团等。抗战胜利后,大型乐剧《孟姜女》曾在“南京大戏院”做一周的公演。南京大戏院更有1946年4-5月梅兰芳先生率团连演13天的盛况。

1959年,南京大戏院改建为专门的音乐演奏场所,并改名为“上海音乐厅”。自1960年起,上海举办的历届“上海之春”音乐会,国际广播音乐节都把这里作为主要的演出场所。国际和国内的音乐表演团体来沪演出,也大多在这里举行。上海本地的院团,更把音乐厅作为新人新作品的展示地。1982年,上海音乐厅开始举办星期广播音乐会,后命名为“星期爱乐音乐会”。

1985年,上海交响乐团举办贝多芬九大交响乐系列音乐会,上海市民连夜在上海音乐厅门口排队,门票一抢而空。上海音乐厅还和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举办了星期广播音乐会,拓展了音乐传播的空间。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众多世界级的著名音乐家和乐团光临上海音乐厅,1994年起在音乐厅举办的“双周免费音乐会”,更成为上海普及高雅艺术的品牌。多少年来,这里曼妙悠扬的乐音裹挟着建筑的音符,浸润在流逝的岁月中,形成了上海音乐厅独特的文化积淀。

1995年,延安东路高架修建,使这所音乐殿堂面临噪声和地基震动的困扰,为保护这座艺术圣殿,上海市政府决定对其进行平移修缮。为配合延安路高架的拓宽建设,2003年4月15日上午10时,上海音乐厅平移工程开始,2003年6月17日,平移工程完工。这个和几代上海人的梦想联系在一起的艺术殿堂,在它的古稀之年,迈着细碎的脚步,从人民广场南端的延安中路上,缓缓地走到了宁海路龙门路口的绿树鲜花之中。这个完整意义的空间整体搬迁留住了音乐厅,也留住了城市对音乐的爱情。因为这个城市对音乐的欣赏是从这里开始的。当晚,英国皇家乐团在这里举行了首场音乐会。如今,每到11月底,上海音乐厅门前满地金黄的银杏叶总让人联想起维也纳的金色大厅,这个上海老牌的音乐殿堂,一方面坚守古典音乐的原汁原味,另一方面积极探索音乐的“变奏之美”,以吸引更多年轻的新面孔走进剧场。

专演儿童剧的马兰花剧场

与上海别的剧场不同,马兰花剧场位于华山路中福会儿童艺术剧院内,是中福会儿童艺术剧院麾下的一个专演儿童剧的剧场,它的命名源于一个影响了几代人的儿童剧《马兰花》。中国福利会儿童艺术剧院是由宋庆龄先生于1947年4月10日亲手创办的全国第一家公益性、教育性的国家专业儿童艺术院团,它的前身是中国福利基金会儿童剧团。在那里,孩子既是演员又当学员。儿童剧团为孩子们演出了《表》和《小马戏班》。第一次演出《表》的时候,这个剧团还没有自己的演员,1949年上海解放前夕也只有很少几个小演员。解放后,儿童剧团很快成为一个拥有自己的导演、演员、舞台设计人员和乐队的、专为儿童演出的戏剧团体了。1952年,毛泽东主席曾看过上海中国福利会儿童艺术剧院的演出,并指示他们在中南海怀仁堂为首都少年儿童演出数场,被各界人士赞誉为“新中国儿童戏剧的拓荒者”。1957年,儿童剧团扩建为中福会儿童艺术剧院,培养了一批专演儿童剧的演员、剧作家和舞台美术工作者,并积累了一批保留剧目。1964年,周恩来总理曾看过该院演出的《小足球队》并给予赞扬。65年来,这个由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亲手创办的儿童艺术剧院创作演出了300多个题材各异的儿童剧目,教育影响了几代人的成长。其中,《马兰花》《友情》《小足球队》《宋庆龄和孩子们》《魔鬼面壳》《白马飞飞》《雁奴莎莎》《享受艰难》《灿烂的阳光》等剧目已成为我国儿童戏剧发展历程中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尤其是《马兰花》一剧,曾被改编成多个剧种,在近十个国家上演,给一代代中外小观众留下了童年美好的记忆,成为世界儿童共享的精神食粮。

中国福利会儿童艺术剧院被喻为宋庆龄的掌上明珠。在剧院的二楼走廊里摆放着一个雕刻非常精美的樟木箱,这是宋庆龄用过的,因剧院一开始经费拮据,戏服无处存放,宋庆龄就把自己家里的两只樟木箱拿出来,用于存放戏服,另外一只现陈列在中福会总部会史陈列室。

位于中国福利会儿童艺术剧院院内的马兰花剧场,有两个剧场组成。一个是设有二层观众席,阶梯排座,有475个座位的大剧场。除了大剧场外,还配有一个名为“快乐坊”的亲子空间,这是一个多功能的小剧场,又名黑匣子,也可设置成自由舞台演出空间,近距离与观众交流沟通。它旁边的占地3000平方米的青翠大草坪可与室内剧场进行互动,还可组织各类亲子活动、联欢活动等。“要看儿童剧,就到马兰花”,这里很快成为上海儿童文化的一种新型的休闲娱乐场所。

坐落在上海戏剧学院里的剧场

在华山路630号坐落着的上海戏剧学院是一座闻名全国的艺术高等学府,也是一所享誉海内外的培养戏剧影视人才的重要基地,同时,以其精巧雅致成为华山路上的一道独特风景,散发着幽远的人文气息。有意思的是,这座学院虽然仅是占地35.53公顷的弹丸之地,但里面却有大小三个剧场。最大的是上戏剧院,这个剧场原为上戏实验剧院,建成于1986年。当时是上戏唯一的大型教学的重要场地,也是学院设备最完备的演出实习基地,学生的毕业演出和重大演出都在该处进行。同时,也是上海各种大型活动和国际性文艺交流演出的主要演出场所之一。上戏剧院早年曾经接待东京交响乐团、英国皇家莎士比亚剧团、韩国国家舞蹈团、日本俳优座等国际著名剧团表演,曾是上海艺术节主会场。但由于当初建设标准不高,没有公共空间,和剧院目前的状况和教学发展要求已经严重不相适应,于是,在2003年进行了彻底改造。更新改造后的上戏剧院以其巍峨的外观和戏剧广场、戏剧展示厅等一流设施成为上海的一个戏剧文化新地标,从而服务于戏剧教育、戏剧交流以及上海城市文化的大发展。同时,也为上海华山路历史风貌保护区提供了一个高品位的文化景观。

端钧剧场原名上戏实验剧场,1962年由原华东交通学校的食堂改建而成。从1958年到1978年为学院主要的教学实习演出场地,著名戏剧家熊佛西、朱端钧的一大批作品在这里推向社会。由于是改造利用的建筑,剧场舞台观众厅的层高不够,对教学和实习演出造成诸多的限制。2003年剧场翻建重造,外形根据地形设计成弧形,因其位于校园的中心地带,面对校园的墙面全部设计为玻璃幕墙,白天宽敞明亮,晚间璀璨夺目,成为校园中心的亮点。2006年学院正式命名上戏实验剧场为端钧剧场,以纪念著名导演、老教务长朱端钧先生。

位于校园大道右侧的“新实验空间”是一个实验戏剧场地,主要用于表演比较前卫的先锋派戏剧,整个剧场内部是一个自由观演的空间,具有极大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剧场内可以可以根据各个剧组的需要自由搭建,也可以任意变换演出场地和观众席的位置方向。“新实验空间”建成后,大受欢迎。世界各地的剧组都曾到这里一展风采,尤其得到了一些先锋艺术家的青睐,他们觉得这里为他们提供了可以随心所欲地进行创作的舞台。

爱尔兰踢踏舞剧《大河之舞》在沪上演 本报讯 (记者 徐璐明) 爱尔兰踢踏舞剧 《大河之舞》 正在上海大剧院上演。《大河之舞》 源于1994年欧洲歌唱大赛节目过场时段的一段七分钟的踢踏舞蹈表演,因深受观众喜爱而改编为一场约两小时的剧场秀。自诞生以来,《大河之舞》 已在全球表演近两万场。
那些藏品里,有历史留下的蛛丝马迹
现场 | 寒冷与温暖:平昌的剧本,终于翻开了第一页
海量美图!沪上高校年夜饭菜单来啦!这些菜,今夜为你而烧
历史会记住,港珠澳大桥的建造者
一箭双星!北斗导航卫星发射成功,你要的“带入感”全在这里
沪剧年夜饭如约而至,经典剧目《家·瑞珏》变身音乐剧场
沪上高校年夜饭菜单来啦 看看哪些菜让你食指大动
世界历史文化名人司马迁故乡韩城再添新景观—— 梁带村芮国遗址博物馆盛大开馆

世界历史文化名人司马迁故乡韩城再添新景观—— 梁带村芮国遗址博物馆盛大开馆
上海科技馆狗年首日游客达1.54万,独家抢票攻略看这里!
人民日报:书写“引领时代”的历史新篇章
沪上多处景点开启“人从众”模式!豫园客流超20万
冬奥会 | 卫冕花滑男单书写历史,翩翩羽生冰上无双
《如果国宝会说话》何尊:这里有中国
别再说寒门难出贵子,现在是穷家富养多败家子!中国家庭教育”病“在这里!
看,中国的火星探索者们在这里训练如何在火星生存!
新春佳节南狮群英汇聚沪上
走,过年去书店逛逛!新春沪上特色实体书店不完全盘点
【云间故事】故园旧梦,新城朝晖——话说松江区属街、镇名称底蕴
家长这回笑了!放学后有晚托,早晨到校时间推迟……这个开学季,各地学校都在发彩蛋
老上海乡土最绝妙的缩影,亭子间方见风韵
你知道吗,崇明人爱吃的圆子,距今已有700年历史了
上海在历史上属于哪个省?
2018中国最好大学排名新发 沪上百强高校数量全国第三
全市通办十问十答,你想了解的都在这里
3世纪的金面纱,揭秘阿里高原有一个强盛的象雄王国, 首都博物馆"最高规格"西藏历史文化展亮点多
保护古井,心底要敬畏自然 ——访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阮仪三
这里是中国最孤独小学!只有一个学生,老师设14个闹钟做下课铃
上海打造亚洲演艺之都,三年内新建改建一批对标世界一流的剧场
最新!29所院校今年试点专科自主招生!招生日程和计划戳这里
历史不容忘却!文在寅今天公开就慰安妇问题抽日本耳光
上博收藏添新门类!90件流失海外的珍贵古艺毯“安家”沪上
刚刚过去的春节,这些书都是沪上书店的爆款!快来涨知识!
2018年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月5日开始报名,完整版权威解答戳这里!
小升初家长注意啦!市北初级、复旦初级等校开放日汇总戳这里
向雷锋同志学习,沪上300名官兵无偿献血
这个区滨江资源、文化底蕴丰厚,李强书记调研时走了这些地方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