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求偶太用力,反而易灭绝?
根据本周《自然》在线发表的一篇论文High male sexual investment as a driver of extinction in fossil ostracods,性别差异越大,物种灭绝的可能性也许就越大。
▲雄性孔雀蜘蛛(Maratus speciosus)的求偶舞。有些物种雌性和雄性个体的区别很大,如雄性孔雀蜘蛛就要比雌性色彩斑斓得多。Hanna Kokko
考虑到性选择,在一个物种中,某些成员因为拥有有助于吸引配偶或增强繁殖竞争力的特征,因而拥有更高的繁殖成功率。这可能导致两性之间出现明显的身体差异,即“两性异形”。但是,它对物种发育的影响仍存在争议。一些研究认为性选择可以提高适应率,增强物种抵抗灭绝的能力。另一些研究则认为夸张的性别特异性特征的成本会增加灭绝风险。但是,这两类研究都存在局限,因为它们只考虑了现存物种——依赖于灭绝风险指标而非实际物种。
有鉴于此,美国史密森尼学会的Gene Hunt及同事将目光转向丰富的介形虫化石记录——从4.5亿年前出现一直延续至今。介形虫也称种子虾,是小型甲壳类动物,两性异形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雄性介形虫一般会长出较细长的壳,壳内长着较大的性器官,发达的精泵或许可以提高射精质量。
▲两种介形虫的两性异形情况。Martins et al.
作者研究了密西西比东部晚白垩世(约6600万-8400万年前)的93种介形虫,发现两性异形差异较大的物种,其灭绝率更高,最高可达两性异形差异最小的物种的10倍。因此,对生殖投入较多的雄性介形虫可用于其它生存功能的资源可能就变少了。作者总结表示,如果其它动物也有此趋势,那么在保护风险物种时,应将激烈的性选择考虑在内。
相比而言,人类男女体征差异是很小的,关键在于人类采取了这种策略:儿子长得像母亲,女儿长得像父亲。这保证了我们的后代的差异不会越来越大。
编辑:沈湫莎
责任编辑:唐闻佳
来源:Nature自然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