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垃圾资源化处理不能堵在“最后一公里”| 上海垃圾分类全链条调查·处理

2018-07-07信息快讯网

湿垃圾资源化处理不能堵在“最后一公里”| 上海垃圾分类全链条调查·处理-信息快讯网

▲过去垃圾处理中最具争议的臭味、污水等扰民问题,都可通过技术、密闭设备、现代化厂房等克服。(闵行区餐厨再生资源中心供图)

在上海,人均每天产生的0.8公斤至1公斤垃圾中,约有一半为湿垃圾。湿垃圾富含有机质,易腐烂、不易燃烧,常规的填埋和焚烧处理方式“不合算”;经过一定工艺处理后,湿垃圾可制成肥料、燃油、沼气等,实现循环利用,从根本上实现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

但是,上海目前的湿垃圾资源化处理能力还有明显不足。目前,按照规划,今年底本市湿垃圾分类处理量要达到3480吨/日以上,2019年达到4880吨/日以上,2020年达6300吨/日以上。因此,按照属地负责原则,各区都在规划建设资源化处理基地,为湿垃圾谋“出路”。但相对于积极扩容,记者采访发现,还有一个问题亟待解决——最终产品没销路!

臭味、污水都能通过技术解决

每天7时至16时30分,一辆辆满载湿垃圾的环卫车陆续驶入联友路闵行区餐厨再生资源中心。这里一年365天无休,每天处置闵行区100多吨湿垃圾。由于暑期学校放假,闵行区餐厨垃圾降至每天120吨;但从本月初开始,徐汇区每天也运来40吨湿垃圾进行资源化处理。

再生资源中心是闵行区湿垃圾末端处置的主要基地,采取政府投资、专业化企业运行、第三方监管模式。一期去年3月建成投用,每天最多可处理200吨餐厨垃圾;在建的二期每天可处理400吨;三期预计2019年6月底建成,规划处理能力也是每天400吨。

负责中心运行的上海文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杨元晖介绍,经过“复合微生物强化腐植化技术”等一系列处理后,餐厨垃圾固体部分可形成腐殖酸类土壤调理剂,固体中的有机质利用率达到90%;污水经过提油、净化处理达标后纳管排放;沼气净化后用于锅炉燃烧供热;油脂提炼后送到有资质的企业做进一步处理;异味臭气收集后通过一系列化学处理达标后排放;处理末端的残渣经过机械分拣,送到焚烧厂处置。

记者实地感受,站在厂区围墙外几乎闻不到厂里的异味,进入厂区能闻到轻微酸腐气味,进入车间后气味变轻,可以忽略。

湿垃圾有机肥销售成难题

“过去垃圾处理中最具争议的臭味、污水等扰民问题,都可通过技术、密闭设备、现代化厂房等克服,但生产出来的有机肥料销售不掉则令人头疼。”杨元晖告诉记者,这里湿垃圾处理后得到的有机肥料目前主要用来种植有机蔬菜、苹果、白茶、中药等,部分产品直接出口或直供给一些超市。但是,目前农业部门对湿垃圾转化的有机肥料没有检验检测认定标准,给销售带来了巨大的难题。

他算了一笔账:每吨湿垃圾的财政补贴是46元,处理成本约为300元,一部分产品销售后抵消部分成本,但每吨处理费仍有70元至80元的亏空,“如果加上长途物流成本,处理规模的增加会给企业运营带来大挑战。”

杨元晖的烦恼,并非孤例。2014年开始,松江区探索湿垃圾发酵处理后生产有机肥料,也曾面临有机肥料卖不出去而只能堆放积压的窘境。松江区市容环境卫生管理中心副主任杨桂华说,“发酵产品小范围试用表明,它对缓解土壤板结和促进植物生长等很有帮助,但是无法获得农业部门认可,销路不通,产品只能小范围用于园林绿化行业。”

>>专家建言

启动“绿色采购”,尽快出台安全检测标准

湿垃圾资源化处理“变废为宝”堵在“最后一公里”,资源化处理后的产品仍然是垃圾,这显然是更大的浪费。同济大学循环经济研究所所长杜欢政教授建议,从政策顶层设计和配套等方面解决这一窘境,培育形成垃圾资源化处理的产业链,给予企业适当政策倾斜。比如,政府采购湿垃圾转化的有机肥料用于城市园林绿地等,助力末端处置的企业持续运作,从而在上海形成垃圾资源化处理的完整“闭环”。

杜欢政表示,城市湿垃圾处理要遵循三个原则:实现减量化目标、对环境无害、最终产品要有出路。“要实现湿垃圾资源化处理的长远永续发展,一定要形成一个完整产业链。”

“企业按照现有技术条件生产的湿垃圾有机肥料,在市场上与现代化肥产品竞争,目前还没有优势,较难卖出去,需要更多政策补贴和支持。”杜欢政建议政府采取“绿色采购”等形式,大量采购这些资源化产品用于城市园林绿化养护。同时,鼓励企业和行业采用集中化和分散化相结合的处理模式,尝试各种处理工艺,寻找最适合上海特大型城市湿垃圾资源化处理的路径。但最为根本的是,政策配套要跟上,及时对湿垃圾转化有机肥的安全性制定检测认定标准。


作者:李静
编辑:施薇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海马路40年 | 乍浦路:曾经的上海第一美食街,也诞生了中国第一家电影院、第一所美术学校和第一盏电灯
这位81岁老人先后八次来到上海这所特别的中学,昨天他再次捐出了百万奖金!
上海刚刚发布了今年首个高温橙色预警,预计今天最高气温可达37℃
重现明代名荷,太空育种荷,中美杂交莲……第六届上海荷花睡莲展周五启幕
男子全套理发八毛五分,一汤婆子热水两分钱,首本“社区微志”带老上海回味弄堂口的柴米烟火气
别再叫它垃圾了,这个“跳跃”基因可能是人类胚胎发育的关键
国网上海电力自创线上线下版红色资源导图和红色精神图谱:瞻仰红色地标,追寻红色记忆
共享办学资源引领新一轮人才培养机制创新,长三角书院联盟在华东师大成立
提升配置全球资源能力,上海如何创新突破 | 学习贯彻十一届市委四次全会精神系列报道之三
吴孟超院士、陈灏珠院士倡议:整合上海院士资源,建立“长三角健康科技医疗卫生创新联盟”
发改委:2020年底前,全国城市建立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
街道动了真格,居民就会实打实参与 | 上海垃圾分类全链条调查·源头
文汇时评 | 牢牢把握“提升配置全球资源能力”这个关键所在 ——学习贯彻十一届市委四次全会精神
徐汇区:自动称重数据溯源,保障垃圾分类收运
着力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三论贯彻落实全国组织工作会议精神
不畏浮云遮望眼——透视当前中国经济基本面
地球上最高的山是8848米,而最深的海沟有1.1万米,这是巧合吗?汪品先院士开讲上海科普大讲坛,把有潜质的学生引向科学
厨房里和垃圾桶一样脏的:别再忽视厨房细菌培养皿 脏抹布可致食物中毒
5000公里外网红美食又来上海了!这次一定不能再错过
汇聚国内工艺美术新生势力,西虹桥打响上海文创品牌
2018年上海市舞台艺术作品评选展演启动,展现“一团一精品”创作成果
“上海购物”兴起跨界风 | 打响四大品牌·聚焦上海购物
上海市农科院从“玉米故乡”墨西哥引进种质资源,将研发富含高叶酸、高锌的营养玉米
“爱心暑托班”增加新课程:引导青少年积极参与生活垃圾分类
“芭蕾大师公开课”“舞空间”公益讲座,长宁区充分利用院团资源建设公共文化
“收破烂”变身“高大上” 再生资源行业涌现新模式
慧科AI实验室竞技国际自然语言处理与中文计算大会:文本摘要技术夺冠!
2035年,上海再添60座污水污泥处理厂
金山:激发乡村各类资源要素活力,探索国际大都市乡村振兴之路
把党旗插到科创最前沿 松江放大党建资源利用率
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发生非洲猪瘟疫情,已进行无害化处理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