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上海人记得住乡愁

2018-07-25信息快讯网

让上海人记得住乡愁-信息快讯网

6000年前,一队属马家浜文化的人群来到上海青浦崧泽地区,打井种稻,打猎捕鱼,生儿育女,留下一块能容纳思想的头盖骨,留下一把炭化的稻谷和几口清澈的井,讲述上海先民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故事。上海先民在这片土地上生活了6000年。有记载的“上海”一词出现近1000年,上海建城已700多年,上海设市也已80多年。然,几年前曾看到一个电视节目在介绍上海时说,在100多年前上海还是个不起眼的小渔村。如此,甚至有些干部和教师也这么说。这就在上海市民,特别是广大青少年中产生了一些模糊认识。

可见,我们需要一本全面系统、有史料依据的介绍上海历史的普及读物,给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少年读者一个真实的上海!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要让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在广大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今天的上海,人口已达到2415万人,外来常住人口更达到982万人,占41%。无论是新生代上海人,还是外来新上海人,特别是青年人,都需要知道这座城市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从而了解城市文明的发展轨迹,吸收中华民族漫长积累的文化养分,激发热爱、珍惜、建设上海的热情,凝心聚力与上海共同成长。能不能讲清上海历史,这是一个十分严肃的政治问题。

在上海进入全面建成“五个中心”、全力打响“四大品牌”、加快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关键时期,回顾上海历史、立足上海现实、展望上海未来,讲好发生在6000年历史长河、6000平方公里地域的“上海故事”,是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的需要,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要,是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工程的需要。

令人高兴的是,我们希望看到的这本书即将问世了。它就是由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和上海教育发展基金会主编,上海通志馆承编,上海市民俗学会会长仲富兰著的《上海六千年》。这是上海地方志普及读本系列重要成果之一。编撰期间,承编单位召开多次研讨会,邀请党政机关、高校、科研院所、教育系统等相关部门专家学者,以及中学生代表参加,广泛地听取了各方意见。《上海六千年》分为《远古文明》《千年之城》《百年梦想》三册,每册篇幅约15万字,总容量在50万字左右。全书讲上海发展的“三部曲”:上海文明的起源,即上海6000年的人类生活史;上海城市的形成,即上海1000年的城市发展史;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上海的成就和未来愿景,即到21世纪中叶近100年的上海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史。这是一部以地方志为基础、以历史史实为支撑的上海发展史普及读本,发挥地方志“存史、育人、资政”的功能,讲述6000年历史长河里发生在6000平方公里地域上的“上海故事”。利用地方志资源,用创新性的方式、具象的故事、社会的细节、通俗的语言讲述上海故事、彰显上海精神,是一部反映上海时代特点和地域特色,进行乡史乡情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著作。是一部地方志的探索性成果,以青少年为主要阅读对象,通俗地讲上海发展历史文化,既增强青少年对上海城市发展的自豪感和责任感,又在青少年中普及地方志知识,这在全国也是一项开创性工作。

上海市第十届政协副主席、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国家教材委员会委员王荣华先生为此书作序。他说:这本书写得好,首先是史料翔实。书中根据大量考古和地方志资料介绍,很久以前上海附近是个古老的陆块,有悠长的史前文明。在距今5亿年前的“震旦纪”时,它已和浙江、福建一起成为陆地,那时中国陆地面积很小,除江南古陆外,只有山东、陕西、安徽和湖北一部分是陆地,其他地区还泡在海里。其次,这本书写得生动形象。书中写到,600年前,吴淞江出口淤塞,水患严重,危及百姓生命。有两位官员在考察汛情治水时翻船遇难。户部尚书夏原吉受命治理河道。他率领民众将吴淞江支流大黄浦和范家浜打通,挖深拓宽,上接泖湖、太湖之水,形成“阔二里许”的河床,让吴淞江入海口改道,解决水患问题。此后黄浦江取代吴淞江成为上海第一水上大动脉。黄浦江是历史上最早人工开凿疏浚的河道之一,是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书中还写到,战国时期,楚国春申君黄歇被封于上海一带,使上海有了“申”的别称;元末明初,松江邬泥泾(上海徐汇区华泾镇)的黄道婆带头种棉花,推广先进纺织技术,使上海县成为手工棉纺织中心,赢得“衣被天下”的美誉;还写到,2005年,一位食品公司员工的母亲发现,女儿常将公司的餐巾纸和马夹袋拿回家,劝说无效,她就给这家公司老板写信,“揭发”女儿的不当行为。她说:“公司的东西不能拿。将公司的餐巾纸、马夹袋拿回家,我担心长此以往,哪天会出事……”这位母亲从小事上悟出“哪天会出事”,恪守诚信防微杜渐,见识深远,让人深受感动。这些都是书里讲的故事。再次,书中穿插了许多富有历史知识的插图,对照文字读起来就更通俗易懂。这部地方志普及读本,对上海“海派文化”的形成,也作了形象的讲述。上海靠江临海,人员流动频繁,江南文化是海派文化的基础。百余年前开作通商口岸,大量外国人涌入,引入先进的西方技术和文化;中国共产党在此诞生,有红色基因。江南文化、外省文化、西方文化和红色文化相互交融,形成了有自己独特个性的海派文化,体现出“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上海城市精神。海派文化既有江南文化的古典与雅致,又有国际大都市的现代与时尚。区别于中国其他文化,具有开放而又自成一体的风格。

王荣华先生还在序中指出:这是一部史实性与时代性兼具、古今贯通的读物,对上海六千年的历史进行了具体生动的阐述,史料丰富、言之有据、新证众多、图文并茂,城市演进脉络清晰,既有积极向上的人文精神,又反映了上海的时代特点和地域特色,有利于激发广大青少年和市民的情感认同。这是一部让青少年了解上海的好书,也是市民观察了解上海的一面镜子。

地方志是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最全面、最系统的资料性文献,官书官修,具有权威性。上海地方志的历史已经长达2000多年,记述了上海6000多年的沧桑巨变,记录了上海从无到有,发展成为国际性大都市的历史进程,其中既可见上海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坚持反帝、反封建的光辉历程,又可见上海“改革开发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的伟大成绩。以权威、准确的地方志资料为基础,编写上海发展史的普及读本,是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赋予地方志的职责,可以更好发挥地方志“存史、育人、资政”的需要,更好传承上海历史、讲好上海发展、传播上海精彩。

利用与活化上海市地方志资源,以通俗化方式向大众普及上海发展历史和优秀文化,扩大对于上海发展的认知,可以进一步增强青年一代对这座城市的自豪感、使命感和责任感。同时,普及地方志和通过地方志普及历史,在全国也是一项开创性的探索工作。

《上海六千年》这部上海地方志普及读本一定会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

作者: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上海市市志学会会长 王依群

编辑:孙欣祺

捐款捐步双料冠军!上海人去年支付宝捐款2500万笔,超过九成是“为了孩子”
他们是上海人心中最完美的“白衣天使”,市民投票评选五“十佳”活动正式启动,快来给你的医生点个赞
刚刚,2018上海中考16区高中投档分数线全部公布!
上海城管社会满意度首获“良好”成绩单
从世纪典藏看上海博物溯源,沪上三大博物馆首次联袂推出特展
上海开展打击假冒特种作业操作证
组团式援藏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上海日喀则市光明行医疗队凯旋
夏日走转改·冲刺进口博览会② | 每天最少四个来回,“扫描”安全隐患
文汇时评 | 以立法推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2018年上海市青少年书法篆刻展:不仅是一场展览,更是生动的书法课堂
线上线下都能找到政府办事,上海打响“一网通办”品牌,推进业务流程革命性再造
本周五将上演“火星大冲”,一旦错过就要再等17年!记住,7月末到8月中旬,上海将迎一系列浪漫天象,还有“流星眼泪”
在家分,在单位也要分:今年底上海公共机构单位生活垃圾分类达标率力争100%
未来上海到黄山只要2小时!杭黄铁路开始静态验收,今年年底具备开通运营条件
著名剧作家、上海人民艺术剧院原院长沙叶新病逝
上海市庆祝建军91周年军民座谈会上,李强点赞驻沪部队以优良作风赢得上海人民爱戴
上海人民出版社750种新书59场活动将亮相上海书展,20种推荐好书今出炉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