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办展览、书店开“朗读亭”、自助借书机进商圈…阅读还有哪些新玩法
“世界读书日”热潮刚刚过去,全民阅读的风尚依然在上海各个角落延续发酵。眼下,书香以丰富立体样式萦绕在实体书店、商圈、社区、高校,出版机构、书店也突破了传统“吆喝”式卖书,与城市公共文化资源密切联手开展阅读推广,读书正变得愈发触手可及、时尚多元。
【华师大社+街道:《御制耕织图》文化展进商圈】
走进淮海中路香港广场三楼长廊,“漫步淮海 耕织幸福,传统文化进楼宇——《御制耕织图》文化展”吸引了不少白领驻足观看。每幅画下方配有二维码,扫一扫就能了解背后的故事和历史知识。展览品原型为清代宫廷画家焦秉贞受命绘制的《耕织图》,被称为“中国最早完整记录男耕女织的画卷”“世界首部农业科普画册”,是解读中国农业史、纺织史、艺术史的珍贵文献。
“一本彩印画册的传播面和影响力有限,商圈画展让版画之美获得更淋漓尽致的展示。借助线上策划和线下体验,《耕织图》的市场空间不断扩大,看似小众的艺术书籍近期售出了数万余册。”华东师范大学营销中心贺群星告诉记者,出版社多次与淮海中路街道文化共建,已合作开展了十余场“智慧书坊”文化沙龙,未来还将开展更多形式阅读体验活动,助力传统文化走进楼宇、浸润白领生活。
此次展出的康熙作序题诗的《耕织图》,是以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珍藏的墨印彩绘本为底本影印而成的。目前,这种墨印彩绘本在国内仅有两种,分别藏于国家图书馆和华师大图书馆,非同一版本系统,可谓十分珍贵。焦秉贞所制《耕织图》中作耕、织二图各23种,其中“耕”部,绘有浸种、耕、把耨、耖、碌轴等农事图;“织”部,则绘有浴蚕、二眠、三眠、大起、捉绩等图。每幅图画后又皆附有七言、五言诗,或是注解,或是议论,均可见康熙对此书的重视程度。
我国自古便以农立国,古谚语有云:“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妇不织或受之寒”。相传康熙二次南巡时,江南士人进呈南宋於潜县令楼璹所作的《耕织图诗》。康熙览后甚喜,即命清代宫廷画师焦秉贞运用西洋画透视的原理,重新绘制《耕织图》。绘后,工雕善画的木刻家朱圭、梅裕凤奉旨镌版印制,于康熙三十五年(1691)方成书。书成后康熙又亲自作序、题诗,印发各地,劝谕农桑。
2016年日本陶艺家山根彰正根据《耕织图》版本,制作了46件备前烧陶画捐赠华师大图书馆。此次展览就精选展示了6幅烧陶画,让参观者多维度感受“江南农耕文化”。
活动现场还举办了刺绣教学讲解和体验活动,吸引不少白领利用午休时间参与,近距离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吟诵声环绕建投书局:爱你就要“读”出来】
主持人董卿制作导演的“爆款”节目《朗读者》第二季,预计4月28日起每周六晚在央视一套播出。线下的“网红”朗读亭也在上海多地亮相。去年,北外滩边的建投书局也举办过“朗读亭”主题活动,引起市民“打卡”热潮。
如今,建投书店公司新打造了专门的朗读品牌项目“爱·读”,包含亲子阅读、线下朗读活动和公益阅读三个板块。“爱·读”在英文语境中双关表示“I DO”(意为“我愿意”)。在业内看来,建投书局尝试以朗读的形式,主打声音治愈的概念,延展了大众阅读推广的形式,激发读者从不同的入口,体会阅读的更多乐趣。
活动现场,建投书局与上海东方广播中心旗下东广新闻台合作推出“声音治愈师”项目,多名优秀主播作为首批“声音治愈师”亮相。在建投书店公司总经理陈艳涛看来,布局建投书局文化空间品牌、出版策划人物传记、完善内容IP开发外,书店方将孵化出更多有市场价值的优质产品,从内容+功能+体验三个维度,探索实体书店与城市多业态的跨界融合,力争成为市民的“文化管家”。
作为“爱·读”项目核心单元,“声音治愈师”缘起于建投书店公司另一创意项目“书目治疗师”——以名人开书单方式问诊现代人的都市疾病,指引读者在书籍中寻求心理抚慰;“声音治愈师”则以声音为载体寄托情感,通过朗读让听众与书本世界深入互动。
【“书享”自助柜布局楼宇小区:扫一扫免费借阅】
最近,不少市民走进所在小区,或是周边楼宇,都能发现两个约两米高、1.7米宽的“书享”智能自助柜。只需掏出手机扫一扫,注册后就能免费借阅图书,落地4个多月以来已有近1800次借阅记录。
迷你图书馆触手可及,但陈列图书毕竟有限,想更新书单怎么办?书柜有“心愿单”功能,在手机后台提交你心仪的图书名称,过一段时间新书就会悄然上架。“我们尽可能满足读者的心愿,让书柜实现动态流动更新。”书享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王帅告诉记者,目前,“书享”自助柜项目已与上海黄浦区、徐汇区、浦东新区多个街道合作,累计布局了30余个书柜、拥有8000多名注册用户。
记者:许旸
编辑制作:许旸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