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枚绣花针“绣”出脱贫致富锦绣路 | “全力帮助对口地区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系列报道③

2018-07-16信息快讯网

一枚绣花针“绣”出脱贫致富锦绣路 | “全力帮助对口地区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系列报道③-信息快讯网

猛弄村一位绣娘正在刺绣。(元阳县供图)

一枚绣花针“绣”出脱贫致富锦绣路

上海企业帮肋云南绣娘将民族元素与现代工艺相融合,提升产品欣赏价值和实用价值,使“猛弄刺绣”走出深山,绣娘们在家门口脱贫致富

云南省红河州元阳县大山深处,有座绵延数百年的秀丽村落——猛弄村。这里世居彝族、哈尼族等少数民族,妇女自小学习刺绣技艺,将当地的山川河流、飞禽走兽、瑶草奇花寄情于手中一针一线,并融入梯田文化元素,形成独具特色的“猛弄刺绣”。长期闭塞的岁月里,当地妇女不曾想过,这项早已融入骨血的技艺有朝一日能变成“金子”。

近年来,“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猛弄刺绣”,在上海企业家的发现、帮助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仅2016年,就有1600多件“猛弄刺绣”被销往海内外,200余位绣娘人均增收约6000元,当地妇女用自己的巧手“绣”出了脱贫致富路。

一枚绣花针“绣”出脱贫致富锦绣路 | “全力帮助对口地区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系列报道③-信息快讯网

猛弄村刺绣的绣娘(来源:中国日报网)

从出资助学到文化扶贫

上海穆驰实业创始人靳英丽与大山的缘分,始于六年前一场大学同学聚会。聚会结束后,靳英丽提议将剩下的2万多元“聚会基金”捐给山区孩子作为助学款,这一善举得到了同学们一致拥赞。在长宁区妇联的协助下,她第一次踏上了元阳县的土地。

起初,靳英丽仅将目光投向助学,一次偶然的机会,令她对扶贫产生了新的思考。五年前,她把一位当地女孩接到上海接受手术治疗并筹集了数万元治疗费。女孩的母亲无以回报,将一腔感激之情绣作一幅针脚细腻、图样精致的花卉绣品,而这件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猛弄刺绣”工艺品让从事服装箱包设计的靳英丽惊叹不已,她不禁思索:“如果能把这些精美的原始绣品‘移植’到高端定制产品上,岂不是两全其美?大山里的绣娘们,不就能在家门口就业脱贫了?”

靳英丽很快将想法付诸实践。在当地政府和上海援滇干部的帮助下,穆驰实业在猛弄村所在的攀枝花乡成立了绣娘刺绣服务社,采取“支部+公司+合作社+基地+互联网”的发展模式,共同开发以“猛弄民绣”和“MUCCI”为商标的刺绣产品。

传统之美和现代时尚的碰撞效果出人意料的好。仅2016年,“猛弄土司绣品坊”便将1600多件手工艺品销往国内外,带动绣娘“居家创业”200余人,为地方创造近千个就业岗位。无数人的命运因此改变,张令琼便是其中之一。从一位普通绣娘起步的她依靠精湛的手艺,被评为“元阳县刺绣女能手”,其作品先后参展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中国-南亚博览会等盛会,成为云南女性创业脱贫的表率。

据当地政府统计,在牵手上海企业后,猛弄村的绣娘们人均每年增收6000元,为地方脱贫做出很大贡献,村里还为此专门建造了绣娘牌坊。

一枚绣花针“绣”出脱贫致富锦绣路 | “全力帮助对口地区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系列报道③-信息快讯网

猛弄村刺绣作品(来源:中国日报网)

手工艺精准扶贫更应“授人以渔”

企业“冲锋在前”,政府则做好后勤保障工作。上海市第十批援滇干部、元阳县副县长蒲永锴告诉记者,徐汇区虽然新结对元阳县,但猛弄村的绣娘们牵动着徐汇人民的心。由于长时间夜间工作,不少绣娘的视力受到了伤害,有些甚至不得不放弃刺绣工作。去年,区妇联千里迢迢,为猛弄村送上了200多台护眼台灯。

这些台灯,是上海对绣娘们最真切的关爱,也引发了蒲永锴关于技术创新的思考。“绣娘们以健康为代价绣几个晚上的工艺品,市场价值却只有几十元。必须想到对猛弄刺绣更好发展的支持计划。”

对此,不少专家一起出谋划策,贡献金点子。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潘鲁生认为,上世纪70年代,我国曾大量出口工艺美术产品,这些产品之所以受欢迎,就是因为设计和制作注重与生活需求相结合。“如果现在也能把一些还处于传统状态的工艺制品和现代都市生活结合起来,一定会有很好的市场。”

如何挖掘民族手工艺品的生活实用价值,做好创新转化,是业界的一个全新课题。这方面,上海已走在前列。

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副教授、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运营总监章莉莉告诉记者,从2015年起,上海大学以承办非遗传承人群研培研修班为契机,大力推动非遗资源的开发性保护和传承,在这16个班级350多名学生中,出现了许多民族手工艺精准扶贫的经典案例。参加今年全国“两会”的贵州赤水县“90后”人大代表、“非遗传人”杨昌芹也曾是上大非遗竹艺研修班的学员。她在课上尝试将竹编和其他材质结合,探索传统工艺和现代审美的交融。“一只成本仅十几块钱的竹丝扣瓷保温杯,市场售价可以卖到200多元。”这些所学所闻带回家乡,能教会、帮助更多人。

章莉莉坦言,我国民族手工艺品很多技艺精良但传统款式容易显得过时陈旧,“表现方式有待改进,没有很好地转化到生活中去”。对手工艺者的扶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他们更需要系统化、专业化、市场化的培训,以及设计理念的更新,如此才能生产出与现代生活更契合的产品。

靳英丽也意识到了这一点。近两年开始,穆驰实业定期邀请猛弄绣娘到上海、苏州等地交流学习,以学代训,强化绣娘的图案整体设计理念、丝线色彩搭配质量、服装裁剪及刺绣手法要领,引导绣娘将民族特色、民族元素与现代工艺相融合,提升产品的欣赏价值和实用价值。据介绍,绣品的价格有望从原来的几十元提高到百元甚至上千元,“张令琼”们的小小绣花针正在用一针一线,为山村为传统工艺也为自己的人生绣出了“锦绣前程”。

>>>短评

文化扶贫:挖掘民族元素市场潜力

“扶贫先扶志”。一个有志向的人,才能真正改变命运。靳英丽最期盼的,就是让大山里的女子成为有志者。比起直接给予经济援助,解一时温饱问题,帮助贫困地区的人找到自强自立的道路,更能激发他们脱贫致富的内在动力。

如今,猛弄村绣娘们用手中的绣花针,绣出了名气,绣出了志气。她们通过劳作,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成为了家庭的创收主力,家庭地位也“水涨船高”,甚至困扰当地干部多年的家庭暴力问题,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为大山里的绣娘鼓掌,她们用勤劳的双手“绣”出了崭新的人生;也为上海的扶贫干部和爱心企业家鼓掌,他们的智慧和汗水,在精准扶贫的道路上结出了累累硕果。

作者:本报记者 郭超豪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生态建设与脱贫攻坚如何实现互促双赢
【脱贫攻坚在行动】它来告诉你,“梨树扶贫”的N种打开方式
【脱贫攻坚在行动】解码电商精准扶贫“砀山模式”
乡村振兴要与脱贫攻坚良性互动
【脱贫攻坚在行动】甘肃广河:同样是种玉米 为何今昔差别这么大
敬佩!这位教授默默研究40年,为地球“迷你居民”编户籍,帮助我国建立昆虫名录
“全力帮助对口地区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系列报道① | 雷允上:一味“三七”成就精准脱贫支点
承德“一号风景大道”贯通 成脱贫致富新引擎
沪上零片酬“综艺”如何成扶贫“酵母”| “全力帮助对口地区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系列报道②
四川省持续暴雨,两名法国留学生暂停旅行帮助受灾村民
文汇深呼吸 | 复旦裘锡圭教授发声明称自己六年前的文章有误,“高逸学者之风”对人文学科十分可贵
丁昆源:理论宣讲可以这样“圈粉” |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申城先锋
打赢脱贫攻坚战:以更实作风啃最硬骨头
【脱贫攻坚在行动】邂逅马鞭草 黄河三峡美如画卷
【脱贫攻坚在行动】甘肃合作:小小合作社 有“合”有“作”还省“力”
【脱贫攻坚在行动】脱贫“硬骨头”怎么啃?听听基层干部怎么说
【脱贫攻坚在行动】脱贫“硬骨头”怎么“攻”?
丽江乌骨鸡飞进上海“菜篮子” | “全力帮助对口地区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系列报道④
“孵化器”助滇产果蔬“挺胸入沪”| “全力帮助对口地区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系列报道⑤
“卖菜书记”踩着春夏秋冬农时节点“喊口令”|“全力帮助对口地区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系列报道⑥
【脱贫攻坚在行动】塔什库尔干县:旅游发展成农牧民脱贫致富“助推器”
【脱贫攻坚在行动】以茶为媒借弦谱曲 贵州正安特色产业脱贫致富
徐汇滨江上线“智慧公共空间管理平台”,打磨“AI城市”管理绣花针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