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不能没有浪漫气息,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李镇西“最后一课”热传

2018-08-07信息快讯网

教育不能没有浪漫气息,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李镇西“最后一课”热传-信息快讯网

▲李镇西正在上课。资料图

“起立!”“老师好!”日前,即将退休的四川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李镇西的“最后一课”成都站在成都玉林中学举行。此前,关于“最后一课”乐山站的报道已在微信朋友圈里热传,他教的第一届“未来班”的一些学生带着孩子、爱人一起从各地赶来,共赴这场约定。

“作秀!”

“是一场秀,但一点都不‘作’。这里更多的是展示,是启迪。有底气上这‘最后一课’的老师能有几个?如果每一位一线老师都用一生来准备这样的秀,我们的学生会很幸福,我们的教育会充满诗意。”

李镇西的“最后一课”引发人们关注,有质疑,更有感动。

“什么是教育?一个日子、一个孩子就是教育。每天与孩子一起编织童话故事就是教育,让人生充满诗意,这就是我们教育应有的常态。”李镇西希望让更多人知道,教师和孩子的生命互相重叠与交相辉映,这正是教育的意义和幸福所在。

教育者需要些天赋

李镇西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中文系,乐山一中是他教育生涯的起点,后来在成都玉林中学、石室中学、武侯实验中学等校从教,现任新教育研究院院长。

在李镇西看来,“老师”只是称谓,但“好老师”是荣誉,是学生发自内心的荣誉。成为一名好老师,就要做到三点:一是享受职业,二是研究教育,三是创作诗意。

任何职业都需要天赋,教育也不例外。“教师的许多能力是可以通过入职后培养提升的,但一点天赋都没有,恐怕很难成为一个优秀的老师。”他有一种自信。

比如“有趣”“好玩儿”——新年前夕,他和学生们在野外点起篝火,数着星星,迎接着新年的到来;周末狂欢,骑着自行车沿成都市一环路狂奔,青春的笑声冲向夜空。

试想,一个不苟言笑也不善玩笑的老师,会让学生感到索然无味;而一个无趣的教师,他的教育往往还没出发,便被学生“敬而远之”了。

比如“文才”——他写得一手好文章:教育随笔、教育故事、课堂实录、班级“史记”,以及节日写给学生的祝福信件。一个会写的老师,必然会给孩子的学生时代和自己的教育生涯留下永不褪色的记忆。

当然,还有绝招——文学、音乐、摄影。这三个爱好让他的教育丰满润泽而富有情趣:因为迷恋文学,他让学生读了大量的小说、散文、诗歌,也写了许多以孩子们的成长故事为素材的作品;因为热爱音乐,他创作了班歌,而在他的教室里,经常回荡着歌声;因为喜欢摄影,他为孩子们的校园生活留下了许多照片。“毫不夸张地说,我的教育如果没有文学,没有音乐,没有摄影,必然黯然失色。”他坦言。

教育不能没有浪漫气息,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李镇西“最后一课”热传-信息快讯网

教育的最终目的不只有高考

很难想象,他的学生会在30年后聚会时对他说:“李老师,当年你教我们的时候,我们每天都盼着上学!”

“教育不能没有浪漫气息,学生的生活不能只有考试和作业。”他笃信,教育的最终目的不只有高考。

面临升学压力,李镇西也要考虑如何才能完成升学指标,因此也补课、排名等。但多年以后,留在他和学生心灵中的记忆绝不仅仅是这些。学生们用28年的经历证明并告诉他,什么是真正的教育,什么是幸福。

“无论是哪个学生,不论做什么,只要善良、正直、勤劳,就是最优秀的学生。”学生们给了他答案。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18岁时的高考,对人生的影响越来越淡。百川归海,殊途同归,或辉煌或平淡,大家最后都拥有了自己人生的幸福。

“学生们送给我的无论是宝沃车模还是豆瓣酱,无论是相机还是手工月饼,在我心中,都是无价之宝。作为老师,拥有这份无价之宝,我是幸福的。”乐滋滋的李镇西毫无倦意,“把教育当一个课题的研究,一辈子的研究,不断思考,不断探索,不断反思,有那么多的难题等着我们去研究,沉醉其中哪还会有倦怠感?”



作者:靳晓燕
编辑:顾军
责任编辑:唐闻佳

来源:光明日报

老教师退休前最后一课!400名学生带着孩子、爱人唱起36年前班歌
同济医院中医科医生解答:针灸减脂有没有副作用?
北京妇联开展家庭儿童安全教育实践为暑期护航
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没有改变我国基本国情(新知新觉)
做产业“助推器”,脱贫“直通车”,上海-云南职业教育联盟今天成立!
【感动毕业季】泪目!他和大凉山孩子们的最后一节班会课
气候变化和人为破坏给黎巴嫩的国家象征带来空前威胁 “雪松之国”快没有雪松了
一个人教20名学生,还卖牛掏积蓄建了两间教室,云南乡村教师想在新学期为学生开一门新媒体课
上海走过怎样的路?中学生课外普及读本《上海六千年》告诉你
特级教师提醒:暑假,孩子这7个好习惯要养成!
这5点,老师再好再负责也做不到!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是你最重要的事业!
教育扶贫升级 东航将远程教育送进大山
教育部发布“珠峰计划”,将在高等学校布局建设一批前沿科学中心
英国学者揭秘“魔鬼三角区”!百慕大没有超自然力量,只有……
青桔单车落地上海嘉定,解决“最后三公里”出行难题
为藏地学校留下“带不走的队伍”,上海“组团式”教育援藏工作队七位教师主动提出延期一年
专任教师做门卫 "临时工"上讲堂——一场迫在眉睫的教改
平均年龄33岁,最小的只有24岁,上海第三批55名援藏教师今满怀豪情奔赴雪域高原,誓要在那里埋下希望的种子
公用厨卫、发出“吱嘎”声的楼梯、没有窗户的房间……115街坊居民就此告别这般生活
环球时报社评:唱衰中国的人和力量都将是历史笑柄
加入世贸组织让中国与世界实现共赢 ——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
上海市教委与好未来战略合作,共同推进教育信息化2.0建设
援疆教师脑海里,那些最柔软而坚强的校园事
张怡微丨除了仙女和妖精,《西游记》里有没有正常的女性?
河北西柏坡:红色教育沁人心
五代师道传承,未改一片冰心。看这个教育世家的传家之道
从小学到博士后,上海科技馆与巴斯夫合作打造“全链条”科普教育体系
“新虹易公里”破解职工通勤“最后一公里” |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当新时代排头兵先行者大调研
他在银幕上只有一个表情——黑泽明却说没有这个人日本电影将一片混乱
印媒“艳羡”中国高等教育崛起:这些经验印度政府了解一下
一夜之间财产尽失,而你什么都没有做,“短信嗅探”和解决方法了解一下
青年教师如何站稳讲台?永远保持对教学和研究的热情
耳朵爆炸的时代,教师是否有倾听的敏感、意识,具有什么样的“倾听能力”和“倾听习惯”,是教育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
坚定发展高端制造业,解决“有没有”“好不好”的问题!李强书记调研中国商飞公司和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
王韬为什么没有选择西式活字印刷技术?
非遗成为必修课——晋中学院非遗进校园一瞥
生动影像让更多人了解这段历史!《中国最后的“慰安妇”》摄影画册今面市
明仁天皇最后一次出席日本战败纪念悼念活动,连续四年表达“深刻反省”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