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竞赛热”“课题热”:高中生只会做习题而不是想问题,发现“真问题”才是科学创新的起点

2018-07-18信息快讯网

专家解读“竞赛热”“课题热”:高中生只会做习题而不是想问题,发现“真问题”才是科学创新的起点-信息快讯网

在专家看来,科学研究的前提始终是孩子们的好奇心和真心实意的喜爱,在科创之风盛行的当下,中学和大学更需要合理创设、自由探索、反对功利的学术土壤,才能有利于科学 “好苗子”的成长。

教育是要解放孩子和老师,强调爱与尊重,让他们自己发现自己。而学校可以做的,就是创造更多丰富的平台,让他们飞得更高更远。

科技创新是近年来的热词。中学校园内,孩子们争取 “人人有课题”,科学教育从STEM(即科学、技术、工程、数学)进阶到STEAM(即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校园外,各级各类青少年科创大赛在过去两年中,参加人数翻了几倍;培训机构的科学项目辅导也越来越多……事实上,大学招生评价方式日趋多元的今天,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拔尖人才的培育和辨别却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

在北京大学日前举办的首届 “大学—中学圆桌论坛”上,这成为众多学者和中学校长、教师们关注的问题。在他们看来,科学研究的前提始终是孩子们的好奇心和真心实意的喜爱,在科创之风盛行的当下,中学和大学更需要合理创设、自由探索、反对功利的学术土壤,才能有利于科学 “好苗子”的成长。

无论搞竞赛还是做课题,都需要学生的“真心”“真实”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裴坚,2002年时曾作为教练带领中学生参加国际化学奥林匹克竞赛,他最大的感触是 “那群中学生都对化学十分感兴趣,他们将来的理想也只想当科学家”。但是, “现在的情况已经不一样了。”他在论坛上直言,现在科学竞赛的功利化令人担忧。

在裴坚看来,大学招生评价方式的变化使得竞赛功利化严重。北京大学是全国最早通过冬令营方式进行自主招生的高校之一。随着高校招生自主权逐步放开,学校为了 “抢”到心仪的学生,往往会给学生 “任选专业”等承诺。 “如果鼓励那些很有化学天赋的学生去学经济管理、建筑等看似前景更好的高分专业,很可能我们就错失了一个很好的科学 ‘苗子’。”他感慨道,竞赛的存在原本是为了鼓励学生未来从事科学研究,但是,竞赛获奖的 “附加值”使得科研竞赛逐渐异化成升学的捷径。

除了竞赛 “变味”,中学生 “课题热”现象也引起了学者的关注。裴坚坦言,他曾参与过自主招生科创组的工作,很多中学生的课题令大学教授都瞠目结舌, “有一个孩子的课题名为 《机器人人工肌肉的制备与表征》,其难度远远超出孩子的知识范畴。”还有不少课题可以看出请他人 “操刀”的痕迹。

不论搞竞赛还是做课题,都是锻炼科学能力的方式,但这需要学生“真实”地展现自我,而不是将它当成进入大学的 “敲门砖”。在复旦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员陆一看来,学科竞赛确实能够帮助学生发现天赋、巩固自信,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和引路人。但是,最终沿着科学道路走下去,却更需要学生发自内心的喜爱和坚持。

刷“习题”使学生很少想“问题”,但“习题”和“问题”有本质的区别

尽管科学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被认同,但不少专家认为,高中阶段大量 “刷题”的现实阻碍了学生进行真正的科学创新,孩子们更习惯于做“习题”,而不是想 “问题”,但发现“真问题”才是科学创新的起点。

清华大学力学系教授李俊峰提到,眼下 “题海战术”仍是大部分高中生应对考试的主要策略,学生每天做的“习题”和 “问题”有本质的区别。习题前50%的工作是出题人完成的,而且做题的目标是为了获取 “标准答案”。而用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的话来说: “物理学的根源是物理现象。”从现象入手发现问题,才是教育真正要教会学生的。

李俊峰举了一个例子,他曾给参加冬令营的学生们出过一道题目:地铁运行中我们看到的广告是相对静止的,那屏幕是如何安装的?这是一道只有问题描述,没有任何数据、符号、条件的问题,和孩子们平时做的习题很不一样,结果大多数孩子的回答都不尽如人意。李俊峰强调,让孩子学会发现 “真问题”、思考 “真问题”,是我们的教育需要补上的一块“短板”。

在足够丰富和自由的选择中,让学生自我发展

那么,培养孩子发现问题的能力究竟从何而来?在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北京人大附中联合总校校长刘彭芝看来,这首先需要一个充满爱与尊重的自由空间。

她提到,我们的教育中,孩子总是和老师、家长“捆绑”在一起,学习更是如此。其实,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就不应该比谁认识的字更多,而应该比谁最会穿衣服。升入高年级以后,应该让孩子们在各种演讲、活动和合作中锻炼表达能力和实践能力。

刘彭芝说,在谈论创新之前,首先要让孩子学会解决问题,然后不断思考与寻找、变通,并产生突破,最终形成决策。“我们的教育就是要解放孩子和老师,强调爱与尊重,让他们自己发现自己。而学校可以做的,就是创造更多丰富的平台,让他们飞得更高更远。”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刘坚说,中国有一个 “伯乐相马”的典故,但在一些发达国家,人们往往认为,千里马是自己跑出来的,不是伯乐相出来的。 “教育应该为学生提供最大的可能性,然后让他们在选择中学会选择。”


作者:朱颖婕
编辑:顾军、实习编辑 奚清逸
责任编辑:唐闻佳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习近平在山东考察时强调的十四个时代课题
新知新觉:改革开放彰显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真理性
中国科学家最新发现:低剂量维C或可把癌细胞“变好”
官兵出国竞赛在即,军属来队加油助威!临别赠言太浪漫
要不要吃早饭这件事,科学家又有新说法!
[理上网来]来有为: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需解决几个关键问题
上海校园足球确立“四纵四横”立体化竞赛体系,让更多孩子读书踢球“两条腿走路”
智能手机变“监视器” 隐私信息“裸奔”……大数据安全隐私问题该怎么破解
这个问题事关根本宗旨,必须要搞清
11亿年历史!科学家发现世界上最古老的颜色——亮粉色!
科学家告诉你,什么样的防晒霜能修复DNA抗衰老!如何不用撑伞也能够放晒伤!
成都一辅警休假回乡却上了电视!被同事认出后发现他……
诚信建设万里行 | “诚信+大数据”破解青年民生问题
陕西蓝田发现约212万年前古人类活动遗址
黄土高原上发现的石器,或将古人类离开非洲的时间提前
创造生命奇迹!上海市肺科医院成功实施长时间ECMO支持后的患者肺移植
我国首台120吨推力二级火箭发动机热试成功,这一创新将大幅提高新一代火箭运载能力
清华基科班20年庆典:96岁杨振宁三问“一流科学家培养”
琥珀中发现迄今最古老幼蛇化石,竟是0.99亿年前未知物种!
在这份今年“最好的毕业演讲”中潘建伟说:科学的价值在于达到内心的宁静
《未来说第二季:执牛耳者》登场,展现上海八个重点科研领域16位科学家的科研成果
孕育大气污染防治新希望!复旦大学王琳团队首次揭示典型城市上海大气污染纳米微细粒子形成的化学机制,研究成果发表于《科学》期刊
最棒的员工往往都没有完美的简历?!刷新三观的看法总有科学支撑!
一张照片发现两颗小行星,郭永怀李佩夫妇成为“夜空中的星”
专家解答:体检发现“五高”怎么办?
关于“问题疫苗”的10大疑问,专家一次解答清楚
吉林省纪委监委启动对长春长生生物疫苗案件腐败问题调查追责
《自然》:科学家发现一种减肥水,在动物实验中证明有效
中侏罗世蜥脚类恐龙起源有新说!宁夏恐龙化石新发现表明新蜥脚类恐龙曾广泛分布在包括东亚在内的盘古大陆上
文汇深呼吸 | 警惕知识竞赛类游戏“异化”
《上海市住宅物业管理规定修正案(草案)》:修法瞄准“急难愁”问题对症下药
参加课外辅导比例高,肥胖、近视和睡眠不足问题突出,学生综合应用能力较弱!我国首份《中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报告》发布!
观察 | 外媒:金砖峰会今日举行,五国在这一问题上“握手成拳”!
第75届威尼斯电影节公布入围片单,张艺谋的《影》进入非竞赛展映单元
全球学生汇聚上海交大点亮智能未来 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嵌入式专题邀请赛在上海交大举行
机器人要承担刑事责任吗 ——回应人工智能时代的法治新课题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