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城网络订餐日均订单量已超过100万!饿了么张旭豪支持“双问责制”
在上海,网络订餐日均订单量已超过100万,每天有大量外卖“小哥”走街串巷给人们送餐,网络订餐这种消费新业态在满足大众需求的同时,也引出食安新挑战。今天,上海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联合召开网络平台订餐监督工作会议,市政协委员、饿了么董事长张旭豪在回应代表、委员提问时表示:支持对网络订餐平台及重要违规个人实行“双问责制”。
网络订餐提供了便捷的就餐方式,近年来发展迅速,从上海的情况看,在近70000家持证或临时备案的公共餐饮单位里,有一半以上已加入网络订餐平台。目前,占市场份额绝大多数的饿了么、美团外卖、百度外卖三大平台共有本市入网餐饮单位约80000户次,部分连锁餐饮企业还自建订餐网站。
随着订餐平台快速扩张和订餐量激增,许多新问题出现,给监管也带来新挑战。
据监管部门梳理,主要有五大问题:
一是平台对餐饮单位入网审查把关不严。无证餐饮伪造、冒用其他商家许可证照的现象时有发生,有平台业务员为了推广业绩甚至为无证餐饮提供入网便利,突破了法律底线。
二是平台对餐饮单位入网后管理不到位。比如,对许可证过期、超范围经营等违法行为缺乏监管。
三是配送环节食安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这包括配送人员健康、配送箱包清洁、配送过程冷链控制等存在安全隐患。
四是超负荷外卖带来食安风险。比如,各大平台为市场竞争,以超低价格吸引消费者,大量超负荷接单带来隐患。
五是外卖餐盒垃圾造成环境污染。
市人大代表许丽萍对网络订餐平台无证经营“黑作坊”高度关注,提出建立严重违法人员黑名单的建议。她谈到,可援引她所在的建筑设计界的做法:一旦有违法行为,对法人代表和重要违规人进行“双问责”,“网络订餐平台涉及百姓的食品安全,影响更大,如果出现问题,仅仅问责法人代表还不够,对重要违规人员也要进行问责,对情节严重的个人,在行业内的再从业都要获得限制。”
“对许代表‘双问责制’的建议我也很有同感。”饿了么董事长张旭豪说,饿了么是一个公共服务平台,这也对企业管理带来新的挑战,“饿了么现在是层层管理,200个送餐员锁定一个销售人员;10个销售人员,锁定一个区域经理,每个管理节点上都要担负起责任,所以,我也很支持加强双问责制。”
加强网络订餐业态的监管,一直备受代表委员的关注。今天的会议上,市政协委员李国华、谢国雄等政协委员对完善网络订餐监管提出提供建议。在他们看来,监管部门也要帮助企业夯实守卫食安风险的能力,提升企业发挥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的能力,这也是创造营商环境的基础。此外,依靠智慧监管、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监测开发、发挥社会共治等也获得代表、委员的高度关注。
市食药监局局长杨劲松表示,针对代表委员提出的意见和建议,食监部门也在积极落实。比如,建立平台食品安全信用管理和从业人员“黑名单”制度,已有10人被纳入黑名单。在推进数据共享,实施精准监管方面,近期,上海食药监局会同公安与阿里巴巴集团签署《打击网络无证食品经营违法行为合作备忘录》,加强政企网络监管平台数据共享。
政企数据“打通”已有实效。据透露,利用入网餐饮单位大数据分析,有望甄别出开店速度极快、人气火爆、外卖超量等可能存在较高食品安全风险的“网红”餐饮单位,以及消费者差评率最高的餐饮业态,将帮助监管部门开展更为精准的监督检查。近期,上海食监部门就经大数据比对发现,日料店反映集中,200元以下的“低价日料”食品安全问题查实率很高。
另外,上海也在创新投诉举报方式,比如,推动骑手对配送过程中发现的无证餐饮单位进行举报给予奖励,通过GPS定位自动比对实际取餐地点与入网登记地址,遇到不一致情况及时预警。
针对外卖餐盒垃圾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政府部门回应称,市质监局已牵头指导行业协会和两家平台研究制定环保餐具团体标准,实现塑料垃圾减量;同时,也正引导平台推广环保餐具,实现外卖垃圾源头减量,并加强塑料餐具回收管理。
上海网络订餐业态的监管起步较早。早在2015年,食药监局发布《入网餐饮单位许可资质审查工作指南》等文件。2016年6月,上海在全国率先出台《上海市网络餐饮服务监督管理办法》。去年颁布实施的《上海市食品安全条例》中,又专设“网络食品经营”章节。
副市长许昆林谈到,上海在治理网络餐饮食品安全的同时,也不会放松对“线下”违法食品安全行为的监管,上海今年底要基本消除无证无照食品经营企业。截至4月16日,全市已治理无证无照食品经营8359户,尚存有无证无照食品经营12688户。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蔡威、副市长许昆林、市政协副主席徐逸波参加座谈会。
作者:唐闻佳
编辑:郝梦夷
责任编辑:顾军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