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还是想让上海的专家看看,放心!”,上海10所三甲医院40余名专家赴遵义开展义诊
▲来自上海十所三甲医院的40余名专家赴遵义开展大型义诊活动
七月的贵州遵义阳光明媚、微风习习,“是个适合义诊的好日子!”早上八点半开始的义诊,不少居民七点不到便赶来排队;义诊台前排起近10米的长龙预示着遵义市民对这场活动的期待。
今天,在贵州省遵义市凤凰山文化广场,来自上海10所三甲医院的40余名专家展开了一场大型义诊活动。与上海相比,遵义医疗水平相对落后。上海市卫生计生委根据遵义的当地需求和疾病谱特点,组织了来自上海10所三甲医院的40余名专家赴遵义开展巡回医疗活动,专家团队以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等当地急需的专科为重点,涵盖了内、外、妇、儿、精神卫生、公共卫生等多种专业领域,以期惠及更多群众。
凌晨4点起床,只为看一眼上海专家
“我凌晨4点就起床了,就为了带孩子来让上海的儿童康复科医生看一看。”家住遵义市沙坝村的卢女士今天一早就带着孩子赶到了义诊现场,“别人家的孩子早早便开口叫爸爸妈妈,而我们家的孩子到九个月连一句话都不会说。”卢女士告诉记者,如今,孩子已5岁,依旧只能说些简单的句子,而且行动迟缓。知道上海的专家来遵义市义诊,她便一早带着孩子来看病。
63岁的王老伯常年被心脏病困扰,家住董公寺的他坐了1个多小时的公交车赶往义诊现场,尽管已在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他说,“我还是想让上海的专家看看,放心!”
像王老伯这样的患者不在少数,“哪有那么好的机会一次性见那么多上海专家!”有的市民有不同的健康问题,很多患者往往这个问题得到解答后,马上奔向下一个义诊台咨询。据悉,此次共有553名市民参与义诊。
“1+1”义诊,相互结对相互取经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大型义诊活动,采用对接的方式,上海40余名医疗专家与遵义40余名对应专业的医护人员相互结对,共同开展义诊。
“我觉得这样的形式很有意义。”遵义市妇幼保健院产科护士长唐丽告诉记者,共同接诊不仅帮助上海的医生解决了语言障碍,同行之间的交流更是让人获益匪浅,比如,分娩后镇痛如何实现?“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做无痛分娩,术后麻醉导管会保留24小时,但在遵义市妇幼保健院生产过后就直接将其取掉了。”取过经后,唐丽发现,其实分娩过后,产妇子宫收缩依旧很痛,如果立刻去除麻醉导管,就无法达到术后镇痛的效果。“我回去要立刻和麻醉科医生商量改善手术步骤,上海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虽然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眼科义诊台前始终热热闹闹,但,有一个摊位却一直很冷清——精神病自杀干预症。“都怪我们把名字写得太可怕了。”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副主任医师许烨勍开玩笑地说。“患了病,不敢说,怕丢人。”这是遵义市精神疾病患者就诊的现状。
与许烨勍对接的医生是遵义市第五人民医院精神卫生中心副主任医师向中勇,他告诉记者,当地精神卫生中心每天仅有十多人来看病,“人的精神和情绪也会像身体一样感冒发烧,这样的观念在我们这里还没有普及。这也使得看病的人少,没有样本,学科建设也无法展开。”义诊过程中,向中勇不停向许烨勍讨教,“了解了很多上海开展诊疗的方式,受益匪浅!”
新成立五大医学中心,扶贫更要扶智、扶志
医疗帮扶,不仅在于接诊更在于育人。此次参与义诊的上海40余名医疗专家中有4名医生有些特别。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的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王枫、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沈波、泌尿外科副主任医师蒋君涛、眼科副主任医师朱鸿从今年1月开始,通过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对口帮扶,常驻遵义市。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副主任医师朱鸿细心为患者检查
如今为期半年的帮扶工作马上就要结束了,但参与援建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临床医学中心的朱鸿依旧有一丝隐忧:援遵医生返沪后,当地医生是否能自主开展新技术?我们带来的新理念是否能在此生根发芽?朱鸿直言,半年的援建工作让大家深知,这里的基础医疗条件并不差,但优秀的医学人才却非常稀缺。朱鸿表示,医疗帮扶不能只扶贫,更要扶智、扶志。“只有将当地人才队伍建设起来,才能真正说我们医疗帮扶是成功的。”
因此,此次在义诊现场还进行了五大医学中心的授牌仪式,上海市卫生计生委副主任闻大翔分别授上海援建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遵义市腔镜技能培训中心”牌;上海援建遵义市第二人民医院“遵义市儿童康复临床医学中心”牌;上海援建遵义市传染病医院“遵义市结核病临床医学中心”牌;上海援建遵义市传染病医院“遵义市肝病临床医学中心”牌;上海市公卫中心党委书记卢洪洲授上海援建遵义市传染病医院“遵义市艾滋病临床医学中心”牌。
上海的医疗帮扶为遵义市留下了人才、留下了制度、也留下了技术。这些带不走的财富,将可持续地为当地医疗事业发展而服务。
文:李晨琰
图: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
编辑:沈湫莎
责编:张鹏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