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送戏下乡”套路,是不是该改改了?

2018-03-15信息快讯网

传统的“送戏下乡”套路,是不是该改改了?-信息快讯网

由政府购买公共文化产品提供给市民百姓,是未来文化建设和发展的一种趋势。随着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不断丰富,公共文化产品的品种与门类也应不断拓展,不能总局限于“送戏下乡”等方式,而是应当根据不同文化需求,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服务。

据市文广局最近的调研结果表明,市民对沪剧等本土戏曲样式普遍欢迎,但希望看到更多的戏曲和各种文艺表演,以及政府提供的文化活动辅导、艺术表演欣赏和各类艺术展览。所以,满足市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不能仅仅停留在原有的方式,而是要依据市民的需求,研究更多的文化惠民方式,以更好适应市民日常的精神娱乐需求。

国家《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明确提出,“建立健全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机制”。 近几年,浦东新区、闵行区每年都举办文化产品配送采购会,吸引来自全市和各地文艺院团和社会文化机构参加,其中囊括了极具文化底蕴的传统曲艺、风格鲜明的民族文化、时代感强烈的现代艺术等不同类型的文化产品,打造出一个创新型的文化服务创新平台。

此类文采会以“文化惠民”为宗旨,将文化产品的供需双方聚拢在一起,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涵盖不同体制的艺术院团参与。各种文化样式的配送内容和特色形式,现场接受需要单位和市民的选择,在有形的活动中,增加地区文化的有效供给,让公共文化服务实现精准对接。

然而,目前各地文化惠民的“剪刀差”依然存在,政府送的文化,未必市民要看;而百姓想要的,平时又未必能得到,政府文化管理部门通过文采会形式,既因势利导,又顺势而为,让供需双方面对面,打造一个文化资源市场配置服务平台,所以很受基层欢迎。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也要因人而异,因需服务。满足各类人群的文化需求。

文化具有多样性,公共文化产品也是丰富多彩的。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专门提到,为人民过上美好生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

因此,上海要创建全国一流领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除了规划引领,顶层设计,对标国际,还需要眼睛向下,贴近实际,以市民生活的实际需要,作为文化配送和送戏下乡的依据,根据不同人群,提供不同文化需求,开展针对性服务,提供各式各样的文化产品,拓展文化服务的领域和范围。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让市民享受更好更优的精神文化产品。

文:王敏宣  赵维光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