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度中国医药工业百强榜单揭晓,扬子江药业居首,华东地区集聚效应显著
今天,在第35届全国医药工业信息年会上,备受瞩目的“2017年度中国医药工业百强榜”如期揭晓。作为中国医药行业的中坚力量,百强企业以优异的成绩在业务提升、结构优化、国际布局、提质增效、创新突破等角度均有所建树。
对比分析2017年百强企业,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主任郭文提到,主营业务收入增幅最显著的10家公司,均为一定程度上研发投入较高或出口交货值较高的企业,客观反映了研发和出口对企业实力提升的巨大作用。
“走国际化路线的优质原料药、仿制药企业,以及扩大投入、专注研发的新药企业,正在快速成长,未来将成为引领市场的新生代领军企业。”郭文表示,综合统计增速前八企业的营收情况,2017年较上年同期增长了35.5%,远高于百强企业平均水平,同时研发投入占比为5.6%,百强企业总体为4.2%;出口交货值占比高达18.6%,百强总体则为2.5%,差异显著。
“华东地区的区域集聚效应正在凸显。”郭文介绍,华东地区作为我国最主要产业集聚地,集中了大批优秀的制药企业,包括43家百强企业,更有三家企业荣登十强宝座。“上榜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总计高达3206亿元,占据全部上榜企业主营业务总收入的43%,充分发挥了产业支撑作用。”
面对此前大众一直十分关心的仿制药等话题,郭文也特别提到,仿制药质量一致性评价工作正在顺利推进,百强企业已经身体力行并有所斩获。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布的前五批通过一致性评价名单,有15家百强企业(包括其下属子公司或合资公司)在全部57个品种/规格中率先通过其中46个,占比高达81%。受益于流程简化政策,即在中国境内用同一生产线生产上市,并在欧盟、美国和日本批准上市的药品,视同通过一致性评价,浙江华海以10个品规(计8个品种)通过评价位列第一,此举也鼓励了企业积极拓展国际化路线。
2017年同样是新药审批工作获得突破的大年。借由当下开展的如火如荼的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破除药品注册与生产许可的“捆绑”模式,百强企业凭借其研发基础和持续增强的投资力度,成为最早受惠的一批企业。如百强榜中的外资制药企业阿斯利康研发的奥希替尼、勃林格殷格翰的阿法替尼、罗氏的维莫非尼等抗肿瘤药,均为我国临床需求迫切的全球抗肿瘤新药,全部以较快的速度获得了上市批准。其他百强企业同样收获斐然,2017年由百强企业进行的新药注册申报件数(包括临床和上市)占全国所有新药注册申报件数的33%,较上年显著提升3个百分点。
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行业企业申报中药创新药51件,为历年之最。一些通过标准化技术提取的药物组分,摆脱了过去成分不明、药理不明的尴尬境地,转而顺利开展实验室研究和临床研究,为现代化中药产品走出了全新的道路。
附:“2017年度中国医药工业百强榜”名单
文:李晨琰
编辑:沈湫莎
责编:许琦敏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