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身》《爱国者》云集实力派演员,为何仍遭遇收视率滑铁卢?
前阵子,两部谍战剧同时在卫视黄金档播出:一部 《脱身》,一部 《爱国者》。两部的演员阵容不可谓不强大, 《脱身》有陈坤、万茜, 《爱国者》有张鲁一、佟丽娅,还有一众实力派客串捧场;播出的也都是A级平台。然而,两部剧却同时遭遇了滑铁卢,平均收视率不过1%,网播量不过20亿。两部剧未能如愿火爆,背后原因值得深思。
想走杂糅路线,却忘了类型是观众接受的前提
《脱身》最大的卖点就是阔别电视荧屏近十年的陈坤。可以想见,这部剧的观众有很大比例就是冲着陈坤来的。而且, 《脱身》也给了陈坤很大的表演空间:他在剧中一人分饰两角,扮演一对双胞胎兄弟,哥哥乔智才是个市井小民,性格油滑,能言善辩,弟弟乔礼杰是物理学家,性格高冷,不通人情世故。这样的设定本身具有了不错的戏剧张力,陈坤也很好地完成了表演。尤其是剧中兄弟互换身份的桥段,哥哥假扮弟弟,弟弟假扮哥哥,陈坤也细腻地刻画出了人物的区别。
然而,电视剧终究不是单靠一个人可以撑起来的,陈坤卖力的表演也阻止不了收视的颓势。
《脱身》的类型是谍战剧,是国产剧最成熟的类型之一,有一套完整的叙事体系与叙事符号,但是该剧在最基本的谍战情节上却存在许多的逻辑漏洞。创作者想走类型杂糅的路线,将谍战与爱情相融合,剧中陈坤与万茜这对组合的日常占据了大量的戏份,以至于有人调侃道: “全剧认真演谍战剧的只有反派楚科长一人”。这当然满足了粉丝消费偶像的愿望,然而,类型是接受的前提,当观众去看一部谍战剧时,他期待的自然是烧脑的情节设计,而非家长里短的琐碎。 《脱身》大部分的剧情都在那条小小弄堂,如果抛开时代背景,基本就是八点档家庭伦理剧。当观众的期待得不到满足时,除了部分明星的 “真爱粉”,弃剧就是大多数人必然的选择了。
《脱身》的编剧多次申辩,这部作品起初是年代生活剧,只是在多方的要求下加入了谍战的元素。这大抵解释了 《脱身》中谍战情节的不伦不类,但是退一步讲,就算它是生活剧,也未能触及当时生活的本质。弄堂里的人家老一辈搞婚外恋,小一辈搞三角恋, “喜当爹” “家斗”、兄弟爱上同一个女人的桥段逐一登场,难道市井文化就是狗血言情剧?这不是旧时代的浮世绘,只是肤浅的描摹。
剧作方面, 《脱身》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推动剧情发展,使用了太多的 “巧合”:男女主通过拿错箱子相识的老套桥段不提,结果他们还碰巧住在同一个镇子,他们的父母碰巧还是老情人。戏剧冲突的制造也很刻意,比如乔家的葬礼和丽娜的婚礼安排在一天,且不说婚礼和葬礼都莫名其妙,两者的冲突也毫无意义,属于为冲突而冲突,对情节发展和人物塑造都没有作用。双胞胎的设定张力十足,但是导演似乎在后十集才想起来运用这个梗,前面弟弟最大的作用竟然只是衬托男主在家中的不得志。这样的角色功能根本不需要用双胞胎这样的设定。人物塑造上,女主角相当不讨喜,也成为让观众吐槽最多的点。黄俪文软弱迟钝又不坚定,一次次间接伤害着乔智才。虽然万茜的演绎无甚瑕疵,但是人设的问题难以挽救。罗伯特·麦基曾说主人公必须是一个有意志力的人,黄俪文就是反例,最终成了为塑造男主角服务的工具角色。
可以说,除了演技在线之外,《脱身》在许多方面都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虽然在最后几集中,剧情有了渐入佳境的感觉,人物成长与情感纠葛也同家国大势有机结合到了一起,但是为时已晚,前面过长的篇幅已经耗尽了观众的耐心,收视率最终未能挽回。
太注重写意却不讲逻辑,观众的耐心经不起如此考验
与 《脱身》相比, 《爱国者》更接近于传统的谍战剧类型。虽然男女主角的感情戏也占了很大比重,但基本是在谍战情节中穿插的。故事发生在 “九一八”时期,主人公宋烟桥领导地下工作,之后组织抗日武装与敌人周旋;舒婕是名 “菜鸟”特工,在男主的帮助下不断成长。 《爱国者》虽然不像 《脱身》一样顶着明星大剧的光环,但是也有张鲁一、佟丽娅的加盟,最终收视成绩未能达到预期,主要原因在剧情与节奏方面。
谍战剧需要有严密的逻辑、烧脑的情节和符合历史环境的设定。而《爱国者》这部作品,重写意多过写实,许多情节上严谨性不足。比如舒婕开头一身大红风衣登场,直接暴露在敌人眼前;被叛徒用四个排比句反问住,智商完全下线;男主竟然精通易容术这种武侠世界技能,然而只用过一次……创作者把重心放在了情怀的渲染上,逻辑完备退居其次,因此造成了观众对该剧作为一部谍战剧在智力较量上的期待落空。
影像方面,看过剧的观众一定会对剧中 “大特写慢推+黑场”的镜头运用印象深刻。 《爱国者》的视听语言十分风格化,甚至有几分舞台剧的感觉。创作者有艺术追求是很好的,不过,观众接受起来就有那么一点不适感。观众早已经熟悉了那套传统的讲故事的方法,现在让他们走出舒适区,重新适应另一套表达方式,这是考验观众的耐心。还有那些充满文学性的大段台词和无处不在的主题音乐,既是这部剧独特的艺术创新,也随时都让观众跳戏。当然,如果耐下性子看进去,观众也能体会到创作者的情怀,但是50集的体量让人望而却步,毕竟可看的剧那么多,为什么一定要把时间交给你呢?
演技派的悖论,要用更加精良的剧作来破解
《脱身》与 《爱国者》的收视失利,其实是观众的选择。陈坤、张鲁一们带来的流量,大部分来自普通电视观众,而非 “铁粉”。这样的流量来得快,去得也快。没有过硬的剧情、制作为保障,收视率很难维持。
在网络时代,电视剧的接受已悄然发生了变化。观众已不能被视为单一的整体,而是有着多样化审美趣味、文化结构的不同群体。比如,谍战剧的主力受众是中年男性,受众的审美趣味和电视剧的类型叙事已达成了内在的默契。而 《脱身》与 《爱国者》都想要冲破套路,融入其它类型元素,试图把年轻观众也拉拢过来,这就造成了接受上的错位。结果主力受众看得云里雾里,年轻观众也不买账。
当然,并不是说不能对谍战剧进行类型创新、年轻化,但如果把年轻观众作为目标人群,要想获得收视成功必须要有流量作保障。此前播出的另一部谍战剧 《麻雀》就是一个例子——李易峰、周冬雨带来了年轻观众的流量,加上播出平台的契合,收视自然能够上来。
这里就出现了一个悖论。对电视剧来说,演员的表演或说演技毫无疑问是作品的基础, 《脱身》与 《爱国者》出现的背景,就是大家都在呼唤演技派,批评流量明星频繁 “刷脸”,这也是两部剧受到广泛期待的原因。但是,电视剧是一个整体,好的演技并不能代替好的剧作。而且很多时候,越是演技派出演,观众对于作品的整体质量要求越高,越是需要在剧情、制作上做到尽可能优秀。当前许多剧虽然打着演技派的旗号,但和那些流量剧比起来,在思路上没有本质区别,无非是今天流行流量明星,我就用流量明星,明天流行演技派,我就用演技派。国产剧精品意识的建立,依然任重道远。
作者:付李琢 (艺术学博士、中国传媒大学影视学院青年教师)
编辑:许旸
责任编辑: 李婷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