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甄馥:进一步发掘党的地下组织在沪斗争史料 | 改革开放再出发,我为上海献一计
▲季甄馥建议深入发掘整理地下党组织在上海斗争历程的史料,为丰厚上海的红色文化作贡献。(季甄馥供图)
“上海是党的诞生地,也是党的地下组织极为活跃的地方。深入发掘整理地下党组织在上海斗争历程的史料,可以为丰厚上海的红色文化作贡献。”年轻时曾参加党的进步活动、现年91岁的季甄馥老先生通过本报提出上述建议。
上海目前保存完好的革命遗迹多达440处,其中,中央早期在上海的各类机关重要旧址24处。这些革命遗迹中,不仅有中共一大会址、二大会址等红色地标,还有隐匿于闹市深巷之中的老宅旧居。季甄馥建议,进一步梳理革命历史时期地下党组织的人物和故事,让“地下党”这个上海红色文化中延续时间最长、最具特点的内容,更好地发挥作用。
融入生活,在熟悉的地方寻找地下党留下的脚印
刚刚过去的清明节,上海地下组织斗争史陈列馆暨刘长胜故居、中共中央上海局机关旧址等纪念场馆,吸引了许多市民冒雨前来。雨中默默无声的里弄老宅,见证了当年隐蔽战线的殊死斗争。时间洗涤下,记忆不曾淡去。
提出建议的季甄馥老先生,离休前是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哲学研究所研究员,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近代哲学的教育研究工作,对党的地下工作有一定了解,年轻时参加过党的进步活动,曾协助秘密传送信函文件、联络人员、散发传单等。
“党的地下组织在上海开展的各种活动,有力地配合了各个时期的革命斗争。”进一步梳理党的地下组织在上海的斗争历程,他建议不妨从那些位于寻常街巷间、可以触摸的革命遗迹出发。“生活中你熟悉的地方,曾有过什么惊心动魄的故事,哪些地下党的英雄曾在此活动——跨越时空的这种感动能触动更多人。”以愚园路为例,这里不仅有中共中央上海局秘密联络点、中共地下党高层秘密聚会点、中共中央上海局机关旧址,还有地下党员刘长胜、刘晓的故居等。走在愚园路上,这些至今依旧可以触摸的红色遗迹,会让你由衷地感叹,上海的红色记忆如此丰饶。
呼应当下,用多种形式发掘并讲好英雄的故事
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中孙道临扮演的李侠,其原型是解放战争时期将敌人江防工事情报通过电报发送给延安的中共上海地下党联络员李白。开馆不久的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展出了李白的相关文物和生平事迹,引来众多参观者驻足。影片中,李侠被捕时发出最后一份电报“同志们,永别了”感动亿万观众;现实中,李白在上海解放前就义,年仅39岁。
在隐蔽战线上发生的许多故事,彰显了共产党人的信仰和忠诚。中共中央机关在上海驻守12年之久;中央特科在上海成立;白色恐怖下,党中央和上海地下党一直坚持发出党的声音,领导城市工人运动,不断报道工农红军英勇作战、粉碎国民党军队“围剿”,以及北上抗日的消息;中共中央上海局开辟配合正面战场的第二条战线,为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上海和西南各城市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上海这座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城市,是一座红色文化的富矿。
季甄馥建议,通过采访亲历者,整理回忆文章,寻访红色遗迹中鲜为人知的人和事等形式,进一步发掘党的地下组织在上海斗争的故事,用生动多样的讲述方式,让更多人尤其是年轻人了解曾经发生在这片革命热土上的往事。“当年,在我人生抉择走向的关键时刻,参与了党的进步活动。70年前的许多事情如今想来依旧历历在目,成为滋养一生的财富。”季甄馥表示,希望党的地下组织在上海的斗争历史更好地成为上海红色文化的一部分,彰显出共产党人源自信仰的力量。
作者:本报记者 王磊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