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艺术运动”直接受到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影响,反对矫饰的维多利亚风格和其它过分装饰的风格,旨在重新掀起对传统手工艺的重视和热衷。但与工艺美术运动不同的是,新艺术运动不主张模仿历史上任何一种设计风格,彻底走向自然风格,在装饰上强调设计对象的曲线和有机形态。在萨穆尔·宾于1895年开设的“新艺术之家”商店中,陈列的便是按这种风格所设计的产品,“新艺术运动”也正得名于此。
新艺术运动的风格多种多样,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表现,甚至于名称也不尽相同。在结合本土文化背景的同时,新艺术运动的设计师们也注重与异域文化的融合,在创作中带有东方艺术的审美特点。捷克的穆夏以外,奥地利的古斯塔夫·克里姆特、英国的奥布里·比亚兹莱、西班牙的安东尼·高迪都是这场艺术运动的代表性艺术大师。
古斯塔夫·克里姆特:以富丽璀璨的装饰效果形成辨识度
古斯塔夫·克里姆特是奥地利著名的象征主义画家。强烈的平面感、富丽璀璨的装饰效果、深刻的哲理性,使克里姆特的作品中弥漫着强烈的个性气质。
克里姆特的父亲从事金银雕刻兼铜版工艺,在这样的工艺家庭背景下,他从小就接触了许多有关传统手工艺和镶嵌画的知识。他在画面中运用了强烈的装饰性表现手法,不仅引入希腊和拜占庭镶嵌画的装饰趣味,也吸收日本的“浮世绘”和中国的年画的装饰要素,用独特的绘画语言打破了传统的绘画形式,也为新艺术运动增添了许多新鲜的元素。
在《生命之树》中,克里姆特在背景中加入均匀排列的螺旋纹图案,除了人物外,其余部分运用大量金黄色装饰,看起来富丽堂皇,又富有东方色彩和神秘意境。
在《阿黛尔·布洛赫-鲍尔像I》中,克里姆特大量使用金粉和金箔,不仅衬托出这位夫人的华贵气质,而且使得整个画面看上去熠熠生辉。要知道,传统的油画颜料并没有现成的金色,也几乎不用单纯的金粉或金箔。
奥布里·比亚兹莱:有力的黑白线描呈现出丰富的视觉效果
奥布里·比亚兹莱生于19世纪70年代初,是英国著名的画家。他的一生短暂又传奇。虽然他在不到26岁的时候就离开了人世,但是他的作品影响并不会被历史湮灭。他用一种比同时代人更新更绝对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艺术理念:黑白之间,精心雕琢的线条,诡异怪诞的形象,使他的作品显示出罪恶的激情和颓废的格调。
1892年夏天,比亚兹莱受到出版商登特的邀请,为《亚瑟王之死》绘制插图。这是他的第一次大型插图作业,在大大小小共计400余幅插图中,他用木刻一样有力的黑白线描呈现出丰富的视觉效果。也由此,比亚兹莱决心走上职业画家道路。
《黄面志》是比亚兹莱事业的顶点。作为这本英国十九世纪末最重要的文学刊物最初的美术编辑和灵魂人物,比亚兹莱在杂志中发表了不少自己的插画。随着杂志出版引起的巨大轰动,比亚莱兹的名声也如日中天。
将比亚兹莱介绍到中国的是鲁迅与郁达夫。在其自费出版的《比亚兹莱画选》中,鲁迅曾这样评价这位世纪末的艺术家:“没有一个艺术家,作为黑白画的艺术家,获得比他更为普遍的声誉;也没有一个艺术家影响现代艺术如他一般广阔。”
安东尼·高迪:曲线和波浪线打破常规的建筑造型
安东尼·高迪是西班牙著名的建筑大师,也是西班牙新艺术运动的领军人物。高迪的建筑艺术独具魅力,不仅用曲线和波浪线打破常规的建筑造型,而且用玻璃、陶瓷碎片、珐琅、天然石材等随手可得的材料进行镶嵌装饰。其主要作品有古埃尔公园、米拉公寓、巴特罗公寓、圣家族教堂等。
在米拉公寓,从内部到外部都很难找到一根直线,整座大楼宛如波涛汹涌的海面。屋顶上还建有奇形怪状的烟囱和通风管道,有的像披上全副盔甲的军士,有的像神话中的怪兽,有的像教堂的大钟。
在巴特罗公寓,屋顶及正立面以圣乔治和恶龙的故事为背景,上釉的波状麟片瓷砖有规律地层层排列,犹如恶龙背部,使得屋顶上方用陶瓷和玻璃碎片进行镶嵌的十字架更为耀眼夺目。
在建筑物外立面进行镶嵌装饰的设计在高迪之前早有先例,或体现某种象征性,或用来传授教义。而高迪的镶嵌艺术不仅创造性地运用了各种形状不一的材料,其本身就是构成建筑整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极大地提升了建筑的功能和内涵。
编辑制作:范昕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