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所有年轻人一样,被野心和欲望驱使,绫注定会离开故乡。那个安宁的小城,一切都显得破败而寂寥,那些落寞的防雨棚和懒洋洋的电线杆怎么能和东京市中心的奢侈品商店相提并论?绫的所有资质条件都在定义普通:微不足道的出身,毫不起眼的大学,她能凭借的只能是勇气和运气——就像这个世界上大多数女孩一样。她到了东京,想尽办法落脚、扎根,从三茶开始,一步步走向银座和豊州。《东京女子图鉴》有着几条有趣的线索,绫一次次更迭的住所位置,陆续变换的餐厅和食物、衣服与发型,都像是证据,见证着绫二十年来的蜕变轨迹。
三茶是个过渡的地方,它像是某种意义上的城乡接合部,有着世俗的烟火气和廉价的时髦,这个外省年轻人的第一站,挤满了野心勃勃的男孩和女孩,它是大都会中的第一个家,也是一次考验。有些人很快从这里奔赴六本木,有些人终其一生待在原地,还有些人从这里折返故乡。对于所有有着闯荡经历的年轻人来说,你看着绫在家门口迷路的仓皇,看着她熟稔地念及哪家超市的食物便宜,看着那些烟气腾腾的小吃摊子和满街还不会打扮的男孩女孩,都会泛起亲昵和熟悉感。这是都市生活的实习场,年轻人在这里拼命掩饰乡音,表演坚强,偷偷收起格子衬衫和运动鞋,然后假装对于大都市的一切都了然于胸。当然,这里还有突然降临的爱情。
甜蜜与幸福这种事情,有一种奇妙的困境,就是你只能抽离着悬空去看待这一切的时候,才能发现其中的美好,而如果你真的处于其中,那些细碎的、世俗的乐趣与幸福很容易让你厌倦又不屑。所以,绫是主动抛弃了初恋男友的,与其说她抛弃了一个男孩,不如说她想努力抛弃原来的自己。就像她自己所说:“这样安稳的幸福,在家乡到处都是。”
她去了惠比寿,开始花费六万多日元购置精致的内衣。她告诉自己,在这个地方,要成为一个“在任何时候脱掉衣服都不会露怯的女人”。从这开始,你就会发现,绫变化的轨迹清晰而明确,但这其中也潜伏着微妙的东西。这些改变之中,有她主动求索的部分,比如更精致的衣服和妆容,比如薪水更高的职位,而同时也有被动的部分,她开始透支购买奢侈品,开始想着如何在三十岁前能去米其林餐厅吃饭。如果说最初催促着女孩来到东京的是野心和勇气,那么到现在这一切仍然都在,掷地有声,只是已经混杂了很多虚荣和矫饰。但是仔细想想,野心、上进和虚荣,真的可以分割清楚吗?
绫的居住地的改变体现了她勇往直前的雄心,三茶、惠比寿、银座、豊州、代代木上原,连成了一道美妙的弧线,渐渐高企,最终返璞归真。而与此相伴的则是那些经过她的和被她经过的男人们。《东京女子图鉴》是一部女人戏,不可避免地被纳入女权和男权的文化批评视野,不过只从这个角度去解读,这一切就显得太过狭隘。这个故事之所以打动人心,是因为它坐落在这尘世的真实之上,至于那些概念和理论,在现实的尘埃与烟火面前,根本不值一提。它有着女权的意识,比如,绫日后遇到的那位女性上司,她念叨着“1985年是日本雇佣平权法案通过的日子”,女性不再只配在公司端茶倒水。而现在,经过一代人的舍生忘死的平权奋斗之后,女孩们又变得只想着嫁得好。对于奋斗的一代,其中的无奈和愤懑可想而知。但故事又不会向这种方向拐得太偏,它会迅速落入男权世界的现实,哪怕独立又桀骜的绫,也一次次挣扎在世俗压力的边缘。当闺蜜都在谈论孩子和丈夫时,她自己仍然感受到某种气馁。其实,这个故事根本无意于纠缠什么权利概念,它叙述了一种现实中既定的困惑与困境,那些生活中无法冲破又无法摆脱的东西,那些难以言说的宿命的味道。
从这个角度去考察那些男性,就更加有趣。犹如那些更换的居住地一样,那些男人也像是一个个站点。最初,绫的初恋男友是她的引领者——他带着她挨个寻找好吃的小餐馆,在狭小的屋子里一起做寿喜烧,让她在这座陌生的都市里不至于彻底进退失措。而从这之后的几个男人,其实都扮演着引领者的角色,只不过一次比一次更进一步罢了。在联谊会上认识的富二代,带着她进入了另一个圈子;高级定制和服店的老板,更把这一切都推向了顶端。他们让这个女孩一次次亲身见证了豪华与奢侈——曾经只出现在想象中的东京似乎变得唾手可得。
不过这一切注定是有代价的。富二代对着她宣称不婚主义,转头就为了事业的发展和另外的姑娘结婚;与和服店老板的分手,绫原本以为会让对方崩溃,自己演练着安慰对方的话,当男方爽快答应并不以为意地离开时,绫反而陷入了不知所措,因为自己瞬间由提分手的变成了被抛弃的那一个。男人们明确地告知,不会给她任何名分,只会提供物质保障,绫深知一切也接纳了一切,这算不算一种交易?她出卖的是什么?得到的是什么?
更有趣的是后来的两段关系,一场正式的婚姻和离婚后的一次姐弟恋。绫的丈夫口口声声说支持她的梦想,最后发现丈夫取悦她的本领不过是来自一本恋爱教科书,那算是一种策略,还是一种欺骗呢?而离婚后和一个年龄比自己小很多的咖啡馆服务员恋爱,绫觉得自己总算可以成为引导者,但最终发现自己又一次成了猎物。
不知道有多少人在意过一个细节,为了要孩子,婚后的一天,绫精心换上了性感内衣,丈夫却说,麻烦你测一下基础体温。绫其实想要的是过程,而对方想要的是结果。其实,这不仅关乎要孩子这一件事,这个微妙的瞬间,成为对绫前半生巧妙的总结,她的奋斗都是为了让过程具有意义,而生活中的绝大多数人都是结果论者。绫和周遭的冲突在于,互相觉得对方都像是个无法解码的笑话。
这故事从始至终一直让人流连,主要是因为它写出了普遍性的困惑。绫直面困惑,想拆解困惑,但最终也承认了困惑。它没有拐入励志走向,比如最终成就梦想和走向巅峰,困惑迎刃而解;也没有成为鸡汤走向,比如最终大彻大悟,与周遭彻底和解。绫离开故乡,返回故乡,离开东京,返回东京,她一直处于困惑之中。这是最诚实的表达,也是我们每个人的缩影,时而镇定自若,时而不知所措。
《东京女子图鉴》看起来是个单线直入的奋斗故事,但也有着庞杂的毛细血管伸向整个社会,比如描写日本固化阶层——绫搬到代代木上原之后融入了那个女人的圈子,她原本以为大家心意相通,但最终发现,阶层之间的沟壑根本无法跨越;描写暗礁般存在的阶层压力——塔楼公寓中高层和底层住户因为租金差异而形成的心理压迫。还写了那些温柔的日本职业太太和职业女友,把结婚当作求职对待的年轻姑娘,把孩子当作饰品炫耀的妈妈……人们都被扔到了这生活的迷障之中,蠢蠢欲动又不知所终。“各有各的难,因为我们都是人啊”,绫之前的男闺蜜,后来的伴侣,曾这样感慨。
《孤独的影猎人》
杨时旸 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生活书店
《东京女子图鉴》密布着众多微妙的细节,比如时尚杂志,它是最初让绫决定奔赴东京的诱惑,也是她最终被故乡老师当作成功模板的证明。当初,她羡慕那杂志上的女人,后来她成了其中之一,但这又怎样呢?还有,比如章鱼烧,它慰藉了三茶时期的绫,当千帆过尽,她又一次看到那个摊子,她还能接受站在街边大快朵颐吗?这些不起眼的细节,在二十年之后的重叠,沧桑得不可言说。
这故事写尽了女孩一切细碎的经历与心事,野心势不可当,渣男防不胜防,聚散离合的友谊,真假难辨的笑意,想干脆泯然众人矣,又确实于心不甘。绫的生活像个圆环,最终似乎回到了最初的状态,旁人或许会讪笑、会奚落、会冷嘲热讽,觉得她拼命奔跑了一圈,撞线和起步的不过是同一个地点,但只有跑过的人才知道,那怎么可能是同一处呢?那奔跑的过程是活着的证据。这一切是那些一直呆坐在起点的人们根本无法理解的。
《东京女子图鉴》根本无意于探讨成功与失败,也无心告诉人们到底该生活在都会还是小城,更无关女权和男权的争斗,它只关乎生活的迷雾、穿透迷障的野心以及最终学会与困惑相伴而生的气魄。这故事中什么都有,唯独没有的,就是审判和答案。
(书中原标题 《东京女子图鉴》:这里什么都有,唯独没有审判和答案)
作者:杨时旸(文艺评论人)
编辑制作:许旸
责任编辑:卫中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