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放强烈信号吸引国际商家集聚临港 | 聚焦“上海扩大开放100条”
临港地区处在特斯拉落户带来的联动效应中,特斯拉成了风向标,立竿见影地促动了一批外资制造业企业走向临港地区的谈判桌。“上海扩大开放100条”以大范围的实实在在的政策利好,在这里释放出上海欢迎国际商家的强烈信号
临港地区处在特斯拉落户带来的兴奋之中。
7月10日,规划年产50万辆纯电动整车的特斯拉超级工厂落户临港,成为上海有史以来最大的外资制造业项目。
同一天,被称为“上海扩大开放100条”的《上海市贯彻落实国家进一步扩大开放重大举措加快建立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行动方案》发布,以大范围的政策利好,释放出上海欢迎国际商家的强烈信号。
特斯拉的标杆效应
特斯拉公司将在临港地区独资建设集研发、制造、销售等功能于一体的特斯拉超级工厂。“独资”是这一项目最为外界所关注的信息点。长期从事招商引资工作的临港管委会副主任吴晓华说,股比限制一直是外资引进一大障碍,“过去有很多外资企业因为股权比例问题无法达成共识而落不了地,特别是我们非常欢迎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
6月28日,商务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2018年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2018年版)》(负面清单)。清单规定,“汽车制造业:除专用车、新能源汽车外,汽车整车制造的中方股比不低于50%,同一家外商可在国内建立两家及两家以下生产同类整车产品的合资企业”,正式取消了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外商股比和外商合资数量要求。
“上海扩大开放100条”即刻对国家宣布的开放措施作了展开,20项重点任务中的第八项“加快实施汽车、飞机、船舶产业对外开放”,给出明确举措:鼓励外资投资先进制造业,争取外资新能源汽车项目落地;按照国家部署加快取消汽车制造行业外资股比及整车厂合资数量等的限制。
作为新政落地后的首个案例,特斯拉成了风向标,立竿见影地促动了一批外资制造业企业走向临港地区的谈判桌。吴晓华透露,目前与临港接洽的外资企业包括飞机发动机制造、船舶动力设备、集成电路相关设备制造企业,它们都是临港打造“先进制造业产业基地”所要集聚的市场主体。
在地企业的市场机遇
临港是中国先进制造业集聚发展的重要样板,这里集聚着中国航发商发、中船三井、上海汽车、上海电气、三一重工、西门子、卡特彼勒、通用电气(GE)、戴勒姆奔驰、ABB等一批国内外行业龙头企业。对在地企业来说,“上海扩大开放100条”意味着巨大的市场机遇。
新政提出“创新发展高端绿色进口再制造和全球维修业务”,这让位于临港产业制造园的卡特彼勒再制造工业(上海)有限公司开始期待政策突破。
卡特彼勒是全球最大的再制造企业,卡特彼勒再制造工业(上海)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12月,是企业设在中国的第一家再制造工厂。他们利用先进的工程技术,对废旧的工程机械零部件进行专业化的修复和再制造,使其在性能和质量上达到全新产品的水平,重新投入市场。
使用再制造零部件,能为客户节约大约40%的成本。卡特彼勒再制造工业(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宋峰介绍,再制造零部件销售采用“一对一交换”模式,客户购买卡特再制造产品所支付的价格包括两个部分,再制造产品的价格及旧件押金。只要客户能够归还相同品类的旧件,就可获得全部或部分旧件押金返还。这种可持续发展的业务模式,对资源高效利用和环境保护具有积极影响。
再制造工业在中国市场还面临一些发展瓶颈,比如旧件进口受限。旧件是再制造工业的生产原料,卡特彼勒上海工厂的旧件有80%来自于亚太以及欧美国家。由于旧件进口参照二手旧机电管理办法,凡是列于二手旧机电禁止类目录的旧件都无法进口,进入上海工厂的旧件品类相当有限。卡特彼勒再制造工业在全球生产的旧件有7000多种,但上海工厂仅能生产170多件,工程机械的发动机整机、变速箱、传动系统等均无法进口。此外,国内的旧件回收管理等相关法规和管理制度不够健全,技术标准也还不尽完善。宋峰表示:“旧件进口状况每年都在改善,希望扩大开放新政出台之后,能够继续营造有利于旧件全球流通的环境。”
作者:本报记者 钱蓓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