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国际规则制定,上海如何提高“中国声音”——学习贯彻十一届市委四次全会精神系列报道之六
参与国际规则制定,上海自贸试验区是一个绝佳的突破口——从衔接国际投资和贸易通行规则的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到探路金融创新开放的自由贸易账户体系,再到证照分离改革试点……紧紧抓牢制度创新这个核心,这片制度创新试验田的改革力度不断升级。
国家战略重任在肩,上海如何借助自贸试验区建设主动而为?十一届市委四次全会提出,坚持以自贸试验区建设为突破口,解放思想、勇于突破,建立同国际投资和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这也是上海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题中应有之义。
参与规则制定是形势的客观要求和发展的必然选择
上海自贸试验区是我国最早设立的自贸试验区,它的诞生就与“参与国际规则制定”使命密不可分。
全球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重大改变,现有国际组织及其运行规则对全球治理越来越不适应,面临着一系列调整与重构压力。这一过程既不会是一味的固步自封,也不能简单推倒重来,而是要深刻汲取危机教训,完善治理机制,促进经济持续增长。利用全球贸易投资新规则形成的契机,在一片风险可控的试验田里积极参与、推动改革,上海自贸试验区由此应运而生。
可以说,站在这样一个时间节点,主动参与全球经济规则重构,是形势的客观要求和发展的必然选择。当然,也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参与国际规则制定首先要做的就是提高自身的软硬实力。
抓住制度创新这个核心,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打造自贸试验区“升级版”,成了上海前进的方向。市委全会指出,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很重要的是体现在国际规则、国际标准制定的话语权上。上海要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深化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探索建立符合国际惯例的制度体系,增强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中的制度性话语权和影响力。
借助自贸试验区“升级版”主动衔接国际通行规则
借助打造自贸试验区“升级版”,上海正加快积极实践的步伐,探索建立符合国际惯例的制度体系。
前不久,国家认监委与上海自贸试验区管委会共同发起的上海自贸试验区“一带一路”技术交流国际合作中心揭牌成立,重点推进共商标准扩容、建设认证联盟、共享结果采信以及优化通行机制。
国家认监委政策与法律事务部副主任王学胜告诉记者,上海自贸试验区未来将发布区级标准,围绕国际消费品流行趋势,邀请各国机构参与合格评定相关指南准则和标准修订工作,实现标准互通,同时通过建设认证联盟,逐步扩大成员国彼此认证证书的互认范围。
在衔接国际通行规则方面,“营商环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市市场监管工作党委书记阎祖强表示,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关键在制度规则的竞争。打造衔接国际通行规则的制度创新高地,上海在制度制定和供给上应有所作为。
优化营商环境,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上海要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力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以改善办事全流程的时间、效率、费用为重点,切实解决企业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同时,要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公开透明的市场环境、包容关爱的人文环境、优美易居的生态环境、安全和谐的社会环境等,使上海整体发展环境更优质、更高效。
打响“四大品牌”提升“上海标准”国际影响力
话语权之争,根本是标准之争。谁制定了标准,谁就拿到了市场的入场券。市委全会提出,要结合全力打响上海“四大品牌”,推动更多行业标准、管理标准成为国际标准,提升“上海标准”的国际影响力。
在国际标准制定领域发出更响亮的声音,上海为此付出的努力有目共睹。作为第一个落户中国的国际金融行业协会,全球清算对手方协会(CCP12)刚刚在上海完成新一届主席换届选举,银行间市场清算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许臻当选CCP12主席。今后,以CCP12为抓手,全球对手清算领域跨境监管协调、国际标准制定将会有更多“中国声音”,这也有利于提升我国在国际金融治理领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此前CCP12就曾在沪发布首个全球对手清算行业国际标准——《CCP12量化披露实务标准》。这一标准的出台体现出CCP12作为全球性对手清算机构同业组织,在推动行业自律、规范运行等方面的统筹作用,更标志着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已逐步具备协调、推动和发布国际行业标准的市场软环境,可以直接、深度参与国际行业规则标准的制定,对提高上海金融市场在全球金融市场中的影响力和竞争软实力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未来,上海还将鼓励更多企业参与行业标准、国际标准制定,尤其要在大数据、新能源汽车、物联网、人工智能领域,逐步成为国际标准引领者,提升“上海标准”的国际影响力。
作者:本报记者 唐玮婕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