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字文化艺术全国巡展开幕:字体设计,去掉个性才能让更多人觉得美观

2018-07-25信息快讯网

 活字文化艺术全国巡展开幕:字体设计,去掉个性才能让更多人觉得美观-信息快讯网

“泥活字、木活字、铜活字、锡活字、铅活字……活字印刷的材料在千年的历史中不断进步,但印刷出来的字体却难有进展。每个字由八个笔画开始,一点就有许多不同写法,一横、一竖、一捺、一挑都可以代表点,横竖撇捺勾就更难统一。”“活字生香”活字文化艺术全国巡展于昨天在上海中华印刷博物馆开幕。开幕式上,汉字印刷字体书写技艺第一代传人、上海印刷研究所92岁的老师傅徐学成讲起了上海如何成为中国现代汉字印刷字体创写的发源地,上海印刷技术研究所字体研究室又如何最早设计统一了如今人们习以为常的“宋、黑、仿宋、楷”等汉字印刷字体,希望用活字艺术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渊源,唤醒中国人书写记忆的行动。

需沉下心来钻研至少十年才能有所建树

“解放前,报刊书籍的正文字主要沿用了日本引进的秀英体和筑地体,其次是刻字人员徒手刻成的混用字体,一字多形、字形大小不一、笔画粗细不匀,毫无美观可言。直到1960年代,成立上海印刷研究所,才把不同的字体重新整理设计。当时正逢修订第一版辞海,上海印刷技术研究所用两年多时间设计了约1.8万字,那就是第一副‘宋体’与‘黑体’。”徐学成说。

 活字文化艺术全国巡展开幕:字体设计,去掉个性才能让更多人觉得美观-信息快讯网

上海的工匠花费数十年的心血,才终于让中国字的书写规范和统一。2009年,“汉字印刷字体书写技艺”项目被列入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如今,“活字”已经成为了上海乃至中国的一张文化名片。为了促进“非遗”汉字印刷字体书写技艺的有序传承与规范发展,发现并培养字体创写设计师后备队伍,传承字体设计的技术经验,上海印刷技术研究所当天还发布了一项字体设计大奖赛。

“字体设计是一项比较枯燥乏味的工作,设计人员需要沉下心来钻研至少十年才能有所建树。设计一个字体,所有专家都要围在一起挑毛病,把个性的部分去掉,才能留下面向大众的内容,让普通人觉得美观。要成为公认的精品,非常困难。”“汉字印刷字体书写技艺”第三代传人原伟民告诉记者。

 活字文化艺术全国巡展开幕:字体设计,去掉个性才能让更多人觉得美观-信息快讯网

在活字艺术传承过程中,上海探索设计的字体从传统书法中汲取“上紧下松”的形态。而随着技术的进步,及时捕捉到了读者“口味”的变化:“传统书法字体内紧外松,早期在印刷字体设计中也参考设计了结构紧密,四边像跳芭蕾一样舒展的字体。随着阅读习惯逐渐发生变化,字体现在要外紧内松。”

原伟民回顾了自己几十年的设计之路,“第一版辞海完全参考了古代书法的韵味和字形结构,到了1999版辞海已经进行了调整,因为数字印刷取代了铅字排版。”而如今,电子阅读比纸质阅读更清晰,笔形也反映得更为亮丽,人们对字体美观的要求也随之提高,任何问题都无所遁形。“我们为即将推出的2019版辞海设计了三款字体,其中的宋体和黑体也在1999版辞海字体的基础上作了改变,当时的笔形较尖,如横的钝角、收笔,尖小的阅读效果比较刺眼,现在改得更加圆润,对眼睛更加‘友好’。”

指间拨动的“天书奇弹”

在一间播放古琴曲的特别展厅,许多形似汉字,但又不知其意的古怪字体,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这是上海印刷技术研究所为传承发扬古琴文化、适应现代化出版、印刷和媒体传播,开发的“古琴楷体”和“古琴宋刻体”。古琴是中国最古老的乐器之一,约有3000多年历史,是中国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的唯一乐器。晚唐时,古琴出现了减字谱,组合记录琴曲的指法、弦序和徽位,但由于其有别于一般汉字的特殊性,减字谱的出版一直没有统一的标准,为打谱和琴曲音乐保护造成了困难。

 活字文化艺术全国巡展开幕:字体设计,去掉个性才能让更多人觉得美观-信息快讯网

“减字谱的部首都收集自汉字部首,但经过拼接,产生了复杂的结构,纵向最多达到了10层。既要写成汉字的结构,又要表达古琴减字谱的技法,字形非常复杂。”“汉字印刷字体书写技艺”第三代传人、减字谱字体的设计师吴振平告诉记者,古琴减字谱向来都是手写稿,从未有过印刷活字,大大小小字体不一,难以规范。

“规范的过程里,最难就是要把位置写正,弹奏的主次位置要分清,否则演奏者无法看谱。”对古琴一窍不通的吴振平深感责任很重,用了三四个月时间钻研古琴谱,弄懂弹奏的位置,才开始设计字体,还请了许多专家提意见。“目前楷书已经基本完成,设计了约1.5万字,2015年已经出版了楷书的古琴谱十多篇。”

 活字文化艺术全国巡展开幕:字体设计,去掉个性才能让更多人觉得美观-信息快讯网

此次展览由上海印刷(集团)有限公司主办,上海中华印刷博物馆、上海印刷技术研究所、上海字模一厂有限公司承办。

图片来源:上海印刷集团

编辑制作:吴钰

责任编辑:李婷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中西文字库规模最大的两家字体企业达成合作
第八届沪台妇女文化周在沪开幕
上海文化装备创新升级,银幕舞台的炫酷科技刷新人文体验
文汇中医药文化讲堂:续中医文化香火,看“名中医工作室”上海模式
上海马路40年|绍兴路:鲁迅办艺术展,傅雷曾经借住,贺友直画小人书,俞振飞守望昆曲复兴
公益文化节目频频创新
重返军营,感知红色文化精髓
2018年全国基层院团戏曲会演:基层的声音,艺术的力量
我们需要的公共艺术,是充当公众精神状态的形塑者或城市创意活力的催化剂
五张图带你看懂上海影视、演艺、动漫、网络视听、艺术品产业最新政策
他曾是赵无极同窗,今天终于赢得了迟来的艺术光耀
“活字生香”活字文化艺术全国巡展下周开启
在牛仔裤上冲浪,把长棍面包当火车……这个日本网红设计师会玩
28岁正青春,这群“小年轻”设计了一座让世界惊叹的桥!
有虚拟城市设计、有角色扮演游戏,这部科幻色彩浓郁的小说还想走得更远
匠心·上海设计师③袁建平:根植本土文化,打造城市地标 | 打响四大品牌·聚焦上海服务
厦门到约堡,淬炼第二个“金色十年”
“世界表情包日”?“无表情不欢乐”时代,你我仍需认真说话
人民日报评论员观察:自身努力,不是自我设计 ——培养造就新时代可靠接班人③
沪上公共文化机构法人治理结构改革迈出坚实步伐:闵行区图书馆理事会成员近七成来自社会方
热贡艺术——海拔两千五百米的世界级“非遗”
全球学生汇聚上海交大点亮智能未来 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嵌入式专题邀请赛在上海交大举行
文汇时评 | 创新文化发展离不开“城乡记忆”
【云间故事】“礼”是广富林文化遗址景观之魂(二)
著名剧作家、上海人民艺术剧院原院长沙叶新病逝
【新时代•幸福美丽新边疆】盛夏草原之旅,岂不美哉? 来自最美乡村的邀请函:领略自然风光,感受草原文化
以手中的笔绘出心中“诗歌的样子”,第二届全民美育上海艺术季启动
进一步扩展和充实上海文化品牌建设的内涵
复旦研究组针对药物入脑难题取得突破,为脑肿瘤等疾病的药物设计提供新思路
毛笔版入学通知书、假日书法课堂、自创“熊字体”……这些老师告诉你,写一手好字起码多得20分!
张炜:艺术家首先是一个朴素的大劳动者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原创作品《大清相国》再度开演
王韬为什么没有选择西式活字印刷技术?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