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定师”批量速成
每逢有拍卖会、收藏活动、艺术品展览,门口各种“鉴定培训班”的传单就如雪花飞。不在少数的文物艺术品鉴定师培训班,十天半个月就能“速成”,并且号称将艺术各个门类都给摸清。比如,各花一两天学习书画、瓷器、玉器、杂项等门类的欣赏与鉴定,到博物馆遛一圈叫做“实习”,再留一天“考试”。
事实上,培养一名文物鉴定师,至少需要十年。批量速成“鉴定师”,纯属胡闹。鉴定师首先应该是艺术史家。比如书画鉴定师,必须了解书画总体发展史、某个流派的发展史、流派中某一书画家个人的发展史,包括他某件作品在其艺术生涯中属于何等水平,他的作品风格、技巧等是否发生过变化、何时发生的变化,等等。更要紧的是,文物鉴定非得拥有一定的经验积累。即便国家鉴定委员会的专家,也只能说在某些领域是专家,因为这几类文物他经手得多,经验丰富;但在他少有经验和没有经验的领域,就不是专家。
▲吴冠中生前曾亲自“打假”
谁来鉴定鉴宝人
“权威的鉴定机构,都有这么一条原则:绝不作伪。试想一下,一个鉴定机构靠的就是公正中立的信誉,如果自己也造假,那岂不是等于给自己当裁判了么?再说,鉴定古董的人,必然对造假手法熟稔于心,如果他们起了伪赝之心,那危害将是无穷无尽的。”马伯庸在《古董局中局》一书中借主人公许愿之口说出的这样一番话引人深思。书中深谙鉴定之道的一大帮人动了造假牟利的歪脑筋、企图搅乱整个古董市场的心思让人看得不寒而栗。
如今,人们之所以频频对古董圈失望,很大程度上正是在于:本该肩负起维护市场秩序的鉴定一环竟然成了继古董造假之后的又一个乱源,一些所谓的权威鉴定专家为了一己之利而黑白不分。青花热水瓶、青花电熨斗等荒诞至极的玩意儿不都是被“鉴定”出来的“古董”吗?颁发证书的机构名头一个比一个大,或者颇有官方气息,或者颇有学术色彩。而事实上,目前国内没有一个权威的专门机构对鉴定专家的资格进行认证,任何鉴定证书也均不具备法律效力,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只代表鉴定者的个人意见。
谁来鉴定鉴宝人,这是一个比鉴宝本身更让人头疼的问题。
▲出现在某鉴宝节目上的“明代青花热水瓶”
作者:范昕
编辑制作:范昕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