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科学家成功创建世界首例有功能的人工单染色体真核细胞,染色体“十六合一”,细胞繁衍如初

2018-08-02信息快讯网

上海科学家成功创建世界首例有功能的人工单染色体真核细胞,染色体“十六合一”,细胞繁衍如初-信息快讯网

上海科学家成功创建世界首例有功能的人工单染色体真核细胞,染色体“十六合一”,细胞繁衍如初-信息快讯网

▲覃重军多年写下的科学思考手稿

北京时间8月2日凌晨1点,英国《自然》杂志在线发表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合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覃重军研究团队与合作者的论文“创建有功能的单染色体酵母”。

这是国际上首次人工创建了单条染色体的真核细胞,是合成生物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令科学家惊讶的是,当他们删繁就简地将酿酒酵母的16条天然染色体合并成一条人造染色体后,其生长、繁殖等性状竟与天然酵母无甚差别。这为人类认识生命进化开辟了一条全新道路。

真核生物的生长与繁殖的遗传信息分散在多条染色体上,染色体数量还因物种而异。对它们来个“删繁撮要”会怎样?覃重军团队使用了大名鼎鼎的“基因魔剪”CRISPR-Cas9技术,编辑酿酒酵母的基因组,创建了一系列染色体逐渐减少的酵母菌株。最终,研究团队将16条天然染色体合并成了一条。

《自然》杂志在配发的“新闻与观点”中提到,尽管这种人工的染色体融合,显著改变了三维染色体结构,但除了删除了少数非必需基因外,新菌株所含的遗传物质与正常酿酒酵母相同。

有意思的是,经实验证实,人工改造的酵母细胞出乎意料地稳健,在不同的培养条件下,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生长缺陷。这说明生物对于基因组的改变具有非常强的容忍度。

然而,融合染色体菌株确实表现出微小的适应性限制和有性生殖缺陷——人工菌株所产生的孢子存活率比天然孢子低了约十几个百分点,它们可能会快速地被天然菌株淘汰。这些发现或有助于解释拥有较多染色体的优势。


作者:首席记者许琦敏 见习记者金婉霞

编辑:顾军

责任编辑:任荃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奉贤区122个村居通过无违建村居创建验收
【读报告·说观点】新思想:“时代之问”的科学回答
专家访谈 | 创业是科学研究另一探索方式
习近平和南非总统拉马福萨共同出席中南科学家高级别对话会开幕式
白血病致病机理有新发现!青春期“开关”为骨髓造血干细胞疯长踩“刹车”
人工智能咖啡馆亮相沪上 客制化订单引人注目
习近平和南非总统共同出席中南科学家高级别对话会开幕式
抑郁症与睡眠问题关系的脑调控机制被中国科学家首次揭示!复旦大学冯建峰教授领衔国际合作团队,为抑郁症和睡眠问题治疗找到新靶点
中国第一台“细胞刀”手术20年:刀尖上的"勇者"之舞
3D打印造出人工神经网络,UCLA团队实现全光学机器学习
继人工合成牛胰岛素之后,中国科学家再次在人工生命合成领域取得里程碑式成就
夏日休闲 | 纷纷去郊外别墅种菜,俄罗斯人的情调很特别
教育部发布“珠峰计划”,将在高等学校布局建设一批前沿科学中心
单染色体酵母第一作者博士毕业选择申请海外博士后,科学家再次疾呼——莫让“海归”标签“逼”走优秀博士生
如何“培养未来的小科学家”,中外中小学校长热议技术变革下的基础教育
牛顿名言“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竟是为了打击暗讽另一位科学家同行?
《细胞》:科学家首次实现血小板大规模体外生产,人造血小板了解一下
“合成生命”打开人类认识生命新窗口!中国科学家在国际上首次人工创建单染色体真核细胞
人工智能,务实发展是正道(关注)
人工智能SAIL大奖下月在沪颁出
全球首个全局化人工智能矿场来了,继无人码头后,上海企业开拓AI应用新场景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