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心服务留住“黄金期”人才创新创业,上海交大医学院推出博士后激励计划
▲郝茜(左)与导师叶菱秀。叶佳琪摄
【编者按】
上海正全力打响“上海服务”“上海制造”“上海购物”“上海文化”四大品牌。其中,“上海服务”所说的“服务”,意味着上海要具有更加强大的服务能级,为全国服务、为更大范围的企业和人群服务。这其中就包括服务国际科学领域里那些开拓未知领域、攻关关键重大前沿技术的顶尖科研人才,让这些人才在未来发挥更大作用。如何给科研人才提供更好的科研环境,尊重人才发展的规律,让人能成才、人尽其才,上海正在探索、实践。
争夺拔尖医学科创人才,各地“动作”不小,相关人才政策备受医学界的关注。就在昨天,《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博士后激励计划实施办法》正式颁布并实施,学校将对纳入其中的博士后提供20万元至35万元的年薪,还将为出站留院工作的优秀博士后提供50万元房贴、建立职称聘任绿色通道等。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相关负责人称,这一人才政策的焦点并非用钱“砸”人才,而是希望能成为年轻科创人才的“天使投资人”,致力于用最好的科研环境来服务、支撑人才发展,提供“气质与视野”。
这一政策不仅适用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本部,也对其附属医院开放。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院长陈国强表示,博士后研究人员年龄大多在30岁左右,是一生中创新思维最活跃、精力最旺盛、进取心最强的阶段,处于创新创业的“黄金时期”,实施博士后激励计划就是要鼓励这群优秀青年科研人才瞄准国际前沿,向科技和学术高峰攀登,为建设世界一流医学院和一流医学学科助力。
“天使投资”助力博士后在科研路上奔跑
“以往按国家统一的设计,博士后两年要出站,一些研究才刚开始,就面临被迫中断的尴尬,这点我们的附属医院也十分困惑。”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人事处处长徐袁瑾介绍,这次推出博士后激励计划,希望更好地促进青年人才发展。新规将实行“2+X”学制培养模式,在此期间给予年薪、房贴等,解除生活上的后顾之忧。并且,优秀博士后出站留校,也可纳入学校的长聘教职体系,得到持续支持。
据了解,20万元至35万元年薪已比肩欧美顶尖医学院给予博士后的助学金。虽然待遇不是医学院吸引人才的唯一因素,但是人才需要“待遇”来保证基本生活和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尊严。据介绍,在经费支撑的设计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设计了“三三三”的出资模式,即入选博士后的导师、医院、医学院各出三分之一,同时担任该博士后科创道路上的“天使投资人”,同时也激励三方共同培养与考核,支撑人才发展。
陈国强表示,在考核上,将“宽容失败”,对入选博士后的SCI (科学引文索引)论文数量不会强制要求,而是采取国际通行的科研人才考核惯例,引入国际评议,评审、判断科研人员的科创潜力、研究方向,希望给予人才心无旁骛从事真正有价值的科学研究的环境。
成功试点让博士后激励计划推广
“这是振奋人心的消息,医院非常有动力参与该人才计划。”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所属上海市免疫学研究所所长苏冰教授表示,在生命医学领域,博士后是非常重要的科研中坚,也是年轻人科研提升的“重要台阶”。欧美顶尖医学院都非常重视博士后的激励政策,因为他们就是未来的顶尖科学家乃至诺贝尔奖得主。随着国内各大医院越来越意识到以科技创新驱动医院发展的重要性,争夺顶尖博士后加盟已列入不少医院的重要人才工作。
作为改革“试验田”,2016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就在下属上海市免疫学研究所率先试点“博士后激励计划”。通过提升待遇、实行“2+X”培养模式、加强博士后培养和管理力度、鼓励博士后开展国际学术交流等系列措施,吸引优秀创新型青年人才入站。据介绍,两年来,共有八人入选这一激励计划,其中两人获得全国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共获得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两项、国家自然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一项。
郝茜是第一位入选免疫所激励计划的博士后,进站一年多,她围绕抗体基因在体细胞高频突变过程中缺失和插入产生的分子机制展开研究。她表示,博士后阶段是自我提升的关键时期,激励计划的资助让她能安心于科研工作。郝茜的导师是“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叶菱秀(Leng Siew Yeap,马来西亚籍),2016年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引进。谈及自己在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五年的博士后工作经历,叶菱秀表示,博士后是训练科研思维、学会思考并提出关键科研问题的关键时期,“没有五六年的在站工作是不可能的”。
尊重人才发展规律,绝非“野蛮抢人”
据悉,随着2016年全国“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项目推出,“两年制在站期”逐步被打破。而随着国家政策松动,近年,广州、深圳、浙江等地争夺优秀博士的“动作”很大,有地区为吸引博士加盟,推出加入当地的博士后工作站,直接升副高职称的优惠政策。
就此现象,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表示,希望尊重人才发展规律,不“野蛮抢人”——因为比年薪,没有底。
从美国耶鲁大学归来的苏冰教授也谈到,诸如哈佛、耶鲁等美国顶尖大学医学院对博士后开出的待遇不是业内最高的,但人们依然愿意去,看重的是这些院校的人脉网络、研究氛围、格局等科研软环境,看重与顶尖科学家同一屋檐下经历,这些气质、视野与自信不是金钱能“砸”出来的。
据了解,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目前设有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口腔医学和生物学四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今年计划首批推出100个博士后激励计划名额,对新入站和在站博士开放。
作者:本报首席记者 唐闻佳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