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学业”是如何炼成的:上海交通大学优秀本科生折服英美顶级学府

2018-05-18信息快讯网

“非凡学业”是如何炼成的:上海交通大学优秀本科生折服英美顶级学府-信息快讯网

编者按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一眨眼,又到了毕业季。有多少人,为离别的伤感,红了眼;有多少人,为光阴的流逝,叹了气。回望青春,我们不能忘记肆意的挥洒,也不能忘了自律的喜悦,不能忘记手牵手爬过的情人坡,更不能忘了夜夜苦读却又踏实地走过的求学路。

自今日起,“教育”刊登大学毕业生的精彩故事,他们或者刻苦坚韧,或者妙趣横生,或者才华横溢,或者经历挫折……他们就是大学校园里的你、我、他。

四年前,怀着对化学的热爱,他成为上海交通大学材料学院的学生;两年前,凭着一腔热血和对于科研的追求,他争取到了前往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交换学习以及在哈佛大学暑期科研的机会。他刻苦钻研,潜心学术,成为上海交大材料学院历史上第一个成功申请攻读斯坦福大学博士的本科生。他就是王子昭。

她曾入选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2+2”项目赴美国康奈尔大学攻读双学位;她是上海交大历史上第一位入围英国罗德奖学金最终候选人的本科生;她拿到了英国剑桥大学硕士的录取通知书;同时她还是上海交大礼仪队的成员,曾与同学一起去斯里兰卡做志愿者,参与英语教学和自然保护活动。她是郑杰予。

品读两位“学霸”毕业生在科研道路上跋涉、拼搏的故事,致力于投身科研的大学生可以从中获得启发。

“大牛”学者的讲座一个都不落下,“拼命三郎”到斯坦福读博

在人生道路上,选择可能比努力更重要。“致远荣誉计划”工科方向的王子昭和许多热爱化学的同学一样,15岁时就买了些仪器和试剂在家中做起了小实验。而如何学习才最有效?王子昭发现,对他而言,做实验比单纯在课堂上接收理论知识更有趣,听大牛讲座比单纯写作业收获更多。因而,从大一开始,只要有邓涛、杨培东等材料领域“大牛”的讲座和论坛,他一个都不落下。

王子昭是“苦行僧”,也是“拼命三郎”,除了睡觉时间,室友几乎见不到他人,每天上完课就去实验室做实验,直到深夜。他最喜欢周末做实验,因为那时候没有人和他抢实验仪器。他始终记得获2011年全国挑战杯特等奖的一位学姐的话——“当你选择了一项事业,总要放弃一些东西”。

王子昭不怕奔波,他愿意在大二上学期刚结束时,就马不停蹄地前往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交换学习,辛苦努力一学期拿到满绩后,再回到邓涛老师课题组紧锣密鼓地开展科研。

进入大学以来,王子昭从没给自己放超过半个星期的假。他会利用寒暑假的整块时间拼命背单词学英语,很早考完托福和GRE,做好出国留学的准备;他的科研成果超过一半是靠寒暑假日夜做实验做出来的……尽管这样,他依然甘之如饴。“同学们只争朝夕、夜以继日奋斗的学术氛围感染了我,既然在考试上比不过其他人,只有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在其他方面努力超越。”王子昭说。

在邓涛老师和陶鹏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王子昭终于在《材料化学学报》上以第一作者发表了文章。

科研需要的不仅是兢兢业业的刻苦钻研,还需要“厚着脸皮”向大家展示自己。“展示自己,才能被人赏识,才能说服别人提供科研经费,去做自己想做的研究。”王子昭说。

在哈佛大学暑期研修期间,王子昭每天和导师聊天并共进午餐,抓住零碎时间向导师汇报课题进展,让导师了解自己的努力;他带着研究幻灯片和简历跑到美国好几所大学,向教授们展示自己的科研实力,哪怕教授急着去幼儿园接孩子,他也能在去车库的路上抱着笔记本电脑,讲完自己的研究成果。去年春天,为了争取名校暑期科研的机会,王子昭写了190封邮件。

收到斯坦福大学博士录取通知书的那天,王子昭独自绕着学校走了一圈,找了个没人的地方痛哭一场。也许只有他自己知道,这期间他经历了多少喜怒哀乐,多少次实验失败,多少次碰壁,多少次熬夜。幸运的是,他得到了师长、同学和家人的指点和支持,正是他们的支撑,让他向着目标一往无前。

近期,一台价值近百万元的激光导热仪被运到了“致远创新研究中心”,这是王子昭和同学王笠人开展研究工作急需的设备。在邓涛和章俊良两位“千人计划”顾问导师的共同指导下,两位学生希望能将高效太阳能蒸发膜应用到海水淡化装置中,为解决世界淡水资源缺乏的重大挑战给出一个全新的答案。

学院第一名的她,曾入围罗德奖学金最终候选人,剑桥大学抛来橄榄枝

热爱生活,热爱运动,是老师和同学们给郑杰予的标签。2014年一入学,郑杰予就入选上海交大礼仪队,凭着流利的英语,多次接待来自世界名校的校长、学者;她富有爱心,周末经常和守望协会的同学们一起到社区医院看望老人、给老人唱歌、为临终的老人送上关怀;她还与同学一起去斯里兰卡做志愿者,参与英语教学和自然保护活动……

“她的学习成绩总是让我们觉得要追上很难。”同学们喜欢和她开玩笑,但话语中总有一些不甘,因为生活经历如此丰富的她,还拥有出众的学习成绩。

大一时,郑杰予加入了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王永亭老师的实验室,奔波于闵行校区和徐汇校区之间,参与缺血性脑卒中基因疗法的研究。作为课题组的一员,她和师兄师姐一起在 《中风》 杂志上发表了重要论文。大一下学期,她以农生学院总成绩第一名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第一名的身份,入选第一届致远学院工科荣誉计划。大一暑假,她赴英国牛津大学交流,其间被老师选为领队。她以出众的英语交流能力和团队领导能力,给牛津大学哈特福德学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大二下学期,她以GPA3.91的优异成绩获得上海交大“2+2”项目交流资格,赴美国常春藤名校康奈尔大学留学,在康奈尔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的实验室里,她探究高脂饮食对阿尔兹海默症的影响。2017年暑假,她还赴斯坦福大学骆利群实验室进行了为期三个多月的暑期科研交流,作为唯一一个国际本科生,她在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硕士生、博士生的指导下研究神经系统发育的秘密。随着视野的不断提升,郑杰予的研究之路也越来越清晰。

但研究的道路并不是只有一帆风顺。大四时,郑杰予经过了全球候选人的多轮面试,被组委会确定为2018年度罗德奖学金中国区14名最终候选者之一。她是这组入围选手中最年轻的一位:在最终面试环节中,她从美国回到上海,与来自全国的顶尖选手汇聚一堂,展开激烈的角逐。罗德学者的评定标准除了学术表现外,还包括个人特质、领导能力、仁爱理念、勇敢精神和体能运动。然而,最终她没有入选为罗德学者。

但是对于当时年仅20岁的郑杰予来说,未来的路才刚刚开始。因为罗德奖学金的评委都认可:能进入最终面试的学生,都在很多方面有着极其出色的表现。

今年初,剑桥大学向郑杰予抛来了橄榄枝。作为诸多海外深造的致远学子之一,她将赴剑桥大学攻读硕士学位。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每一次擦肩而过的相遇,都是心灵的成长;每一次失之交臂的碰撞,都是梦想的升华。”郑杰予这样说。


作者:郝梦夷

编辑:郝梦夷

责任编辑:顾军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清华副校长薛其坤:区块链将纳入本科生教育范畴,数字货币时代是大势所趋
占地54.3亩,总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今天,上海交通大学张江科学园建设正式启动
北大校长儿时梦想竟是在上海做中学老师?120岁的北大与上海很有“缘分”,三分之一北大校长曾在上海求学、任教
中国最高学府“掌门人”林建华在北京大学120周年校庆致辞:大学是通向未来的桥
今天早上,上海三甲医院六十名医学专家骑行……他们是去做什么?
深入研究京剧“黄埔军校”艺术精髓,富连成研究中心在北京外国语大学成立
复旦大学教授汪涌豪评中华创世神话主题画:传统长出新的枝条,于是艺术开出新的花朵
上海文联主席施大畏:神话美术创作,应该画出一种生命的涌动
黄轶:他年海上饶相忆 ———苏曼殊与上海
西安交通大学代表队蝉联VEX机器人世锦赛全能总冠军并包揽全部金牌
法拉利,玛莎拉蒂这些豪车上的全是假牌照? 上海查获最大规模套牌案
跑完世界上最冷酷马拉松!这个上海交大女生在一无所有的苍白之下感受生命力量的涌动
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单行本出版
扫码呼叫自动来接!上海交大"无人驾驶小巴了解下?
“教育者得先受教育”,上海交大医学院新老师上岗前都要接受一项特别培训
1.5学年平台培养,修读同一套课程体系……上海交大实行大平台教育,培养交叉复合型工科人才
如何看待数字时代的文学评论?
习主席体验过的兵工科技
上海高校周边又添实体书店!前有广场后有花园,快来打卡
优质医疗搭上“信息高速路”跨越千里,西藏首例罕见淋巴瘤通过上海瑞金医院远程医疗终获诊治
去俄罗斯看世界杯上海球迷最疯狂,有球迷每周“打飞的”去观赛
掌上远程会诊、“微信化”+“全景化”病例讨论……上海远程医疗医教研“援建”升级!
上世纪90年代的股票热,龙华机场的前世今生……上海地方志最新研究成果告诉你上海那些年那些事
想上帆船课吗?快去上海海事大学看看!全国首个位于大学校园内的帆船基地就在那里
“一流大学”必须始终以服务国家发展为己任
苹果CEO库克于杜克大学演讲:我们自问的不是“苹果能做什么”,而是“苹果应该做什么”
同济大学111周年校庆之校友创新创业大会,创业大牛都来了
新时代谱写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新华章,南京大学举行116周年校庆大会
最新!同济大学发布2018年本科招生新政新增7个“新工科”专业,全面实施“本科生导师制”
带着探索者的“胆识、想法与主动性”,上海纽约大学第二届265名本科生今天毕业
全国首个高等教育办学特区上海交大密西根学院开启中美两校新一轮合作
言之有物、言之成理、有独立见解: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不应成为 “鸡肋”
在青藏高原上像搭乐高一样造房子!上海交通大学助力西藏日喀则地区装配式建筑技术落地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