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之有物、言之成理、有独立见解: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不应成为 “鸡肋”
对一个制度存废的争议,逻辑上应该首先问有没有必要,其次才是如何做好或如何放弃。如果有必要、十分有必要,那么即使现在做得很不好,也应该花大力气加大投入做好它。如果没有必要,那么即使现在做得很好,也没有必要刻意保留。
临近大学毕业季,随着几位大学教授对本科生毕业论文的吐槽,媒体上关于本科生毕业论文制度是否该取消的争论又起。笔者作为高校教学一线的一名教师,每年都要指导5-6篇本科生毕业论文,希望就此发表一些个人看法。
浏览各方争论,主张取消本科生毕业论文人士的观点主要集中在以下两点:一、当大学本科从精英教育转为大众教育后,一般的本科生缺乏完成高水平论文的能力,毕业论文普遍质量太差,要么流于形式,要么存在很多舞弊和造假;二、大学大幅度扩招后,大学师生比普遍过高,大学老师非常忙碌,指导研究生论文都来不及,没有精力指导本科生写毕业论文,无法有效把关和提供足够指导,本科毕业论文的要求对学生和老师都是很大负担。客观说,这两点从现象上确实都存在。但仔细剖析,这两点看法都回避了一个关键问题,本科生到底有没有写毕业论文的必要性。
对一个制度存废的争议,逻辑上应该首先问有没有必要,其次才是如何做好或如何放弃。如果有必要、十分有必要,那么即使现在做得很不好,也应该花大力气加大投入做好它。如果没有必要,那么即使现在做得很好,也没有必要刻意保留。
社会生产活动对大学生所要求的基本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都能在一篇毕业论文中体现和考查出来。一个大学生如果连毕业论文都写不好,那很难断言其优秀。
按照这个视角,来讨论一下当前我国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到底还有没有必要。确实,近20年来,大学本科教育规模增长很快,1997年全国高校招生100万,2017年是762万,但高校招生大幅度扩张是国力上升和社会进步的体现,不代表今天的大学本科教育质量下降。
作为一名在一线从事本科教学和人才培养的大学教师,我能切身感受到毕业论文的制度要求在大学生培养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学者精深的学术论文,体现新的创见和承载伟大的发现,需要很长的训练和艰苦的努力。对于普通本科生的毕业论文,确实不可能要求都具有专业核心期刊论文那么高的学术价值和科学性、严谨性。在我看来,本科生毕业论文更多是一种写作训练,远还没有上升到真正严格意义上的学术训练的程度。
清华大学教务处处长彭刚近期宣布,该校将在大一新生中增设 《写作与沟通》必修课程,我个人非常认同他所说的一句话: “写作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是思维水平的体现,写作训练同时也是、甚至首先是思维训练。”我也曾经多次跟所指导学生说过:不要把写论文当成一个负担、为拿学位不得不做的苦差事,这恰恰是校园学习阶段最有价值、最能提升自己的一个环节。我之所以这么看重和强调论文写作在学生培养中的作用,基于以下考量:
首先,写论文是对写作能力、逻辑能力、自学能力、信息收集能力、知识整合能力、创新能力的极大考验和最好锻炼。社会生产活动对大学生所要求的基本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都能在一本毕业论文中体现和考查出来。如果说写出好论文也不一定优秀,但一个大学生如果连毕业论文都写不好,那基本可以断言很难优秀。让一些教授诟病的一批本科生毕业论文,读后让人感觉逻辑能力和语文能力比高中生还不如。高分进了大学,读了四年大学,逻辑能力和语文能力反而退步了,这是大学教育的失败,也是大学老师的失责。
其次,校园学习包括课程学习和论文写作两个部分,但课程学习获得的都是被动灌输和碎片化的知识,而论文写作是一个主动学习的过程。论文撰写和修改过程,表面是写作与表达的训练和改进,背后是自学能力、逻辑能力和逻辑层次的一步步提高,最终指向思考丰富性和思想层次的修炼。所以没有论文写作训练这个环节的学历教育一定是不完整的,论文写作至少也有个系统性的知识总结和回顾的作用。
第三,再好的课程,在校园外也能找到,但论文写作训练这件事,只有在学校里读书时候才有这个 “福利”。在学校写论文,有导师给学生把关,帮学生指出选题有没有价值、逻辑通不通、布局结构是不是合理、写作规范不规范、思考有没有深度、表达是否严密、工作量够不够等问题。说实话,大部分学生的论文初稿是惨不忍睹的,也就在学校里,有指导老师出于责任也好、出于无奈也好,会去看、会去改,帮助他们逐步提高。出了学校,一个人的写作能力往往很难再有机会去提高,或者社会要追加很大投资才能使其有所提高。从社会分工角度来说,大学需要做好这个人才培养的工作。
“毕业论文”不再是毕业时候才写的论文,而是为证明综合能力素质达到毕业要求而写的论文。对本科生论文,可以不要求学术创新,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成理、有独立见解”这三条,足矣。
尽管笔者强烈要求保留本科生毕业论文制度,但现行制度确实存在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否则也就不会每到毕业季,从学生到教师对毕业论文都有很多非议。
分析非议的几个原因,一个是认为现行制度下本科生毕业论文要求过高和要求过于向学术型研究生看齐。本科生教育中的学术训练很少,无论理论水平还是研究方法方面的储备,都难以支撑完成一篇真正意义上的学术论文,要求本科生都在论文中有学术创新更是过于苛刻。
就这方面而言,笔者赞同,对本科生论文可以不要求学术创新,原则上只做规范性要求。在规范性、有一定工作量和文字通顺的基础上,做到 “言之有物、言之成理、有独立见解”这三条,足矣。这也是合格大学生的最基本要求。此外,形式上也确实可以多样化,毕业设计、调研报告、实验报告、仿真模拟,都可以接受作为毕业论文。
对于本科生毕业论文另一个非议是,毕业论文撰写时间集中在毕业前夕,这时是学生找工作的关键时刻,他们很难静心下来完成一篇需要相当大时间和精力投入的论文。而且此时已经是毕业最后一关,如果不让通过,学生就拿不到毕业证,导师和答辩评委在审核把关时压力很大,往往只能放水,让毕业论文的质量把控流于形式。
其实在这一点上,可以学习一些国外大学的经验,不在毕业最后一刻要求提交毕业论文,但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就要求学生大量写作课程小论文,平时就高度重视论文写作训练。然而针对我国大学教学的实际情况,课程小论文的质量很难把控好和做到公开合理。更有可行性的是,允许学生完成基础课学习后,就随时可以提交一篇具有足够工作量的论文供审核,以此满足与论文相关的毕业要求。就如英文能力考试一样,可以多次申请、多次答辩,通过一次即可。甚至在校期间几次答辩都失败了,也可以允许先拿毕业证去就业,后论文答辩通过再来拿学位证。这样可以避开毕业季的时间冲突,让学生能有更充分时间准备、更能根据兴趣爱好和灵感来选题,导师和答辩评委也没有不得不让过的心理压力,质量把关更加公正合理客观。 “毕业论文”不再是毕业时候才写的论文,而是为证明综合能力素质达到毕业要求而写的论文。当然实施这套制度的前提是,对论文质量的要求仍然一点不能放松。
(作者系上海财经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讲席教授、投资系主任)
作者:陈杰
编辑:李勤余
责任编辑:叶松亭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