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像选拔综艺遭争议:你日夜“肝票”pick的小哥哥小姐姐真能踏上坦荡星途?

2018-07-12信息快讯网

偶像选拔综艺遭争议:你日夜“肝票”pick的小哥哥小姐姐真能踏上坦荡星途?-信息快讯网

*** “造星”类综艺节目十年后再次成为荧屏和互联网热门。然而,原先相对单纯的“粉丝投票”模式,已升级演变为赤裸裸的“粉丝付费”模式。

*** 粉丝为了力挺自己心仪的选手没日没夜的“肝”票,一些选秀节目粉丝集资动辄千万元,节目总决赛的门票甚至被炒到了近两万元。针对青少年群体的偶像选拔节目本该是励志的范本,却逐渐演变为一场“钱规则”为上的注意力经济“恶战”。

*** 各大经纪公司如同“捕鱼达人”争抢着人才。号称偶像和粉丝共同成长,但“鱼儿”成长的“休渔期”却几乎不在资本的考量之内,快速变现的商业手法无视青少年人才成长规律,近乎“竭泽而渔”。

*** 一味“圈人”加炒作,再利用选手人气急吼吼迅速变现。孰不知,没有优秀的作品与完整的娱乐产品链条支撑,这场“青春盛宴”无关梦想,甚至无关才华,最终可能留下的只有一地狼藉。

偶像选拔综艺遭争议:你日夜“肝票”pick的小哥哥小姐姐真能踏上坦荡星途?-信息快讯网

日前,娱乐偶像选拔类综艺《创造101》收官,11位票数最高的女选手从101人中脱颖而出,组成“火箭少女101”,正式宣布出道。截至决赛当晚,这档综艺节目网络总播放量已经超过44.4亿,微博话题讨论高达9000多万。

《创造101》只是近期选拔类综艺浪潮中的一例。今年初,一档名为《偶像练习生》的节目撬动了30多亿点击量,其中票数最高的选手一人就收到4764万多票。只是,与当年相比,“圈票”更为便捷,“组团”更为频繁,“圈钱”也更迅猛的这一轮选秀节目,并未打破“出道即巅峰”,新人的人气被迅速透支的行业窠臼。相反,“钱规则”愈发凸显的当下,对娱乐人才的竭泽而渔成了一大隐患。

投票、打榜、做数据,选秀综艺节目成了时间、财力大比拼

在《创造101》最后一期中,被选手们称为“大师姐”的李宇春登台助阵,仿佛开启了一场中国选秀产业跨越时空的对话——一边是十几年前选秀综艺的标志性得益者,另一边则是当下这股潮流的冲浪者。2005年,李宇春以352万票夺得《超级女声》冠军,这个在当年破天荒的成绩,已经无法与当下的千万票相比。

因为《偶像练习生》《创造101》的巨大成功,甚至有业内人士称今年为娱乐界的“偶像元年”,当然,这样的判断在网络时代也引来一番质疑。其实早在这两档节目之前,就已经出现《蜂蜜少女队》《夏日甜心》《加油!美少女》等一批选拔类综艺节目,只是影响力一般。

在业内人士看来,《偶像练习生》《创造101》两档节目的成功是对平台优势与娱乐产业近年积累的一次大规模收割。除了相似的赛制与流程之外,两档节目的发展路径也高度重合:分别是爱奇艺与腾讯两家互联网巨头的拳头产品,坐拥过亿元投资;参赛选手大多是经纪公司正在培养的“练习生”,不少甚至已有出道经验;节目过程中,选手背后的娱乐经纪公司也会用自己的资源为节目与旗下选手制造更大的动静。

互联网的交互体验与中国初具规模的“粉丝文化”,让这一波造星浪潮变得更为耗时、耗钱,对观众的情感黏性也更大。比如,节目中提出了“全民制作人”概念,所有选手的去留晋级全部由观众的网络投票决定。此外,选手的采访片段与生活点滴被剪辑成一个系列短视频进行推送。选手们比拼的舞台更早已拓展到了荧幕之外。如在节目的播出平台中,每一位参赛选手都有自己的社交页面,俗称“圈子”,在这里,选手偶尔上线与自己的粉丝进行语音互动。粉丝则通过每天在页面中完成点赞、评论、签到等各类任务为选手增加人气值,这被称为“打榜”。随着打榜次数的增加,粉丝自己的等级也会不断上涨。

“过往做选秀综艺,是以导演的视角完成一档节目,今天我们在做的是一款促进艺人与粉丝相互理解、交流的服务形产品。”一位选秀综艺导演说,当下的选拔类节目已经变为娱乐“偶像产品”生产线中的一环,主打的是粉丝与偶像的成长互动。只是节目背后凸显的“钱规则”,逐渐让这层互动体验变了味。粉丝为了力挺自己心仪的选手没日没夜的“肝”票,一些选秀节目粉丝集资动辄千万元,某节目总决赛的门票甚至被炒到了近两万元。针对青少年群体的偶像培养类节目本该是励志的范本,却逐渐演变为一场从“刷票”到“刷卡”、“投票”变“投钱”——粉丝们金钱与时间的大比拼。

偶像选拔综艺遭争议:你日夜“肝票”pick的小哥哥小姐姐真能踏上坦荡星途?-信息快讯网

出道后急于人气变现,没有“休渔期”的养成模式近乎“竭泽而渔”

从娱乐偶像行业角度看,蜂拥而至的节目看似拉动了方兴未艾的产业,却也埋下了过度透支的隐患。

“造星”综艺并非一锤子买卖,选拔出来的成员将与指定经纪公司签约,以组合的形式出道一到两年。这在产业相对发达的韩国很常见——让原属于不同团队的成员在指定时间内结成临时新组合,出新作、接代言,这在韩国被称为“限定”组合。

虽然节目选拔组团的概念来自韩国,但选出后就签约指定公司,展开一系列商业活动的操作,与当年《超级女声》并无二致。从目前的情况看,本该为娱乐圈输送新鲜血液,为新人打开发展通道的此类选秀节目,并未完全跳出为迅速变现而透支选手人气的窠臼,这也成为节目的争议焦点。

拿某通过综艺出道的团体为例。团队出道后,仅在美国进行了十几天的集训,便以每周两场的速度开启全国巡演。团员的其余时间则被各类品牌代言刮分。团队出道后的两个月中,就已经接下了包括游戏、快餐、汽车、化妆品、饮料、洗衣液在内的近十个代言。

在代言过程中,也许是受到网络“打榜”的启发,某品牌为了抬高销量,为每个成员开起购买“链接”,并且排出一张销量排名榜单。这一挑动粉丝为偶像买单,相互“攀比”的行为将目标受众们彻底激怒,最终以该品牌公开道歉撤榜收场。即便如此,热闹的流量变现活动挤占了团员训练甚至是休息的时间,而粉丝们心心念念的新单曲、新作品却迟迟不见踪影。

据不完全统计,随着两档综艺节目的火爆,国内目前有不下120家经纪公司开始了练习生的招募,这背后的驱动力并非娱乐产业的成熟,而是资本市场的偏好。各大经纪公司如同“捕鱼达人”,每天围绕优质人才的争抢都在上演,有人只是留给“鱼儿”成长的“休渔期”却并不在资本的考量范畴之内。

“现在满娱乐圈都在‘抓壮丁’。练习生最终出道当艺人,需要高度的职业素养,训练三四年和三个月出来有本质区别。”乐华娱乐公司的CEO杜华如是说,她曾深度参与过《偶像练习生》《创造101》的制作,在她看来,一夜成名背后是多年的积累,绝非速成可得。

从日本、韩国的艺人培养模式看,发现优秀的“苗子”只是开始。为怀揣梦想的年轻人打造合适的培养程序,循序渐进,并通过高品质的内容输出,维系粉丝与艺人之间的成长互动,才是更为关键的环节,也是一批海外团得以维持生命力的原因。

业内人士指出,反观当下国内的相关综艺,一味“圈人”加炒作,再利用选手人气急吼吼迅速变现。孰不知,没有优秀的作品与完整的娱乐产品链条支撑,这场“青春盛宴”无关梦想,甚至无关才华,最终可能留下的只有一地狼藉。

作者:张祯希

编辑:张祯希

图片来源:CFP

责任编辑:邢晓芳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