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本领+创新手段”,静安区用社区分析方法为社区治理解难
20万元一平方米的高档小区需要居委会为居民做什么?
设施挺好的商品房小区明明有快递柜,大家为什么还嫌收快递难?
连续几个月,静安区做了一场覆盖275个居委会的基层调研,挖出大量新鲜又尖锐的社区治理题目。这场调研既传统又“反传统”——社区工作者全体动员,上门入户和居民交谈,那是我们熟悉的传统群众工作手段;说它“反传统”,是因为此番不是“空手上门”,不是无目的漫谈,而是运用新近研究的社区分析工具,完整收集全区38.9万户实有住户的需求信息。今年,区民政局联合高校等专业力量开展数据分析,希望从数据中找出居民公共需求的分布规律,从而探索居民区的分类治理。
表单,画出社区肖像
静安区民政局研发的社区分析工具,把社区分析设计成格式化操作,包括问卷调研和入户访谈、数据录入与统计、需求梳理和回应等环节。上门调研,闲话家常式的漫谈是不够的,它不足以画出完整的社区肖像——静安区民政局认为,社区肖像至少包含社区信息、社区资源、社区动员、社区需求与问题等部分,社区工作者心里没个清晰的提纲,根本摸不清楚这些问题。
调研问卷、分析表单加上使用教程构成的“社区分析工具包”加起来有几十页,社区工作者消化完这些内容,才能入户。
入户访谈是居委会干部的看家本领,但借助工具开展的调研为大家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问卷结果显示的社区和大家自以为熟悉的社区那么不同。商品房小区北方佳苑从418户居民中回收了301份问卷,位列居民需求第一位的社区服务竟是“完善公共设施”,超过92%的受访居民勾选了这一项,见习书记朱舟欢说:“我们小区很新,基础设施不差,我们一直理所当然地认为居民最缺的是软服务。”
数据,为需求作分层
“被调研”其实是麻烦事,有经验的居民会吐槽:“问这问那问一大堆,问完又没了下文,浪费我的时间。”
“光打雷不下雨”没意思,社区分析是“有下文”的操作。问卷和访谈只是起点,后面紧跟着“社区回应”和“社区评价”环节。年前,静安区275个居委会都开展了社区分析,最终收集了约5万户居民的需求数据。
静安区民政局副局长黄蓓华介绍,根据需求不同,可以对数据作三层处理。首先是居委会自行消化,居民提出的需求有些要解疑释惑,有些可以向社区治理力量如物业、业委会分流。凡是居委会有能力、有资源给予回应和解决的,鼓励居委会落实解决,促进居委会和居民互动本来就是社区分析的目的。其次,街镇层面对数据作二次梳理,彭浦新村街道对勾选率超过50%的居民需求事项进行统计,研究有没有可能把一些共性需求上升为街道的公共服务和公共管理项目。第三,在区级层面分析数据,计划推出“居民社区需求分析报告”,提供给决策部门。
调研,碰触社区治理短板
大宁路街道宝华现代城小区下发800多张问卷,回收了650张。党总支书记李华介绍,居委会回访了所有在问卷上书面留言的住户,认真答复每一个问题。
宝华现代城超过80%的居民是中青年,而中青年的工作通常被认为是最难做的。但社区分析却有不同的发现——年轻住户并不排斥居委会干部上门走访,而且很愿意表达需求,“困扰年轻人的事情太多了,快递代收,子女晚托甚至还有我们没想到的便民服务,这年头居民上哪儿磨刀去啊?”
在去年年底居委会制定来年工作计划和项目预算时,已经把社区分析结果作为依据。黄蓓华表示:“过去做预算,大家主要通过内部会议、骨干会议收集建议,‘老面孔’提的建议总是差不多。今后的社区服务应该更加精细,更能触及社区治理短板,这才是调查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所在。”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