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届“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初评揭晓 《长安丝路东西风》入围终评
▲陕西历史博物馆承办、西北五省(区)13家博物馆参展的大型原创展览《长安丝路东西风》宣传海报。
据中国博物馆协会近日发布,第十五届(2017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初评结果4月10日揭晓,根据“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活动办公室汇总初评选票,有21项境内展览、4项出入境展览入围终评项目名单(名单见图片)。按照推介活动计划,推介活动办公室将组织本届“十大精品”入围终评项目进行网上展示和公众留言、评议,终评会及颁奖环节将于2018年“5·18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期间在上海举行。
从入围终评项目所在区域看,东中西部17个省(市、区)榜上有名,分布较均衡;从题材上看,涵盖了历史、纪念、艺术、自然等多个门类,历史类相对集中;从项目单位层级看,中央部委直属机构和省市县级文博单位均有项目入围。
▲中国博物馆协会发布的“入围终评项目名单”。
记者从陕西历史博物馆获悉,由该馆承办、西北五省(区)13家博物馆参展的大型原创展览《长安丝路东西风》展览此次入围第十五届(2017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终评项目。该展览于2017年10月17日至2018年3月26日成功举办,荟萃西北五省(区)13家博物馆收藏的反映汉唐长安和丝绸之路东西方文明交流的140件(组)文物精品,以全新的角度讲述长安丝路故事,被称为一次“创新的、活起来的丝路展”。
与以往以丝绸之路路线为线索组织展览不同的是,《长安丝路东西风》聚焦长安,提炼丝路价值,在欧亚大陆的宏观视野下反映以汉唐都城长安为代表的东方文明以丝路为纽带和世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的生动历程。展览内容以汉唐长安为焦点,按照汉唐长安——丝路交流——文明成果的逻辑顺序进行架构,按照时代顺序构建展览叙述框架。在时代内贯穿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的主题,分为凿空西域、佛陀东来、长安胡风、丝路遗珍四个单元。展品组织突破以往展览以文物为重心的格局,选取最能代表丝路人文、财富、工艺、信仰、文化价值的文物,通过同类文物在丝路沿线的序列表现丝路所传递的能量。
▲宁夏固原博物馆藏的“波斯萨珊朝胡瓶”。
▲甘肃省博物馆藏的“高善穆造佛塔”。
▲西安汉景帝阳陵博物院藏的“铠甲武士俑”。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的“三彩胡服女骑俑”。
秉承“让文化遗产都活起来”的理念,《长安丝路东西风》在策展中通过对比、参照的方法使得内容富有张力和活力。展览中贯穿东方文明交流、对话的主题,通过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长安为代表的汉与唐文明的对比和参照,使观众感受到丝绸之路所承载的东西方文明交流是鲜活而生动的,进而思考以汉、唐长安为代表的中华文明因为丝绸之路发生了什么变化,在鉴赏文物和审美观照中体会展览的深远寓意。在形式设计方面寻找丝路主题的创新表达,采用互动、观众参与的方式让观众感知活起来的丝路文化遗产、理解优秀传统文化,激发他们对长安和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的兴趣和进一步探究的热情。
▲陕西昭陵博物馆藏的“胡人牵马图壁画”。
▲宁夏回族自治区博物馆藏的“浮雕胡旋舞石门”。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藏的“虎形圆金牌”。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的“鸳鸯莲瓣纹金碗”。
展览期间针对不同观众的教育活动和学术活动极具吸引力。荣新江等著名学者讲述的丝路和长安故事让展览从学术层面活起来,促进观众从更广阔和深远的角度理解展览。展览在文创方面大胆创新,开创了“双IP”主题形象,即“文物IP"+"文创IP"。文创产品围绕展览文物进行延伸,涉及20余品类。在文创IP唐妞版的系列中,以本次展览的代表性展品——唐永泰公主墓出土的“胡服骑马女俑”为原型,开发出了唐妞版“胡服骑马女俑”形象,展示大唐女性在丝路文化影响下自信、开放的英姿。文创产品的展示是“最后一个展厅”,观众在这里回味《长安丝路东西风》的余韵,并将美好的记忆带回家。
文:报驻陕西记者 韩 宏
图:中国博物馆协会、陕西历史博物馆供
编辑制作:韩 宏
责任编辑:叶志明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