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实体书店跨界升级,多梯度阅读空间“总有一款打动你”
■新一批书店从“好美”到“美好”的进阶,正是不断升级进化的上海实体书店的鲜活写照——硬件外观的“美”,到内容、服务的“好”,书店里各类常态化阅读沙龙将文化空间与文化活动紧密结合,是对公共文化持续深入的建设,也顺应了城市文化发展的内在要求
松江远郊广富林,一座徽州木结构的明代高房中,日光透过雕花木窗反射在木版水印复制的明代书画上,人们在1600多平方米的空间里品味书香;上海电影博物馆广场一隅的快闪书屋前不久落幕,著名配音演员曹雷曾站台当一天“店主”,用女中音娓娓道来,与读者分享银幕往事……无论是新开业“大而雅”的朵云书院,读书讲座和艺术展览不断“小而美”的思南书局,还是创意十足“微而精”的思南书局快闪店,一批新近开张的实体书店以多梯度、多样性风格,为这座城市拓展了丰富多元的新型阅读空间。
“无论是书籍装帧设计愈发新颖多样,还是书店设计规划的创新发展,都呼应了城市全面发展的更新提升。”在作家、思南书局策划人之一孙甘露看来,新一批书店从“好美”到“美好”的进阶,正是不断升级进化的上海实体书店的鲜活写照——硬件外观的“美”,到内容、服务的“好”,书店里各类常态化阅读沙龙将文化空间与文化活动紧密结合,是对公共文化持续深入的建设,也顺应了城市文化发展的内在要求。
从市中心辐射到城郊,“逛书店”成为更多市民的日常
30平方米、30天、30位驻店店长……上影·思南书局快闪店,这座被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副总裁阚宁辉称为上海国际电影节“最小却最长的分会场”,虽已谢幕但书香情缘仍在继续。在这一融汇电影、文学与阅读的袖珍空间内,精选了约1000种电影与文学主题书籍,“让电影张开文学的翅膀,让文学播撒电影的霞光”,当时每天驻店的电影人店长与影迷近距离分享光影故事,令许多慕名前来的市民读者念念不忘。
在寸土寸金的市中心,快闪书店是“微而精”的,虽面积不大,但足以为忙碌的都市人撑起一片文化绿茵。快闪书店的创意形式在去年冬天首度亮相思南公馆,持续60天、30平方米、60多位作家学者驻店构成的思南书局·概念店,曾在短短两个月内持续刷屏朋友圈,成了书迷的打卡圣地,概念店引发的火热景象也给予了出版人信心,并直接催生了日后思南书局实体店的诞生。
与此同时,新型书店所带来的文化辐射力也不断向外扩散,它们的身影频频出现在城市副中心和郊区等地——被誉为上海“最美书店”的钟书阁松江泰晤士小镇店、主打画廊与文创的青浦简屋书店、“本本可读、本本可借”的滴水湖畔大隐书局、广富林徽派古建筑群中的朵云书院……
在公共文化设施相对稀缺的偏远区域,这些新开实体书店恰好填补了当地居民阅读、看展的日常文化需求。在这里,书店不仅是提供阅读、聆听与交流的场所,某种意义上它们代表着城市文化的想象与追求;实体书店不只是看上去精致美丽的物质空间,更是凝聚人们对知识、对阅读的美好情感的纽带。
打造人文美学空间,复合型书店有了多重跨界新面貌
“冠雄鸡佩假豚,危帽散衣,狐裘貂鼠,鲜衣怒马。侠不是一种职业,而是一种性情……”在朵云书院的“云间雅舍”里,复旦大学教授汪涌豪讲江南文化、聊侠义故事,令听者着迷。从这间“雅舍”拾阶而上,二楼艺术文献展区“海上文薮”的“再造明版明画展”,多幅精心复刻的木版水印明版明画,让爱好者流连忘返。
多元文化空间与多样艺术活动碰撞所激发的活力,正如伦敦大学博士、上海惠灵顿国际学校文化总监史蒂芬·雅各比所写:“一间好书店所做的事,能为你打开可能性和潜力的大门,而不只是反复确认你的可预测性和惯性。”他在思南书局激动地写了这篇“逛店指南”,道出了不少爱书人的心声。
越来越多实体书店跳出了陈列图书的单一“卖场”模式,转身变成“好玩”的文创天地、善于跨界的人文美学空间。一起去书店喝杯咖啡、买时尚设计品牌的新款衣服都已不稀奇,看展览、玩快闪、听戏剧课、音乐导赏,书店的打开方式越来越令人惊喜。不少书店还引入新零售和消费升级概念,在扮美生活的同时,为当地街区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作者:许旸 王筱丽
编辑:许旸
责任编辑:范昕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