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冯建峰团队整合了国际两大脑影像数据库:美国人脑连接组计划(HCP)以及英国生物银行(UK Biobank),对近万名被试者的大脑影像进行数据挖掘,找到了调制睡眠质量与抑郁症状之间关系的神经环路。
据团队成员、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青年研究员程炜介绍,此次团队发现, 脑功能区中,与负面情绪相关的外侧眶额皮层、与自我相关的楔叶,以及与短时记忆相关的背侧前额叶皮层等脑区间的信号,在睡眠质量较差人群中,同步性显著升高。
同时,这些神经环路在具有较高抑郁症打分的人群中也呈现显著升高的模式。
“正是这些同步性增强调制着抑郁与睡眠间的关系。”冯建峰对一种可能性进行了阐释,这些脑区间的连接增强可能使这组人群长期处于某些负面情绪中,进而导致睡眠质量下降。
此次找到的同时与抑郁和睡眠问题相关联的脑神经环路,意味着将在临床层面为针对这两种心理问题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脑区。通过对这些脑区进行特定的刺激,或将同时改善抑郁症状和睡眠问题。
▲ 睡眠以及抑郁问题相关联脑区(AC)以及脑功能连接(BD)在脑中的分布情况
与抑郁症相关的脑区靶点已在临床上验证有效,明年将在国内进行临床研究
抑郁与睡眠问题是影响现代人群的两大心理健康困扰。调查显示,约三分之一的人群都存在睡眠质量较差,睡眠时间不足等问题。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统计显示,全球抑郁症患者超过三亿人,近十年来每年增加18%。仅以英国为例,去年底,英国科学家发现,英国的自来水中检测出抑郁症药物百忧解的成分。主要原因就是,抑郁症患者增多,抗抑郁药物服用量增加,导致抗抑郁药物成分进入了水循环系统。
因此,寻找到睡眠问题和抑郁症的治疗途径显得尤其重要。
冯建峰团队早在2010年就已经开始抑郁症的相关研究。目前已联合了国内外多所高校和医院,聚合了神经科、神经生物学、数学以及心理学等领域人才。一系列重要成果已经发表于领域内顶级期刊上。
此前,冯建峰团队已经根据大样本的人脑影像数据库发现,抑郁症与人脑外侧眶额皮层、楔叶以及背侧前额叶皮层等脑区的脑神经环路相关。“通俗来说,就是这一部分脑区对于惩罚太过于敏感,而对于奖励却‘无动于衷’,这是抑郁症成因。”冯建峰说。
▲ 表示研究结果在两个独立的数据集中具有较高的可重复性。
相关成果在2016年发表后已在临床上得到验证。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医学院根据这一成果,利用1赫兹经颅磁刺激对团队研究定位的异常脑区外侧眶额皮层进行刺激治疗,经过一个月的疗程,临床显示能够改善首发抑郁症患者约46%的临床症状,对于难治性抑郁症也能改善近33%的症状。
目前,团队正与国内多家医院合作,推进更进一步的临床试验。
据介绍,目前团队已基本整合了来自英国生物银行(UK Biobank)、美国人脑连接组计划(HCP)和青少年脑认知发育研究(ABCD)及欧洲遗传影像数据库(IMAGEN)等在内的多家国内外机构的现有基因影像数据,并已联合多家医院着手采集诸如抑郁症、精神分裂症、阿兹海默症、自闭症以及脑卒中等常见精神疾病的大规模基因影像行为全维度数据,希望能“寻根”脑重大疾病,发现更多临床治疗的可能。
作者:姜澎
编辑:张鹏
责任编辑:樊丽萍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