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育大气污染防治新希望!复旦大学王琳团队首次揭示典型城市上海大气污染纳米微细粒子形成的化学机制,研究成果发表于《科学》期刊

2018-07-20信息快讯网

孕育大气污染防治新希望!复旦大学王琳团队首次揭示典型城市上海大气污染纳米微细粒子形成的化学机制,研究成果发表于《科学》期刊-信息快讯网

数不胜数的空气分子中,究竟哪些分子会变成污染城市大气中的纳米微细粒子,它们又有着什么样的形成机制?日前,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授王琳科研团队公布了研究结果。四年筹备,三年半实验与数据分析,两年持续观测,他们首次发现并证实了我国典型城市上海大气中的硫酸-二甲胺-水三元成核现象,揭示了我国典型城市上海大气污染纳米微细粒子形成,也就是所谓大气新粒子形成的化学机制,为我国大气颗粒物污染防治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新的科学证据。

此前,污染城市大气中的大气新粒子形成事件的化学与物理机制一直是一个未解之谜。

对于这一发现,王琳给出了一个比喻:“这相当于我们从133倍于地球人口数的气体分子中找出了最关键的那两个,一个是硫酸分子,另一个是二甲胺分子,它们碰到一起,就可能发生大气新粒子形成事件了。”7月20日,研究结果以《中国典型超大城市的硫酸-二甲胺大气新粒子形成事件》(“Atmospheric New Particle Formation from Sulfuric Acid and Amines in a Chinese Megacity”)为题发表于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科学》(Science)。

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博士生姚磊、芬兰赫尔辛基大学博士生奥尔加·加尔马什(Olga Garmash)为共同第一作者,王琳为通讯作者。

孕育大气污染防治新希望!复旦大学王琳团队首次揭示典型城市上海大气污染纳米微细粒子形成的化学机制,研究成果发表于《科学》期刊-信息快讯网

孕育大气污染防治新希望!复旦大学王琳团队首次揭示典型城市上海大气污染纳米微细粒子形成的化学机制,研究成果发表于《科学》期刊-信息快讯网

孕育大气污染防治新希望!复旦大学王琳团队首次揭示典型城市上海大气污染纳米微细粒子形成的化学机制,研究成果发表于《科学》期刊-信息快讯网

挑战大气新粒子形成事件的“世界未解之谜”

大气PM2.5污染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议题。在大众观念中,工厂和汽车的尾气排放是造成PM2.5颗粒物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这是由人类活动或者自然活动所带来的大气颗粒物直接排放,我们称之为‘一次排放’。”王琳介绍说,除此以外,空气时常发生的,还有颗粒物的“二次形成”。

相较于“一次排放”,“二次形成”过程较为复杂。其形成过程大致分为两种:第一种过程是指空气中的挥发性气体可通过化学反应生成饱和蒸气压较低的反应产物,这类物种会凝降在已有颗粒物的表面上,增加颗粒物的质量浓度;而另一种过程则会大幅增加颗粒物的数量浓度,大气中部分气体分子随机碰撞,通过分子间作用力或化学键而生成分子团簇,分子团簇的进一步生长则形成了纳米微细粒子,也就是大气新粒子,期间发生从气体到凝聚态的相变;这些纳米微细粒子的继续生长,则可以造成大气PM2.5污染。

“‘二次形成’让大气中的颗粒物变得更‘重’、更‘多’,我们课题组目前主要关注变‘多’的过程,研究城市空气中的大气新粒子是怎么形成的。”王琳说。

近年来,相对洁净大气中的大气新粒子形成事件的大气化学机制被逐渐建立。然而,城市大气因其成分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其中的大气新粒子形成事件的特征与洁净大气中的该类事件有着显著区别。

在大气新粒子的形成过程中,从小于1纳米的气态前体物分子到1-2纳米左右的分子团簇再到几个纳米的纳米微细粒子,质量和粒径都十分微小,其大气混合比更是在兆分之一(10-12)以下,这给科研人员开展原位、实时的测量提出了极大的实验挑战。

通过测量3纳米以下颗粒物的浓度来判断大气新粒子形成事件是否发生已经很难了,还要想办法把与这一过程相关的气态前体物和分子团簇的化学组分测出来,再识别其中哪些分子和分子团簇对这一事件有着比较直接相关的贡献。——从测量到识别再到形成机制的推导,每一个步骤的推进都是一次“难上加难”的“拓荒”,因此城市大气中的大气新粒子形成事件的化学与物理机制一直是一个未解之谜,是大气化学研究领域的难点之一。

利用国际上最新发展的纳米颗粒物粒径放大技术,从2014年3月到2016年2月,王琳团队针对这一难题在上海开展了长达两年的连续大气观测。“我们就在复旦大学邯郸校区第四教学楼的楼顶做(实验),那里有一个环境系的大气超级观测站。”但这一技术还远远未发展到高度自动化的“黑箱”阶段,只有使用者对仪器有深入了解并积累了丰富的使用经验,才能在一定程度上保障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进行大气外场观测、成功捕获信息是研究“攻坚克难”的关键性“播种”环节,要想让种子“生根”“发芽”到最终“结果”,还需要持续不断的“浇灌”。

“整整两年观测,其中在2015-2016年冬季还使用了包括飞行时间质谱在内的更多仪器设备,进行了加强观测,积累下来的数据少说也有几百个G了。”王琳说,数据分析、现象识别和信息甄别也是一项大工程。从2016年3月到2017年7月,他们和来自芬兰赫尔辛基大学的合作者一起,花了一年半的时间,才完成了对收集来的海量数据的系统整理和深入分析。

功夫不负有心人,三年半的时间,王琳团队终于收获硕果:他们测得了上海城市大气中1-700 纳米区间大气颗粒物的粒径分布浓度,获得了大气新粒子的形成速率和成长速率;并应用大气常压界面-飞行时间质谱和硝酸根试剂离子化学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测量了大气新粒子形成事件期间大气中性和带电分子团簇的化学组分。

研究结果表明在我国典型城市上海大气新粒子的形成过程中,一个气体硫酸分子和一个二甲胺分子随机碰撞,通过氢键形成稳定的分子簇,分子簇通过与其他硫酸分子、二甲胺分子或其他硫酸-二甲胺团簇的碰撞继续生长;一定尺寸以后,其他物种(例如极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开始加入这个过程,并最终形成大气新粒子。

研究中还观测到了世界各地大气外场观测中最高的硫酸二聚体质谱信号,并识别了多个关键硫酸-二甲胺分子团簇,所得的上海大气中新粒子形成速率与实验室中硫酸-二甲胺-水三元成核模拟实验所得的新粒子形成速率具有一致性。这是首次在外场观测中发现并证实硫酸-二甲胺-水三元成核机制可以用于解释我国典型城市大气中的大气新粒子形成事件。

七年磨剑:坚守孕育大气污染防治的新希望

据介绍,这一研究由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上海市大气颗粒物污染防治重点实验室、复旦大学大气科学研究院教授王琳团队与芬兰赫尔辛基大学教授马库·库马拉(Markku Kulmala)团队、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上海市气象局、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美国飞行器公司(Aerodyne)合作完成。

研究成果有望解释高污染城市大气中的大气新粒子形成事件,从而为我国的大气颗粒物污染尤其是大气颗粒物的二次形成提供潜在的防治措施,也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我国的雾霾污染和更大尺度上的全球气候变化。

“对我们的研究来说,环境相关性是至关重要的,自然环境中不可控的因素太多了,往往需要很长时间只能做一件事情。”从2014年3月项目正式启动,到2017年7月成果初显,王琳和他的团队一个项目做了三年半,实际上,这个项目花的时间远不止这么多。

“我在美国做博士后的时候已经开始开展相关的课题了,那时候也预感到仪器设备的发展可能在近期会有一次突破,所以一直在等待机会。”2011年1月,王琳作为第一批“青年千人”扎根复旦,但在回复旦以前,他就开始为了这个项目准备,相较于直接花在做实验上的时间,前期准备时间更长。

在复旦的前七年时间里,王琳把一大半的精力都投在了这个项目上,但前几年的研究几乎看不到任何回报,很少有直接可见的文章产出。“我心里着急的很,但幸好复旦的科研环境还是比较宽松的,系里的前辈也都很支持我做这件事情,没有人掰着手指头数我发了几篇文章,催着我一定要出成果。”王琳很感激这种理解和支持:国家青年千人计划的启动资金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连续滚动支持、上海市各方同仁的通力合作、依托复旦大学而建的上海市大气颗粒物污染防治重点实验室五十多位同事共同打造的研究平台,让他做成了这件“拖得很久”又“很难做”的事情。

“我们做环境研究的,讲究做出来的科研成果在真实环境中有应用,是在真正的环境中发生的过程,而不是一个只会在实验室中发生的科学实验。”这也是王琳及其团队坚持在成分复杂多样的城市大气中开展此项研究的原因。“我们的研究成果和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作者:姜澎
编辑:顾军
责任编辑:姜澎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考生们看过来!上海交大招办主任王琳媛:规范化招考机制 保障综合评价公平有序科学选才
【“新时代·新平台·新机遇”——“一带一路”大型网络主题活动】“一带一路”倡议下,且看重庆两江新区的内陆开放如何形成新格局
大气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报告:全国空气质量总体改善
台风登陆,上海虹桥火车站发出的49趟列车停运
第六届上海国际芭蕾舞比赛公布复赛入围名单,海外选手占比42.1%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市委常委会研究部署
2018中国城市与美国芝加哥市投资合作论坛举行 商务部:美代表团访问发出支持双边经贸合作积极信号
特斯拉落户展现上海制造开放前景
深入解读“上海扩大开放100条”,“勇、先、实、速”亮点多多
上海游戏精英峰会:移动游戏正成上海网游“出海”主力军
敬佩!这位教授默默研究40年,为地球“迷你居民”编户籍,帮助我国建立昆虫名录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管理的意见》
代写、查重、“降重”……毕业论文市场产业链调查:找代写的大多是在职硕士研究生,代写者提供个性化服务
上海这个事关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战略空间如何提升?书记市长现场会上划重点
顶风冒雨迎难而上 暴雨中民警成为城市中“闪亮的星”
这位教授在清华任院长12年没申请过一笔研究经费,没带过一个博士生……62岁的钱颖一将离任清华经管学院院长
地区GDP"门槛"提高3倍 一些城市得和地铁说再见了
多国科学家宣布首次发现宇宙高能“幽灵粒子”来源,多信使天文进入新时代
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 《习近平改革开放思想研究》出版
第八届“十月诗会”在山西沁源开幕
落细落实“文创50条”,给企业“划重点”,企业“点”好了下堂课主题
围绕进口博览会,上海公安交警开展多波次重点交通违法集中整治
40年来的上海生活,你还记得多少?这里有部魔都老百姓的荧屏故事会
最新,“安比”不排除在上海登陆可能!
迎战“安比”!上海电网进入“三级故障抢修状态”
上海发布经济半年报 “上海购物”成为金字招牌
上海城投成立研究总院,加码科创新动力
【中国梦·践行者】中国科学院院士刘耀光扎根研究:解码杂交稻 育出"紫晶米"
成功防台又能快速恢复如常,靠的正是城市精细化管理
推动粒子物理学“十一月革命”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Burton Richter 去世……
有虚拟城市设计、有角色扮演游戏,这部科幻色彩浓郁的小说还想走得更远
北京已成为全国第一个推行“减量”发展的城市
匠心·上海设计师③袁建平:根植本土文化,打造城市地标 | 打响四大品牌·聚焦上海服务
[评新而论·中国经济再出发]漫聊:"二线"城市也有"一线"享受 区域协调发展迎来"好时候"
专家访谈 | 创业是科学研究另一探索方式
未来人类一天将有48小时?研究发现月球正在让每天越来越长
与你我密切相关!今天的市委常委会会议研究这三项重点
空气污染导致糖尿病?听听史上最大规模研究怎么说
云南“三鼻孔”女孩上海九院矫形成功,呼吸、外形均恢复
我国已有34个自然保护地列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科学成熟的开发方案形成前,宁可等一等
“摸一摸”太阳,已不仅仅是梦想!人类首次成功发射进入太阳外层大气的探测器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