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忆英烈!七公里徒步致敬南京保卫战抗战烈士,在缅怀历史中寄托哀思
清明时节,紫金草花开。这是一个缅怀和凭吊的季节。今天上午,由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主办的“祭忆英烈?寻访南京保卫战碉堡群”清明徒步活动在紫金山举行。作为国家公祭活动的重要历史文化场所,纪念馆在今年清明前后开展多项纪念活动,祭奠英烈先辈,在缅怀历史中寄托哀思。
七公里徒步,致敬并寄托哀思
紫金山现存碉堡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且保存得最完好的抗日碉堡群,约60个,构筑十分坚固。此次徒步途经的邵家山,位于南京市玄武区孝陵卫西北,是当年南京保卫战主战场之一。前不久,有人在邵家山抗战碉堡遗址前身穿侵华日军军服拍照合影亵渎抗战英烈的行径,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强烈谴责,多位专家学者呼吁加强保护紫金山抗战碉堡遗存。徒步活动从中央体育场东门广场出发,途经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东郊丛葬地纪念碑-邵家山等,总长约7公里。选取这段线路作为清明徒步活动,就是为了祭奠英烈,向抗战烈士致敬。
在今天的寻访途中,主办方特邀江苏省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南京大屠杀史与国际和平研究院研究员王卫星向市民介绍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东郊丛葬地和南京保卫战碉堡群情况。徒步者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东郊丛葬地纪念碑处献花,并在邵家山碉堡群周围播撒“和平之花”紫金草种子。
350多名市民冒着淅淅沥沥的春雨,一同徒步寻访南京保卫战碉堡群。其中,很多家长带着孩子一同前来参加,希望让孩子从小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和历史教育。上午10时30分许,第一批徒步者完成7公里形成抵达终点,领取了纪念奖牌。78岁的南京市民华培忠第一个到达终点,他十分感慨地说,“今天通过徒步方式缅怀同胞,非常有意义。” 主办方还精心设计了“紫金草”和平护照徒步活动纪念奖牌。活动还采用网上报名方式,吸引了众多市民纷纷报名参加,有网友留言表示,期望能在活动中更多、更深入地了解那段历史,祭忆英烈。
80载经历,铭记且珍惜和平
4月3日上午,《重生·繁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家族影像展》在纪念馆正式开展。为期3个月的展览,以历史感、庄重感、仪式感的家族人像合影形式展现幸存者及其家族当今的生活状态,寓意对历史的记载,呼吁人们铭记历史,珍爱和平。老旧日历、家庭相簿、民国户籍卡等组成的视觉元素,与一张张慈眉善目的老人肖像照,一幅幅子孙满堂的全家福形成了强烈的历史穿越。在经历过刻骨铭心的伤痛之后,他们坚韧不屈、涅槃重生,在中华大地上生育子孙后代。
在展览的前言主题墙中,以户籍卡老照片组成一个“家”字,突出“重生·繁衍”的美满家庭寓意。去年,纪念馆邀请新华社摄影记者和南京城市摄影队,为部分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家庭拍摄家族照。时值盛夏酷暑,摄影师们每天扛着20多斤的摄影设备,顶着近40摄氏度的高温,挨家挨户上门拍摄。“争分夺秒!”“一日长于百年”是摄影师们的感慨。在拍摄全家福时,一家人跟过年似的聚在一起,有的家庭成员还特地从外地赶来。其中,陈桂香老人的37位家人聚齐,梅秀英老人的30位家人聚齐,朱惟平老人的29位家人聚齐,身着传统服饰的老人们笑得格外慈祥。
清明前夕,纪念馆还举行了几项外国友人参与的活动。4月3日下午,来自德国弗莱堡大学孔子学院的19名学生,参加了紫金草国际和平学校第六期交流活动。他们参观了《南京大屠杀史实展》,出席了《全球化世界的和平文化》讲座,还与纪念馆方面进行交流互动,并获颁紫金草国际和平学校第六期结业证书。国际交流活动旨在让各国青少年铭记这段历史,做和平传播的使者,把和平的种子带到世界各地去。
4日上午,日本友人松冈环女士向纪念馆捐赠了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影像资料。自1988年起,松冈环女士每年数次来到中国,在南京和周边地区寻访南京大屠杀受害人。仅1998年至2006年间,她就访问了300多位南京大屠杀亲历者,并用DV和录音机记录下这些珍贵的口述历史材料。为了更好地佐证这段历史,从1997年起,松冈环女士还在日本采访曾参与侵华战争的日本老兵。张建军馆长代表纪念馆接收捐赠,向松冈环女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4日中午,近百位法国老人来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参观。这些老人来自法国各个城市,平均年龄超过70岁,退休前分别是教师、医生、文职人员、文艺工作者等。此次来南京旅行,第一站就到纪念馆参观。老人们表示,“南京大屠杀历史令人愤慨。希望全世界的年轻人都来看一看!”
作者:本报驻苏记者 叶志明
编辑:王秋童
责任编辑:叶志明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