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所学校入选上海“百所公办初中强校工程”,“糖炒栗子”效应促进初中优质均衡发展
“办好每一所初中、成就每一名教师、教好每一位学生”,今天,上海市教委启动“百所公办初中强校工程”,全市17区的116所公办初中成为首批“强校工程”示范校。
据悉,“强效工程”将与紧密型学区化集团化办学相结合、与“双名工程”培养相结合、与落实推进本是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要求相结合。经过3-5年的努力,实现办所公办初中在原有基础上,教育教学状态明显改善,学校办学特色明显增强,整理办学质量明显提高,家长对学校的满意度明显提升,建成“家门口的好学校”。
“这好比是‘糖炒栗子’效应,通过一系列的政策引导,不断将沪上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公办初中发展好,抬升到顶部,最终实现全市700多所公办初中办学质量的进一步优质均衡。”在解读“强效工程”相关理念时,市教委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引导公办初中回归育人本质
如今,全市范围内116所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公办初中自主申报、通过审核成为了首批“百所公办初中强校工程”实验学校。这些学校大多具有良好的改革基础,发展后劲大。
嘉定区教育局局长姚伟表示,嘉定区将以8所实验校为点,合理布局全区初中教育资源,辐射更多学校,以点带面、整体推进,促进各类学校协同发展,形成“点线面结合”的区域提升格局。
市教委将建立“强校工程”实验校动态发展性档案,反映学校干部、教职工、学生发展、资源配置、课程教学、特色建设等方面的情况。突出增值评估,将“绿色指标”表现、学校综合考核的进步情况等作为评价“强校工程”实验校和紧密型学区、集团建设等方面的核心指标。同时,还将配套建设“退出机制”,注重目标导向与过程管理。
上海市教育学会会长尹后庆表示,所谓“好学校”不能单一以学生的学业成绩高低和学生表现的绝对水平高低来进行评判,每个学校的生源不一样,学生的家庭背景、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学习风格和智能倾向不一样,判断学校对学生的发展是否作出贡献,以及贡献的大小,应该从生源的原有基础上出发。如果学校致力于促进学生充分而全面发展,能够培养学生自信而阳光地面向社会,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和人生态度,具备健康的身心和适应未来需要的科学文化素养。在这种人才培养目标下,通过学校教学和学生发展进步的幅度来评价学校贡献率则更为科学和客观。
“强校工程”引导学校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程和教育服务,这是教育服务于人的价值观的体现,也是回归育人本质的体现。
“无形的手”推进好教师涌现
新一轮“双名工程”培养对象遴选将于“强校工程”相融合,名校长和名师培养对象(中学段为主)在培养期间应有“强校工程”实验校专职从教3-5年的经历。确保每一所“实验校”都有市级名校长(含培养对象、特级校长)、两名名师(含培养对象、特级教师)。
市教委人事处调研员孙鸿介绍说,这是通过“无形的手”和“有形的手”把优秀的教师调配到实验校中。经过三年发展,力争做到强校强师,让好教师不断涌现。
实际上,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上海陆续开展了几轮加强公办初中的建设项目,大多偏向于改善初中学校的硬件设施建设。而此次出台的《实施百所公办初中强校工程意见》则更多侧重于初中学校的内涵发展。
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原所长、市新优质学校研究所原所长胡兴宏表示,上海初中多年来经过建设进步明显,但相对比小学和高中学段而言,初中学校发展相对较弱,尤其体现在校长管理和教师队伍方面。此次强校工程尤其强调与“双名工程”的有机融合,意义关键。若初中学校形成强有力的学科带头人,则对于学校内涵发展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上海市三门中学校长秦娟坦言,“强校工程”实际上是“强人才工程”。20年来,三门中学积累有一支敬业爱岗教学质量稳定的教师队伍,但没有名校长也没有名教师。努力争做第四期“双名工程”实践基地校,成为名校长、名师培养锻炼、成长的平台,成为激发学校校长和教师专业成长的舞台,提升学校管理水平和教师专业水平,实现学校“双名”“零”的突破,这正是实验校参与“强校工程”的目标所在、价值所在。
为优质均衡发展提供基本资源
“强校工程”将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市教委建立加强初中建设专项经费,各区政府要集合全区的人力、财力和资源,重点保障百所公办初中质量提升所需要的各类资源,并向“强校工程”实验校倾斜。要健全完善政策保障体系,将“强校工程”列入对各区教育工作考核指标,纳入各区教育督政范围。在特级教师和特级校长评审等评审工作中,向初中学段和“强校工程实验校”倾斜。绩效工资区域统筹部分可根据相关实施情况,有一定比例向“强校工程”实验校倾斜,给予参与“强校工程”的集团、学区招生政策上适当倾斜。
在上海市教育学会会长尹后庆看来,基础教育优质资源的均衡水平是动态发展的,作为全市学校群体哪怕是处于高位发展,在进程中也一定会出现新的矛盾和短板,而市教委制定的一揽子政策,目的就是解决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矛盾,使得全市700多所公办初中的办学水平螺旋上升,不断抬高整体水平,不断实现新的更高水平的均衡发展。
在此过程中,为初中学校提供基本的资源和政策扶植,是提升初中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举措。姚伟表示,嘉定区将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根据中考改革方案和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建设方案,优先保障初中学校建设,满足开设丰富课程、转变教学方式、对接中考改革的需要。为了促进嘉定初中强校工程思路举措落地,教育局为初中学校提供学术资源、人力资源、配套资金、硬件设施、培训提升和督导评估等六方面保障。
姚伟透露,今年9月,嘉定区将面向全区初中开放全市最大的青少年科创实验基地,为初中学生科技创新、慧雅阅读、社会实践和跨学科学习等提供硬件设置保障。
胡兴宏也表示,在中考改革的背景下,适度的政策向“家门口的好学校”进行倾斜,一定程度上也保证了初中输送的生源质量。
文:张鹏
编辑:沈湫莎
责编:张鹏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