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推出《丝路名镇古青龙》等一批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文献,“再现”海上丝路昔日繁华盛景
隆平寺塔考古现场
葡萄牙人首航中国的登陆地—屯门岛今在何处?古代上海如何参与海上丝绸之路?上海周边哪座城市曾是元代官方经营的瓷器贸易集散地?
上海新近已出版或即将推出一批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文献,“再现”海上丝路昔日景象。业界专家指出,这些图书的出版,不仅将推动海上丝绸之路研究的深入,加深读者对相关考古和文化的了解,对当今我们的对外关系研究亦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隆平寺塔基地宫出土套函的第三重鎏金木函
12个专题260幅图,发现“郑和下西洋”后的大航海时代
关于海上丝绸之路,国内读者和研究者较为熟悉的是“郑和下西洋”这段“朝贡贸易”历史。而明代中后期,特别是海禁等政策后,中外海上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情况如何?这无疑是一个较新的研究领域。上海古籍出版社新近推出的《观沧海——大航海时代诸文明的冲突与交流》一书,聚焦的正是“郑和下西洋”之后的海上丝绸之路。
全书按照时间顺序,共分为12章,汇集了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林梅村最新实地考察发现、重要研究成果及260幅全彩珍贵史迹文物图片。
相较于一般考古学研究专著,该书并非仅限于考古学研究,而是以考古学为基础,结合历史、艺术、科学等领域,全面探讨大航海时代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为此,作者多次赴广东上川岛、浙江舟山六横岛,乃至波斯湾霍尔木兹岛进行实地考察。同时,走访伦敦大英博物馆、巴黎吉美博物馆、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所藏大航海时代文物藏品。
书中编排选取了不少最新的研究发现与热点,如近年来从日本友邻馆购回的元代绘画《蒙古山水地图》、牛津大学博德利图书馆所藏《雪尔登中国地图》、葡萄牙最早在中国登陆的地点广东屯门岛、忽鲁谟斯岛附近发现以克拉克瓷为代表的中国外销瓷等。这些一手材料,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向人们呈现了这样一个事实:16世纪以来中国的海上丝绸之路,是全球大航海时代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隆平寺塔基地宫出土套函的第四重银函
北宋时期的青龙镇:米芾做过镇监,港口贸易走出国门
近年来,宋元明时期村镇遗址的考古工作引人注目,对研究当时的社会、经济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上海青龙镇遗址发掘出大批遗迹,为解决长期以来使学界困惑的晚唐到南宋时期某些外销产品的输出路线的问题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出土的大量文物证实:上海青龙镇是唐宋时期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港口。
在中西书局出版的《丝路名镇古青龙》一书,聚焦最新考古发现和成果,结合青龙镇的文化典故、人文地标、历史名人等,梳理了青龙镇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关系,详细阐述了青龙镇作为当年海上贸易重要港口的历史文化价值。书中还将介绍一批与青龙镇结缘的文儒名人,例如编撰《青龙镇志》的梅尧臣,任镇监的书画名家米芾,治理吴淞江的范仲淹,撰《吴门水利书》的郟亶,藏书家庄肃、杜元芳、任仁发等,还原唐宋时期“东南巨镇”的繁华景象。
青龙镇遗址发掘的铜鎏金阿育王塔
近日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大元·仓:太仓樊村泾元代遗址出土瓷器精粹》一书,对元代龙泉青瓷曾在太仓集结做了详尽考证阐述。太仓,距离上海最近的城市之一,位于长江入海口南岸,传因春秋吴王置仓于此而得名。
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考古团队对太仓樊村泾元代遗址进行了长达两年的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逐渐揭开了一个湮没于地下近700年的瓷器中转贸易集散地的神秘面纱。考古发掘出430余处元明时期的遗迹,有大型房址、道路、河道、水井、瓷片堆积等。
青龙镇遗址发掘的隆平寺塔基航拍图
值得关注的是,建筑基址有统一的规划和布局,其中东区发现的大型建筑基址体量较大,格局清晰,推测为一仓储遗存遗址。而出土的数以吨计的龙泉青瓷器与20世纪70年代韩国新安沉船出水的龙泉青瓷器类型高度一致,证明元代龙泉青瓷曾在太仓集结,以刘家港为导向,远销海内外。樊村泾元代遗址考古发现与太仓城建史料等记载基本吻合,从实物的角度证明了太仓是元明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之一,为海上丝绸之路研究提供了新的材料,也为龙泉青瓷研究提供了新视角。
作者:李婷
图片:中西书局提供
编辑制作:吴钰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