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幸福美丽新边疆】草原上流动的乌兰牧骑:“只要有一个观众,我们就演!”

2018-07-23信息快讯网

草原上空刚还是灰白脸色,眼下却渐渐沉下来,似乎在预谋着一场大雨。虽说天公不作美,但苏尼特乌兰牧骑的十几位队员们还是来了。

在内蒙古自治区锡林浩特市宝力根苏木胜利嘎查的草地上,一辆印有“乌兰牧骑”字样的蓝色大巴车缓缓停下,身着蒙古族服饰的老中青队员们接连下车,忙着摆置板凳桌椅、换装上妆、现场试音......草地即是舞台,蓝天就是幕布,一场演出马上开始。

【新时代·幸福美丽新边疆】草原上流动的乌兰牧骑:“只要有一个观众,我们就演!”-信息快讯网

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雨中为农牧民演出 央广网记者王晶 摄

乌兰牧骑的蒙古语原意是“红色的嫩芽”,是活跃在草原农舍和蒙古包之间的文艺团队,诞生至今已有61年。“这些都是我们的童年记忆,小时候每次有演出,爸妈就带着我们从一百多公里的草原骑马赶来,有时动辄有近千人围观。”住在附近的村民蒙克吉日嘎拉,很早就从村里的微信群里得知了演出消息,便和邻居们结伴驾车前来观看。

“我们的乌兰牧骑来了”

没人在现场组织,十几位牧民自发席地而坐,在草地上围坐成一个半弧形。

“穿过大风雪,走过大草原,我的勒勒车来到你面前,找到那条熟悉的路,去看当年的草原……”歌舞演出正在持续,雨也开始淅淅沥沥地下起来,队员们将两块红色雨布盖在了音响上,而牧民也丝毫没有避雨的意思。

和他们一样,尽管全身已湿透,但老队员乌力吉图似乎没受什么影响,不时地挥手与牧民们互动。他是全区乌兰牧骑在职年纪最大的演员,15岁那年便加入了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至今已有42年。“过去没有手机,牧民每当听到我们要来,大家就口口相传告知消息。等到演出完了,大伙儿也不散,直到我们把演出道具收拾妥当,才不舍地离开。”

乌力吉图所在的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是最早组建的。1957年,这是一支仅有两辆勒勒车、四件乐器的小队伍。成立之初,队长由原文化馆馆长出任,演员中有机关工作人员、牧民共9人。一位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老队员向记者回忆,起初的几名乌兰牧骑队员吹、拉、弹、唱、舞,个个一专多能。

“比如,报幕员报完幕拿起一件乐器就弹奏起来;演出前后还要充当图片展览讲解员、业余文艺辅导员和摄影员、播音员......”

由于草原幅员辽阔,相邻的几户牧民往往相距几公里甚至十几公里,为了一场两三个小时的演出,乌力吉图和二十多个队员往往要在戈壁、草原走上几天几夜。“没有舞台,立两根木头拉个幕布、打上几个彩灯就成了。”演出条件虽简陋,但并没有影响到牧民的热情,乌力吉图回忆,有时90分钟的演出会在“再来一首”的欢呼声中延长至150分钟。

而一到夏天,草原上的蚊虫也成为“烦恼”。下乡演出时没有电灯,把一碗大颗粒盐包在棉花里,用铁丝紧紧缠绕,在柴油里浸泡,就成了‘土电灯’。”虫子趋光,乌力吉图有时唱着唱着,虫子就飞到嘴里,但表演不能停,吐了转身接着唱。

演出结束后,柴油燃烧后的烟气把脸熏得黑乎乎的,乌力吉图看着队友们不由得捧腹大笑。

【新时代·幸福美丽新边疆】草原上流动的乌兰牧骑:“只要有一个观众,我们就演!”-信息快讯网

农牧民冒雨席地而坐欣赏表演 央广网记者王晶 摄

只有一位观众的专场演出

无论距离多远,只要有一个农牧民想看,乌兰牧骑的的队员们就会去演出。有时住到农牧民家里,遇到什么活就帮着干什么活,接羔、挤奶、打草……“这也是一种创作体验嘛。”

多年前的一次演出经历,让乌力吉图印象深刻。一次演出结束后,听说在距离沙漠10里地外,有一位老大娘因行动不便,无法到现场观看演出。“当时团长决定要徒步走进去,为老大娘一个人演节目。”

在沙漠中步行两个小时后,乌力吉图一行人才赶到了老人家里。“当时大娘激动地站着也不是,坐也不是,一个人边抹泪边看完了整场演出。”

老人家里生活条件很差,表演完后,她伸手从一个破旧的木箱子里,拿出半盒方糖招待队员们,“这可是最珍贵的客人来才能拿出来的宝贝呀。”乌力吉图讲述道,赶在临走时,队长还偷偷在老人的毡子下放了10元钱,但当时队员每月的工资才30元。“最后,这10元钱又回到了队长手里,老人发现后托村支书把钱还给了队长,还捎话说,我们跑那么远为她演出,说什么也不忍心收我们的钱。”

【新时代·幸福美丽新边疆】草原上流动的乌兰牧骑:“只要有一个观众,我们就演!”-信息快讯网

乌力吉图在整理乐器  新华网 李倩摄

目前,内蒙古草原上活跃着75支乌兰牧骑3000多名队员,在这支队伍中,类似这样的事情发生过很多。久而久之,农牧民亲切地称他们为“玛奈(我们的)乌兰牧骑”,乌兰牧骑队员则被唤作“玛奈呼和德(我们的孩子)”。如今,全区乌兰牧骑年演出总量超过7000场,队员们先后创作了曲艺、木偶戏等作品2400多部,《顶碗舞》《筷子舞》《鄂尔多斯婚礼》等艺术精品广为流传。草场牧区、田间地头、厂矿学校,到处都有他们的身影。

从赶着马车、骑着骆驼,到坐着拖拉机、东风大卡车,再到如今乘坐大巴、流动舞台车,乌兰牧骑的演出条件不断升级提档。

2017年,在第一支乌兰牧骑建队60周年之际,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的16名队员联名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乌兰牧骑60年来的发展情况。同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给队员们回信,勉励他们继续扎根基层、服务群众,努力创作更多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优秀作品,永远做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

乌兰牧骑老中青三代的传承

“我能感觉到,我和我心爱的乌兰牧骑正在慢慢说再见。”今年57岁的乌力吉图手指着正在演出的5名年轻队员说道,“这些都是我的学生,我希望他们可以好好地把乌兰牧骑发扬和传承下去,不仅是表演技艺,更是乌兰牧骑的精神。”

“要有表演能力,还要有吃苦精神,永远把观众摆在第一位。”今年32岁的队员黄小云在乌兰牧骑队里已经度过了14年,乌力吉图口中的乌兰牧骑精神,在她的身上得到了传承。

在黄小云的记忆中,有一次演出快要结束了,却一下子来了很多观众,“从10公里以外的草原风尘仆仆地赶过来。”她一打听才得知,原来是他们收到通知时间迟了,加上交通工具不便,有的牧民只能选择骑马过来。

“牧民们一再请求说,能不能再演一会,可眼看着太阳马上要落山了,即使继续演下去大家也看不见。”然而,让黄小云没想到的是,开车来的农牧民自发组队,将队员们围成了半圆形,打开车灯为表演照亮,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他们又演了将近半个多小时,“观众的热情给了我坚守下去的动力。”黄小云说道。

【新时代·幸福美丽新边疆】草原上流动的乌兰牧骑:“只要有一个观众,我们就演!”-信息快讯网

当天演出结束后,乌兰牧骑队员与农牧民观众合影 央广网记者王晶 摄

如今,在年轻的队员黄小云看来,新时代的乌兰牧骑既迎来了新机遇,也面临着新挑战,需要来自政策、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的支持,才能使乌兰牧骑精神得到传承和弘扬。如今,她所在的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已经有了自己的办公大楼、流动舞台车和全区最大的2000平方米的多功能排练厅,配备新队员时也关注选拔专业人才,队员中大、中专以上学历的占80%。

“在团队建设方面,也正在不断强化老队员的退出机制,尽量为老队员在图书馆、文化馆、社区服务中心等提供岗位,实现新老队员交替。”苏尼特右旗政府副旗长娜日娜告诉记者,乌兰牧骑展厅建设正在不断完善,还聘请了乌兰牧骑的老队员担任顾问,让团队重温当年下乡演出时的难忘故事。

自2012年开始,作为草原文化名片,乌兰牧骑还走出了国门,赴美国圣地亚哥、拉斯维加斯等地进行巡回演出,让世界人民更好地了解草原文化。

来源:央广网

【倾听新疆】小康路上 一个都不能少
孙悟空、黑猫警长、葫芦娃空降乌村,准备好做一个“玩童”了吗?
高铁又一个重大升级!再见了,车票!
“萌宠经济”大爆发 一个千亿级的大市场悄然崛起
这里是九曲黄河最后一个弯
风里雨里,我们在这里!
从军37年,“老兵”蔡国庆:我们是人民的演员,我们在行动
【新时代·幸福美丽新边疆】乌拉盖管理区:“旅游+”助力打造“天边草原”旅游品牌
参与拍摄《小蝌蚪找妈妈》《大闹天宫》的王世荣逝世,今天我们为何拍不出那么美的动画了?
又有全新《红楼梦》开机了,可我们留恋的依旧是31年前的如花美眷
【新时代•幸福美丽新边疆】航拍壮美大草原 神奇九曲十八湾
【新时代·幸福美丽新边疆】“天边草原”缀“明珠” 乌拉盖旅游业蓬勃发展年收入2.4亿
我们需要的公共艺术,是充当公众精神状态的形塑者或城市创意活力的催化剂
【新时代·幸福美丽新边疆】草原上的“新青年”用自己的方式传承红色记忆
【新时代·幸福美丽边疆行】哈拉盖图农牧场重现40年前“兵团小镇”场景 “搅火”草原旅游
【新时代·幸福美丽新边疆】不老乌兰牧骑的年轻活力
乌兰牧骑老队员忆往事:只有一位观众的专场演出
中国企业在卢旺达扎根发展、和谐共生——建设示范工程 谱写共赢篇章
“习主席中东非洲行”漫评③:打造中国-西非务实合作新样板
北京已成为全国第一个推行“减量”发展的城市
【新时代·幸福美丽新边疆】茫茫草原 乌兰牧骑接地气服务牧民
我们在祖国北疆:披最坚硬的盔甲 守最柔软的心
火星上正在刮的史上最强沙尘暴,会影响我们欣赏下周的“火星大冲”吗?
暴雨后小男孩暖爆朋友圈:每一个孩子都有一颗温暖纯净的心
【新时代·幸福美丽新边疆】“乌兰牧骑就是我们牧民的明星!”
视频丨《我们的旗帜》第三集:坚守故乡的两位“湖南好人”告诉了大学生怎样的道理?
我们的耳朵曾经错过一些什么 | 陈思呈
一句“对不起”听哭万千网友!身患癌症仍资助困难学生的他走了,留下一个遗愿
亚冠出局后足协杯又遭淘汰,上港只剩中超这最后一个希望
中国妈妈产后抑郁比例高达50%,所有丈夫都欠妻子一个拥抱和一声抱歉
【新时代•幸福美丽新边疆】内蒙古草原牧民乐享崭新生活
【新时代•幸福美丽新边疆】盛夏草原之旅,岂不美哉? 来自最美乡村的邀请函:领略自然风光,感受草原文化
天苍苍野茫茫……盛夏,这里有内蒙古大草原最美的样子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